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Masters’ Talk 名家说岭南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名家说岭南•董兴宝】伊本·白图泰游记中的元代穗城
来源:羊城晚报 云上岭南 作者:董兴宝 发表时间:2024-04-13 15:55

伊本·白图泰是中世纪阿拉伯伟大的旅行家,中阿文化交流的使者。20岁左右,他出发去麦加朝觐,从此踏上了一条长达75,000英里的旅途,经过了现在44个国家的国土,写下了著名的《伊本.白图泰游记》。

根据华文出版社出版的《伊本.白图泰游记》介绍,伊本·白图泰以印度素丹的使节身份于1346年(元顺帝至正六年)来到中国泉州,继去广州、杭州及元大都(北京)等地游历,考察了中国民情风俗。我们今天来看看,《伊本.白图泰游记》对穗城等地的见闻与记录。

到达中国的见闻与误解

元代的中国广州、泉州等都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港口,是当时世界上繁华的大都市;而长三角、珠三角等江河两岸的城市、乡村,都是当时中国比较繁华、富裕的区域。

伊本.白图泰于1346年到达中国后,游历和考察过这些区域。他先后访问过泉州、广州、杭州等城市,考察中国的风土民情,他这样描述看到的情景:

中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各种水果、五谷、黄金、白银,皆是世界各地无法与之比拟的。中国境内有一大河横贯其间,叫作艾布哈亚,意思是生命之水。这条河在中国中部的流程长达六个月,终点至中国的穗城。沿河都是村舍、田禾、花园和市场,较埃及之尼罗河,则人烟更加稠密。

可以说,伊本·白图泰游记中描述的繁华社会,是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的。但是,他在上述游记中的“大河”,指的是长江、珠江还是黄河?我们不能确定,但他显然是混淆了中国境内三大河流——长江、珠江和黄河概念。如果是流入穗城,应指的是珠江,如果是“横贯中国中部”,则应该是长江或黄河。

尽管如此,不影响《伊本.白图泰游记》的历史价值,这本书在研究印度、中亚、西亚、非洲的历史、民族、宗教、民俗、地理等方面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名著。

穗城制造的瓷器

伊本·白图泰在中国旅行过程中,中国产的瓷器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在游记中,多处提到了“中国瓷器”。

他说“至于中国瓷器,则只在刺桐和穗城制造。系取用当地山中泥土,像烧制木炭一样燃火烧制。”他在游记中还详细描述了制作瓷器方法。

至于他在具体什么地方看到了烧制陶瓷,游记中没有记载,我们也难以考证。当时佛山生产陶瓷的历史悠久,尤其到了宋元年代,更是出产各种陶瓷,伊本·白图泰或许还游历过佛山,在周围到了陶瓷的生产过程,才详细记录了陶瓷的生产构成。

对于当时的广州,给伊本·白图泰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在游记中说:“穗城是一大城市,街市美观,最大的街市是瓷器市,由此运往中国各地和印度、也门。”

他还说,瓷器价格在当时的中国,如同陶器在摩洛哥一样便宜。但他强调,当时中国的瓷器是最美好的,运销到印度、摩洛哥等。

广州作为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华城市,街区众多,其中包括了繁华的瓷器市场,至于当时广州“最大的街市是瓷器市”的说法,是否可信呢?根据1987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简明广东史》记载,元代的时候,“广州最大的工场是陶瓷工场,设有专用仓库和码头”。伊本·白图泰记录的瓷器街市,是否为“陶瓷工场”,还需要我们进一步考证。

对贸易船只的管理

或许由于伊本·白图泰乘船从港口进入中国的缘故,他对元代中国广州、泉州等港口的管理,在游记中进行了详细记载。

他写到:“中国的律例是一只艟克如要出海,船舶管理率其录事登船,将同船出发的弓箭手、仆役和水手一一登记,才准拔锚出发。”

他还记录了船从海外归来时,船舶管理的官员要再行上船,根据原登记名册查对人数,如有不符实际情况的,要进行追查,严重不符的要进行法办,当时的官吏还要对所申报货物巡视检查,如发现隐藏不报者,甚至将船上的货物一概充公。

他描述的情况,是否符合当时的历史事实呢?翻阅相关海上贸易的史料,我们知道,自唐朝开始,朝廷在广州、泉州等重要港口,设立了“市舶司”,类似现在的海关机构,专门管理对外贸易。

元代的时候,朝廷先后在广州、杭州、庆元、泉州等设置了市舶司,该机构主要职责是给出海船只核发贸易的凭证,对准许出海的船舶进行检查,察看有无挟违禁之物;船舶回港还要检查、核实、收税等,可见,伊本·白图泰的描述符合当时情况。当然,他大量细节性描述,为研究当时海上贸易,提供了详实资料,凸显了游记的价值,丰富了我国海上贸易的史料。

对商旅的保护

伊本·白图泰在中国旅行过程中,感受到了安全性和便利性,他在游记中强调“对商旅说来,中国地区是最安全最美好的地区。一个单身旅客,虽携带大量财物,行程九个月也尽可放心。”

在游记中,记载了他在国内游历的细节:他说每一投宿处都设有旅店,有官吏率一批骑步兵驻扎。傍晚或天黑后,官吏安排人员来旅店,登记旅客姓名,加盖印章后店门关闭;第二天再来旅店进行点名查对,派人送往下站,他还特地强调“自穗城至汗八里各旅站亦皆如此。”

伊本·白图泰作为当时的外国使节,在旅行过程中,上述记载的官方保护、管理下“旅店”,是不是当时的驿站呢?

据《元史》所载,全国各地设立了1400多处官方运营的“驿站”,负责运输官方的文书和物资等。他在从杭州到广州时,专门说“我要求主管派人陪我去中国穗城,那里也叫作秦克兰”。以此看出,他以“印度素丹的使节身份”,向官府提出要求,应该是官府安排了他的旅行。从这个角度判断,当时他住的应是当时元朝驿站,在官方保护和安排下,完成了他的旅行。

如果不是有使节的身份,作为普通民众或旅行者,就未必能受到官方保护和接送的待遇了。

对使用纸币的记载

伊本·白图泰在游历杭州、广州期间,详细观察和记录了当时的贸易情况。比如,他细致的描述到“他们交易时却使用一种纸币,每纸大如手掌,盖有素丹的印玺。”

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汉代的白鹿皮币可以视为纸币的滥筋,唐代有“飞钱”,宋代则有“交子”、“会子”,它们都可以说是纸币的前身。但真正使用纸币作为全国范围的通货,开始于元代。

据《元史》记载,元初即已印行“中统钞”(有金本位和银本位两种),

这些纸币,是当时的法定货币。伊本·白图泰在游记中记载的纸币,符合当时实际情况。

对广州慈善机构的记载

2020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广府慈善文化拼图》一书中,详细讲述了“古代广府慈善文化”,其中,引用了《伊本.白图泰》对广州慈善文化的观察和记载:

城中央有一座九门大庙,每一门内设有圆柱和台凳,供居住者坐息。第二与第三门之间有一地方,内有房屋多间,供盲人、残废者居住,并享受庙内供应的生活费和衣服。其他各门之间亦有类似的设备。庙内设有看病的医院和做饭的厨房,其中医生、仆役很多。据说,凡无力谋生的老人皆可向庙里申请生活费和衣物。一无所有的孤儿寡妇亦可申请。

依据《广府慈善文化拼图》介绍,早在宋代,提举刘镇孙在广州威远门内(今海珠北路)设立寿安院,收治贫病无依者。但到了元代,广州有哪些慈善或医疗机构呢?众多学者、研究机构则是引用上述伊本.白图泰的记载,但其提到的“九门大庙”指的元代哪家慈善机构?游记中也没有详细说明,需要从浩瀚的历史资料中进一步考证。

伊本·白图泰作为著名的旅行家,也是中阿文化交流使者,得到了我国多个国家领导人的首肯,在重要外交活动中,都提到了这位旅行家。

例如,1963年12月周恩来总理访问摩洛哥,哈桑二世国王在致欢迎辞时,特地提到了曾访问过中国的伊本·白图泰。再如,1998年12月,中摩建交40周年,摩洛哥首相率团访华,江泽民主席会见尤素菲首相时说,他读过《伊本·白图泰游记》,知道这位大旅行家。

如果你有兴趣了解上述更多相关情况,可以阅读华文出版社出版的《伊本.白图泰游记》。

附:董兴宝个人简介

董兴宝,山东潍坊人,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现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在广东工作6年,曾担任广东清远市政府文化顾问(2014-2018年)。主编出版过《北江茶道》(南方日报出版社2014年出版)、《清远故事》(新华出版社2017年出版)和《中华洞河之道》(广州出版社2018年出版)等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