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铿锵战舞起,金龙彩凤舞翩然。春节期间,湛江各地举行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活动。醒狮舞龙、吴川飘色、打铁花、民俗年例节……底蕴丰厚的地方民俗加上新颖别致的展现形式,上演了传统非遗“集体”闹新春的年味大戏,让留在湛江过大年的市民、游客享受了一个年味十足的新春佳节。
●撰文:周梦雅 图片:吴东俊(除署名外)
“非遗+年例”
龙狮争春年味浓
“新年摸狮头,万事不用愁;新年摸狮尾,顺风又顺水!”大年初十,赤坎调顺岛在一声声爆竹声中变得热闹非凡,数百名市民游客齐聚一堂,喜庆的锣鼓声拉开了调顺民俗文化年例节的序幕,满载吉祥欢乐的舞龙队、舞狮队开演,活动现场人头攒动,市民早早来到现场等候,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瞬间。
翘首仰视、低头回顾、转身匍匐、摇头摆尾……狮子出洞时的神态被醒狮表演者演绎得栩栩如生,金、红双狮在现场呈现了高难度表演——跳跃钻火圈,闪转腾挪之间把非遗文化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
作为甲辰年的“主角”,舞龙自然不能缺席新春佳节。数十名村民组成庞大巡游队伍,高举网龙,穿街过巷沿路向市民拜年。一路上,网龙在村民的手中时而上下翻滚、时而凌空飞腾、时而跳跃前进,在大街小巷游弋自如,栩栩如生,引得阵阵叫好。
据悉,网龙是赤坎区调顺村世代相传的一种舞龙艺术,2012年被列入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调顺网龙以崇神祭祖、祈福纳祥驱邪消灾、娱民喜庆为宗旨,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初十年例中,调顺村皆舞网龙酬神喜庆。
最为特别的是,今年调顺民俗年例节邀请了广东海洋大学、岭南师范学院的外籍教师共同参与,让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外籍教师Dzmitry Smaliakou在目睹“年例”的热闹后表示:“湛江‘年例’的内容非常丰富精彩,除了饱尝各式地道的海鲜美食,还可看到醒狮、调顺网龙等民俗文化表演,令我大开眼界。”
每年的农历正月,吴川市都会举行盛大的飘色巡游活动,数百人组成的飘色队伍沿着城市的主要街道巡游,吸引数以万计的市民游客前来观赏。飘色是集精、巧、奇于一身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仅靠一根看不见的色梗支撑,小孩在高可逾人的空中,扮演中国古典小说或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表演,形成独具匠心的艺术造型和奇特的视觉错位,飘然欲飞,奇异惊险,所到之处,万人空巷。
吴先生是来自南宁的外地游客,特意赶来吴川海滨街道观看飘色巡游,感到十分惊奇:“太震撼了!小朋友们悬浮在半空之中表演,看起来十分生动逼真。”吴川飘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据说是由当地的民间艺人为了庆祝丰收而创作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活动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独特的传统民俗活动,也成了吴川市的文化象征之一。
“景区+民俗”
打开春节新玩法
咚咚、锵锵锵……金龙翻舞闹喧天,雄狮跃桩采春来,随着激扬的鼓乐响起,一头头色彩斑斓的醒狮迎合着鼓点腾挪跳跃,表演者踩在约3米的高桩之上,腾翻、扑跌、跳跃、朝拜。大年初一,遂溪非遗醒狮走进遂溪孔子文化城,在锣鼓声中带来新年“头彩”。
在孔子文化城,除了非遗表演,还有别具一格的沉浸式游园活动。当儒家文化遇到“沉浸式实景NPC”,带来了时光穿越之体验,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三,NPC玩家带领游客穿越千年重回春秋时期,袭一身汉服,捧一缕墨香,拜孔圣先师,学论语礼记,习国风儒韵,在“古人”的指导下,游客完成投壶、对诗、写福、拓印、蹴鞠、剪纸、猜谜等研学任务,与历史人物共聚时空拜大年!
夜晚的赤坎古商埠灯火通明。古色古香的建筑群,长达百米的游龙灯,火红喜庆的灯笼,色彩斑斓的游鱼,形态各异的花灯……星星点点的光影相互交织,展示着夜色下赤坎的独特魅力。春节期间,赤坎大力发展夜间经济,通过在古商埠开展“夜展·领略文博魅力”活动,联合赤坎区博物馆、“湛江记忆”非遗主题博物馆、黎民伟旧居等开放夜间展馆,举办“广州湾金融商业票据展”等特色展,在古商埠这座没有“没有围墙的博物馆”,让市民和游客在游玩中深入了解本地文化。
“这里太热闹了,我带孩子过来逛逛,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湛江特色文化。”市民李女士说,“博物馆夜展的形式特别好,让过年有了文化的味道。”
湛江市森林公园民俗活动同样精彩纷呈。非遗焰火秀·打铁花表演在此上演,炽热的铁水被技艺娴熟的打铁匠人们从炉中取出,用力敲击之下,铁水冲向天空,犹如灼灼春梅,铁花在夜空中绚烂绽放,瞬间火树银花繁星万点。打铁花的制作技艺源远流长,每一次表演都堪称一场精彩的艺术盛宴。春节期间,霞山区特别策划“炫彩霞山·启航2024”喜迎春节系列文化活动,本次活动的亮点之一便是传统民俗表演,不仅有舞狮舞龙表演,在文艺汇演的节目上,更是将传统民俗与现代艺术结合,带来了新中式舞蹈《瑞狮鸣朝》、非遗鱼灯舞表演《风情舞鱼灯》、雷州方言演唱《幸福渔家》,充分展示了湛江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