首页 > Celebrity 岭南人物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猛龙过“广”⑤|广州海珠龙潭村“胜记”何礼谦:将3000枚龙舟信封寄往世界各地
来源:羊城晚报 云上岭南 作者:卢佳圳 发表时间:2024-06-06 23:29

“胜记,今年邮展都按你的要求置办好了,现在就等我们龙潭村的纪念信封集中展出。”日前,广州海珠龙潭村民何礼谦被一通电话激起了兴致。为了推广龙潭村龙舟文化,延续每年制作龙舟节纪念信封的传统,他前前后后忙碌了三个月。

何礼谦,海珠区龙潭村老书记,如今已经78岁。自1979年接触摄影开始,40多年来,他用相机记录着龙潭村龙舟文化的兴盛与繁荣。退休后,他将珍贵影像制作成信封,使得每年的龙舟节纪念信封常看常新,唤醒一代代海珠人“旧阵时”的美好回忆。

龙潭水乡多佳话 龙船鼓响澎湃热血

“扒龙船”是海珠区龙潭村每年的大事。回忆起龙潭村龙舟历史,何礼谦说,该村世代流传着这样的童谣:“又有龙船又有戏,仲有蚬汤浸饭糜”,意在指该村河涌鱼虾成群与水岸边村民同乐的热闹场景。

龙潭村是一个典型的水乡,河水将村庄分割为几块。水乡村庄间历来有龙舟相互探访的传统。外乡的龙舟来探访,以前必是绕西约一圈,另外扒向东、中约,拜访各姓氏。


根据习俗,龙舟每到一处探访,岸上炮仗烧得越多,扒船者就会越起劲。“龙船上的人见岸上如此火热,便会笑着大声说‘扒到唔烧!’岸上的人听了,便会回应‘烧到唔扒!’一来一回后,在热烈欢喜的氛围中,双方便互相谦让并上岸喝茶食饼。”何礼谦回忆说。


最令何礼谦印象深刻的是,那时候“扒仔”们早出晚归,按照计划拜访各村,连日坐在坚硬的横木上扒桡,屁股都坐痛了,便说:“明天不去了”。但到了次日清晨,听闻龙船鼓响,浑身的劲头又来了,起身便往泊龙舟的地方走去。

联结乡亲聚民心 重温龙舟流金岁月

“水上扒龙船,岸上有人见”。重温起龙潭村扒龙舟的历史,何礼谦感慨不已。1980年,时任海珠区龙潭村支部书记的他主张相邻村乡应以团结友好为重,并借此推动了龙潭村与土华村打破历史隔阂,龙舟互相往来。在当年举办的新滘地区龙舟赛中,龙潭村夺得桂冠。


除了打破村与村之间的隔阂,“龙舟文化”如同洪流,冲刷掉旧时陈规的屏障。在扒龙舟日渐兴盛后,龙潭村用坤甸木新装一艘标准龙船,鼓励妇女也加入到了龙舟活动中。20多年前广州电视台拍摄“家在珠江”电视系列片,2002年到龙潭村拍摄的《龙船日记》,被国家定为外宣片。“龙潭村扒龙舟”,入选广州市第三批“非遗”项目。


每当人们回忆起龙潭龙舟夺冠时刻,总会想起何礼谦在背后的付出与坚守,这也奠定了他在村民心目中的地位。40多年来,他常被村民亲切地誉为“胜记”。那段弥足珍贵的龙舟岁月,在口口相传中烙印进每一个龙潭人的乡愁记忆。

信封邮戳频传乡情 故土家书可抵万金

退休后,何礼谦深感龙舟文化接续传承的必要,有空便整理40年来他拍摄的龙舟照片,以另外一种形式支持龙舟工作。

在集邮协会的支持下,自1997年开始,龙潭村每年都根据不同内容发行纪念信封,聘请书画名家名人题字作画,选用诗人、摄影家的作品,其中很多作品都为何礼谦亲自拍摄。在今年制作的版本中,龙潭村龙舟明信片还被列入广州市非遗项目系列,展现该村齐心协力、同舟共济的精神风貌,再现岭南水乡百舸争流的独特风俗。

龙舟纪念信封、明信片 卢佳圳摄

每年的端午节龙舟活动,还牵动着海外赤子的心。在每年春节期间,龙潭村在给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写拜年信时,都会邀请他们返乡。“今年是龙年,我们特别制作了3000枚龙舟节纪念信封和一批明信片,将会寄出一部分给与我们同根同源的海外侨胞,感谢他们关心支持祖国和家乡事业,希望他们常回家看看。”何礼谦说。


策划|林如敏 刘云

统筹|李春炜 符畅 王敏

文字|记者 卢佳圳

图片|受访者提供(除署名外)

海报|杜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