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Celebrity 岭南人物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革命家、教育家古直:投身革命洪流 躬身教坛育芬芳
来源:羊城晚报 云上岭南 作者:赖嘉华 发表时间:2024-03-28 15:47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赖嘉华

“五岭东趋尽揭阳,中有梅花乡。横枝独傲冰雪里,畸人节士代相望,流风犹未泯,大启我门墙……”百余年前,革命家、教育家古直用手中的如椽巨笔,写下意境深远、字字铿锵的歌词,描绘秀美家乡、人文秀区——梅州。

梅州人文璀璨,蕴藏着深厚的客家文化,孕育了众多为国家为民族作出卓越贡献的名人。古直是何许人也?翻阅资料,古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革命家、教育家、作家和古典文学专家。他年轻时加入“中国同盟会”,积极投身革命洪流一往无前;在家乡创办多所学校宣传进步思想,躬身教坛育桃李,德誉后人。

自幼聪敏负笈苦读

投身革命洪流一往无前

古直(1885-1959),字公愚,号层冰,别署遇庵、征夫、孤生。1885年,古直出生在广东省梅县龙文乡(今梅州市梅县区梅南镇)滂溪村贫穷家庭,他自幼聪敏,负笈苦读。“梅州地区读书风气甚浓,古直的祖上已出过数个进士。”据《国学家古直》主编古向明介绍,古直父亲古锡贤因家庭原因仅读了几年书,但古锡贤希望古直能延续传统,学而优则仕。所以尽管家里不宽裕,仍决意供古直读书。

古直13岁时即熟读四书五经和唐诗三百首。到了16岁,古直开始外出求学,他来到兴宁县(今兴宁市)拜著名的客家学大师和教育家罗蔼其为师。据说在罗蔼其的学生中,古直年纪最小,却非常聪颖,老师布置每十日做策论一篇、时文一篇、诗一篇的功课往往超额完成,故“颇得先生善视”,使他有更多机会研读罗蔼其的藏书诸如《昭明文选》《资治通鉴》等。

弱冠之年的古直,由于老师罗蔼其赴京会考不复教学,便返回梅县拜谢吉我为师。他经常到桂里学堂向黄慕周、李季子借《新民丛报》阅读,并相约读严复所译《天演论》《群学肆言》,后又读杨篤生的《新湖南》和邹容的《革命军》等书籍,由此受到了新思想的熏陶。

古直的人生轨迹中,投身革命是一个重要的节点。1905年,古直了解到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对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主张深表赞同。次年年初,梅县松口的谢逸桥奉孙中山之命从日本回国扩展同盟会组织,古直即通过谢逸桥,在梅城攀桂坊桂里学堂内正式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同时加入的还有李季子、丘哲等人。

后来古直进入松口体育会学习,该会其实是同盟会办的有学科、术科的军事训练机构。毕业后,古直留在松口公学任国文教员。在古直等人的鼓动下,学生纷纷剪去发辫,以示与封建帝制决裂。古直还与钟动、李季子、曾晚归、曾伯谔等组织“冷圃”诗社,旨意“冰雪万里,潜孕阳春”,传播革命救国思想。

古直自加入中国同盟会后便一直东奔西走,马不停蹄地从事革命工作。1911年8月,古直感觉梅州革命时机已到,乃辞去报馆职务回到梅城;同年10月,辛亥革命在武汉爆发,各地纷纷响应。古直和以“冷圃”同仁为核心的义军进行了一系列起义光复前周全的准备;同年11月11日,古直与钟动等人在梅城组织起义,一举光复梅县,古直时任梅州军司令部秘书长……

“后来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古直遂辞去同盟会汕头机关部秘书长职位,其先后担任《大风日报》社长、云南都督府顾问、广东军政府陆军部秘书和封川县、高要县县长等职。”古向明说道,一直到1920年,古直认识到,虽为官可为民办实事,但短短的官宦生涯,已令古直领略种种官场丑恶。加之当时南北军阀内战不息,人民蒙难,自觉无力改变国家命运,便决然辞官归里,闭门读书。

躬身教坛育桃李

创办多所学校宣传进步思想

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客家地区的人们历来崇文重教,以兴学为乐,以读书为本。自宋代以来,梅州就以文风昌盛闻名,民间俗话说“有田要养猪,有儿要读书”。这里私塾、学堂遍及城乡,有“十室之邑必有一校”之说。

作为典型客家男儿,古直继承和发扬着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毕生致力于办学和发展教育事业。他在1908年响应中国同盟会“教育兴国,办学育才”的号召,在“冷圃”社友曾伯谔鼎力捐助下,与李季子在梅城北岗创办梅州高等小学(后与务本学校合并,是梅州中学前身)。他在梅州高等小学开学礼上说:“竊维国群盛衰,关乎志节;志节隆窳,系乎学风”“夫学先求是非,先致用,用以亲民,非以干禄”,并提出重德兼才“德慧智术”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该校成为梅州最早开办的公学堂之一。

据查阅资料,梅州高等小学开办最初学生仅三十多人,但多为高材之士,其中就有为追求真理舍身成仁的早期共产党干部熊锐,也有后来成为梅县东山中学校长和县长的彭精一。在其后近百年间就读的四万多学子中,更群星闪烁、人才辈出。不少蜚声中外的军政、科学、艺术、企业各界精英诸如叶剑英、谢晋元、黄琪翔、古大存、李国豪、黎尚豪、吴佑寿、李金发、林风眠、黄药眠、曾宪梓等等,均曾在此接受过基础教育。

“五岭东趋尽揭阳,中有梅花乡。横枝独傲冰雪里,畸人节士代相望……”后来当得知梅州高等小学并为省立梅州中学,古直专门为学校作了《梅州中学校歌》,在此后的百余年间,该校歌一直沿用,成为梅州中学一代又一代师生励志的精神图腾。

除此之外,1912年,古直创办家乡的滂溪小学,他说服众宗亲,将祖祠屋背山林砍掉变卖,得银500两,解决了办学经费,终令学校顺利开学;1914年,古直从香港回到家乡,组织起龙文乡教育会,筹划创办龙文公学,后改名为梅南中学,并使梅南中学成为当时梅南革命的中心;1920年创办高要初级师范学校。

据古向明讲述,古直办学奉行“有教无类”宗旨,由此使家境不济的子弟也有学习的机会,像品学兼优的胡一声、郑天保等农家子弟都曾受惠,所以一直视之为恩师。“古直调任高要县县长后,听闻得意门生熊锐将赴法国勤工俭学,还赠熊锐五百大洋,后来熊锐在巴黎与周恩来等19位代表创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但古直自己却没为家里人购买过一分田地。”古向明说。

1924年,孙中山先生创办的国立广东大学(现为中山大学)正式成立。次年,古直受聘担任国立广东大学文科教授。担任教授后,他鼓励家乡学子投考国立广东大学,曾就读龙文公学和梅州学校的胡一声、郑天保、廖蜀华、吴锡粦等都考入了这所大学,并很快加入了学校的共产党组织,成为学生运动的骨干。

专注国学著作繁多

斯人已逝精神思想永存

春日的一天,笔者来到梅县区梅南镇,在该镇宣传委员王海锋的带领下,前往古直故居、龙文公学旧址以及位于梅南中学校内的古直纪念广场,瞻仰学习一代国学大师古直爱国情怀和教育思想。

走进梅南中学,古直雕像矗立在广场中央,校园里传出朗朗书声。这座百年老校,是当地人的精神家园。一批批优秀学子从这里走出,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来到古直故居,斑驳的墙体上刻画着岁月的气息,古朴宁静,一砖一瓦仿佛透着曾经的故事。而如今的龙文公学,经过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新修缮保护,已打造成为广东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梅州市党员教育基地、梅县区党史新中国史主题展馆、中共梅南镇委员会党校教学实践基地。

王海锋介绍,在中山大学执教十多年后,一直到1939年,古直认为乡学更需要他去支撑,遂辞去中山大学教授职务,出任梅南中学校长,并创办“梅南文学馆”并任馆长。后来广东省文史研究馆成立后,古直调任文史馆馆员并当选为广东省第二届政协委员。1959年,75岁高龄的古直因觉不适入院治疗,后病逝。其遗嘱寥寥数十字:“我顽强地和病魔作斗争,但不得不防万一。如有万一,一、火葬:卫生,省事;二、将儿女抚养成人,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一代国学大师古直留下了大量宝贵的学术遗产,其对汉魏六朝文学一些名家的研究,是有卓越贡献的。他的诗文富有魏晋风格,不为时俗所圈,卓然以自见。古直平生著述甚为丰富,编著有《陶靖节诗笺定本》《陶靖节年谱》《诸葛忠武侯年谱》《汪容甫文笺》《钟记室诗品笺》《曹子建诗笺》《阮嗣宗诗笺》《客人三先生诗选》《客人骈文选》《客人对》等近五十部著作,内容涵盖中国古典文学、客家历史等研究领域,被誉为“海南婆娑明月珠”(选学大家李审言之语)。创作了诗集《转蓬草》《新妙集》《东林游草》《隅楼集》等八部,作品不胜枚举。

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朱自清曾评《陶靖节诗笺定本》:用昔人注经的方法注陶,用力极勤;读了他的书才觉得陶诗并不如一般人所想的那么平易……

古直的大半生精力,都花在教书育人上,平时他认真教书,但更注重育人。古直的《梅州高等小学入学辞》,都是讲做人治学。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追溯古直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教育的一生,他的身上体现出客家人奋斗不息的生命力的象征,是中原大地母亲留给儿子的千年图腾印记。

【文脉链接】

古直文选

《躬耕教》

自古圣贤,莫不躬耕。况当阳九百六之会,岂能但讲精一危微,而不顾念四海之困穷哉。

农时已及,东作为急。诸生其各手长镵从余治园。

《谕父老》

教育之德,以有容为大,故教之虽严,而取之则宽。荀卿曰:

骐躜一跃,不能千步,驽马十驾,功不在舍。子弟患无志气耳,初不必以才下为虑也。

《人日雪中观梅简晚归》

当年锄月种黄昏,今日花开又一春。

惆怅岭头芳讯杳,漫天风雪独消魂。

人日题诗寄故人,罗浮幽梦可能真。

逋仙白石皆堪忆,吟啸湖山是幸民。

《怀本师》

(罗蔼其先生)

袁安困积雪,仲蔚爱穷居。

拂衣归田里,委怀在琴书。

但使愿无违,栖迟固多娱。

桃李罗堂前,绕屋树扶疏。

载醪祛所惑,春醪解饥劬。

怡然有余乐,过此奚所须。

多谢诸少年,踠辔憩通衢。

愿言蹑轻风,吾亦爱吾庐。

自从分别后,精爽今何如?

《梅南中学校歌》

其山川,噫予咦;

其水清,噫予咦。

登高远望苍然哉,

苍然哉龙文之乡村,

始终有人,

呼之欲出。

其在我青年,

勉哉,

勉哉,

其在我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