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由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主办的“游向无垠”山海展映季大湾区系列活动来到最后一天。5部由非本土籍创作者在广东创作的短片与观众见面,与2023“向山海走去”青年导演扶持计划(以下简称“山海计划”)中多由广东青年导演创作的本土短片形成互文互补。
放映结束后,电影《米花之味》《又见奈良》导演鹏飞、电影《寻她》导演陈仕忠与“山海计划”青年导演黄文礼、庄灿杰,以《无边的游历:出发大于抵达》为题,展开一场有关青年导演电影求索之路的对话,两位成名导演还以自己的经历为例,为年轻的创作者们提供了不少诚挚的建议。
【影人沙龙】
在田野调查中让故事成形问生活要对白
在成名作的题材上,北京青年导演鹏飞和广东导演陈仕忠的选择看似截然不同。鹏飞荣获第7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威尼斯日”单元特别提及奖的《米花之味》,在他此前从没去过的云南沧源拍摄。陈仕忠获得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艺术贡献奖”的长片首作《寻她》,则在他熟悉的故乡广东拍摄。但两人谈起两部电影的创作基础,其实是同样的两个字:生活。
《米花之味》讲述外出务工的母亲返回家乡后与女儿由陌生、疏离到相互理解的故事。鹏飞回忆:“从昆明开了两天的车才到沧源,原本以为顶多待两个礼拜,没想到足足住了一年,把自己住成了当地人。”
在沧源的日子里,鹏飞整天开车带着当地的孩子们到处玩,一开始还差点被当地老人当成人贩子。一年之后,他仅用十几天的时间便写完了《米花之味》的第一稿剧本,“剧情和对白都是生活给的”。
《米花之味》
到后来创作《再见奈良》,鹏飞的办法仍是体验生活——去东北,去日本,去采访,去感受。“我太喜欢这种田野调查式的创作了。”鹏飞说。扎实的前期投入也总带来幸运的回报,《再见奈良》后来入围了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和第33届东京国际电影节特别展映单元。
鹏飞
“我比鹏飞导演‘懒’,大学毕业前几乎没出过省,《寻她》也是在我熟悉的地方拍摄的。”陈仕忠说,“但你也可以认为,《寻她》的田野调查我做了二十年。”
《寻她》是一个农村女孩寻找其失踪婴孩的故事。故事源于陈仕忠对生活的长期观察:“在创作这部电影前,我发现生男孩仍然是一些家庭的重要目标。但若你在街上拦住他们问,有没有重男轻女,可能没人会承认,因为所有人都知道那是一种不文明的现象。”陈仕忠说,片中舒淇扮演的陈凤娣,融合了他见过的无数张面孔,“这个女孩早就已经在我的脑海里,构成了剧本最坚实的那个部分。”
《寻她》
学习大师要避免东施效颦找到自己的路
很多电影创作者在起步阶段,都会受到其喜爱的电影作品的风格影响。鹏飞坦承,他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在法国求学时,他曾在蔡明亮的剧组工作。这段经历让他后来的首部剧情长片《地下香》颇具蔡明亮作品的神韵,虽然影片获得了不少海外电影界的荣誉,但鹏飞内心却深感挫败:“我觉得那不是我的作品,我只是在东施效颦。”正是那次走“弯路”,让鹏飞决心去云南沧源寻找自我,这才有了他电影之路的第二次出发。
如今,鹏飞可以坦然地说自己喜欢姜文、北野武、卓别林,但再也不怕自己的电影成为大师之作的影子。他找到了自己的道路:“我不想再投电影节所好,不想用悲痛的方式讲悲伤的故事。我想拍生活的无奈、荒诞、自嘲,用来自生活的幽默来讲述悲伤。”
鹏飞还特别补充,现实生活中最能激励他的电影是成龙的商业动作片《警察故事》:“电影里他把伞挂在巴士上,跟着车拼命奔跑的样子,总能给在拍电影时遇到困难的我很大鼓励。”
陈仕忠则透露,他最爱的导演是周星驰和侯孝贤,“周星驰的《功夫》是我见过最完美的电影”。在他看来,大师的优秀之作不是用来模仿的。“每次我在写剧本的时候,都会问自己,我的剧本有《功夫》这么极简而漂亮吗?有像它那样童真的部分吗?能真正打动观众的内心吗?还有侯孝贤的作品,他那种来自生活的本真我捕捉到了吗?我笔下的人物像是会在真实生活中出现的人吗?他们的作品,会成为我衡量自己作品的标准。”
陈仕忠
多写多拍保持创作状态别吊死在一棵树上
年轻的导演,如何从激烈的竞争中找到机会?鹏飞给包括黄文礼、庄灿杰在内的青年导演们的建议是:“多拍总是对的。因为只有创作出来,你的创意才能被人看到。钱不够也没关系,你甚至可以先用手机拍。”
陈仕忠的经验则是:“如果你会写剧本,那就先写起来,最好多写几部。”他说,很多年轻的创作者容易守着一部剧本不放,找不到机会就跟时间死磕,对此他的看法是“剧本可以多备几个,这个拍不成就试那个,绝不要吊死在一棵树上”。
他认为,写剧本要写到一定字数,编剧才能开始入门,“我刚开始看《救猫咪》这样的编剧工具书,看几页就不想看了,直到后面自己过了30万字这个门槛,才能回头看懂”。
陈仕忠还诙谐指出,当导演并非“时时有工开”,练习写剧本能让人保持创作状态,“更何况,写作是最省钱的创作方式,顶多花点电费”。
两位成名导演都认为,“山海计划”对青年导演来说是十分珍贵的起步机会。相比一些青年导演只有一轮“露脸”机会的所谓创投,“山海计划”有一个从选拔到孵化的长赛制,能在各环节上帮助导演真正将作品创作成形。对此,黄文礼、庄灿杰表示赞同:“得到这个机会,我们确实是很幸运的。”
【山海特约】
五部短片呈现外地导演眼中的广东
当天下午,“来客的凝望”山海特约短片展映放映了《差馆》《平平无奇的一个晚上》《流火记》《在工地唱歌》《廿五号宇宙》等五部非广东籍创作者在广东展开创作的短片。选片人、“导筒”主编沈韩成介绍:“五部短片不仅风格各异,而且呈现出了不同世代的导演对广东的独特观察。”
展映现场
周浩导演的纪录片《差馆》把镜头对准2010年春节前夕的广州火车站站前派出所,讨薪的员工、走失的孩子、被偷的东北大娘……各色人等来来往往,派出所见证了人生百态。《差馆》的拍摄手法平实克制,真实地呈现了20多年前粗糙的生活现实。
新生代导演郑陆心源与张子木执导的《平平无奇的一个晚上》则聚焦当下的城中村青年,影片是一位年轻女性的口述和影像日记,表现手法颇为新锐。映后,一位观众表达了对这部影片的喜爱:“影片的叙事和情绪都以声音来完成,很有新鲜感。这个故事激起了我的共鸣。作为一个从外地到广州工作的人,我从中感受到了城中村青年的漂浮感。”当天,影片女主角阮日平也来到现场。时隔五年,她重看自己当年的生活,颇有触动:“影片把影像投影在城中村的废墟中,我很喜欢这个处理。这让影片看上去很像梦境,当中都是年轻人的生活碎片。”
剧情短片《流火记》的导演之一陈嘉祥也来到了现场。影片以少年小夏与四位同伴的海边打闹为线索,在潮汕小镇追忆内地与香港的蹉跎往事。陈嘉祥分享创作源起:“有一年,我在潮汕海边认识了五个小孩,跟他们相处了一段时间。我跟他们同龄的时候,每天只有读书和学习。但他们每天在海边疯玩,骑摩托、打台球,活得特别自在。这是促使我创作《流火记》的最大动机。”
《羊城晚报》12月25日报道
【“向山海走去”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
“山海计划”是由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主办的对海内外优秀华人青年导演进行挖掘、孵化、选拔和培养的大型人才扶持活动。活动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全球寻找影像创作领域的新锐力量,支持他们探索剧情、纪录、动画等不同类型的短片创作,突破和展开对未来华语影像文化的想象之路,也让世界通过影像重新发现中国。
扫码了解“山海计划”更多详情
出品人 | 杜传贵 林海利
总监制 | 孙爱群 孙璇 胡泉 林如敏
总策划 | 孙朝方
品牌运营 | 李艳文 朱帆 蒋铮 郑华如 侯恕望
执行总监 | 吕楠芳
活动统筹 | 蔡淳淳 郭文瑜 吴方舟
文字 | 李丽 胡广欣
图片 | 蔡嘉鸿
设计 | 麦宇恒 张惠鑫
题字 | 何世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