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龚卫锋 詹锡伟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宋金峪
12月22日、23日晚,“游向无垠”山海展映季在广州带来两场次的山海短片展映,“声音的溯洄”“向南的迁徙”两大短片单元分别与观众见面。这也是“山海计划”10部短片在获得海外观众肯定后,回到粤港澳大湾区,首度与国内观众正式见面。
这10部以岭南文化、华侨华人故事为主题的短片,取景拍摄地遍及香港、广州、江门、湛江、清远、汕头、潮州、梅州等地,语言包括普通话、粤语、潮汕话、雷州话等。持续两天的岭南方言短片放映,给到场的电影人、专家学者、影迷带来了独特的视听体验。在映后交流环节,他们积极向到场的短片导演发问,共同探讨如何让岭南方言电影越来越好。
短片简介
声音的溯洄,向南的迁徙
岭南方言口音各异,承载着一方水土的独特记忆。12月22日晚,展映季现场放映了“声音的溯洄”单元的六部短片。本组作品着重方言叙事,凸显地域风格。陈晓璐的《梦幻瓜岭布鲁斯》以他者视角游荡增城古村,描绘一幅亦真亦幻的岭南侨乡风情画;邓惠芝与张元的《马仔梦露》将取景框对准江门小镇,上演一出跃动着明快色彩的爷孙温情喜剧;邓亮宏的《游泳课》讲述客居深圳遥望香港的客家父子关乎“出走”与“留下”的寓言;杨哲霖的《远洋》是浓缩于罐头厂里的20世纪90年代汕头特区小人物速写;庄灿杰的《珊瑚她在等》借由妈祖子母像书写画风独特的潮汕奇谭;温柏高的《锦鲤,锦鲤》则以荒诞家庭情节剧折射极具潮汕地域特色的风土人情。
远赴海外、重返故土,昔日家在何处?12月23日晚,展映季现场放映了“向南的迁徙”单元的四部短片,呈现在空间的离散和聚合下,个人和时代之间的相处与摩擦。苏泽朗的《家庭旅行》以离队的鸟儿隐喻将要迁徙的香港移民家庭,于细微处传达情感的巨大张力;陈家操在《中状元》中讲述雷剧少年从远赴南洋到重归故土,戏梦交织间演绎“游郎惊梦”;黄文礼的《海水泡的茶是什么味道》勾勒出越南归侨至亲离散后的落寞群像;陈坚杭的《The River that Holds My Hand》因一记触摸踏上旅程、一张黑白照凝练乡愁,细数家族流散背后的时代记忆。
现场交流
打磨故事质感,忠于真实表达
剧本的真实性往往成为年轻导演俘获观众的“利器”。谈及《游泳课》的创作,导演邓亮宏讲述了从父辈真实故事中取材的经过:“父辈通过游泳达成了‘远洋’的目标,游泳就是他们的火车票。他们的独特经历、我的浪漫想象,以及我对历史背景的探求,促成了该片的诞生。”邓亮宏笑称,当晚展映的短片是“妈妈去哪了”“爸爸回来了”系列:“当创作母题回归到对身份认同的探索时,就必须表达人类生存、追求爱等基本需求。而且,故事真实性是情感表达的基础。”
《远洋》讲述了“孤儿”远洋和昌互相扶持的故事。导演杨哲霖表示,演员的表演对于剧本呈现至关重要:“在拍摄现场,我80%的时间都在与演员沟通剧情的核心表达,如果在拍戏时无法打动自己,那更无法打动观众。”
对于采用潮汕方言呈现故事,《珊瑚她在等》的导演庄灿杰解释,目的是拓宽影片的受众人群,“以潮汕童谣《拥啊拥》作为声音线索,勾起乡土文化记忆,让更多人了解到潮汕文化”。
捕捉生活细节,呈现多种形式
不少观众发现,《远洋》和《珊瑚她在等》两部潮汕电影均出现了口琴:“约好的?”杨哲霖、庄灿杰导演相视一笑后,都表示:“是巧合。”《远洋》中使用口琴一方面是基于杨哲霖自身的成长经验,“我觉得吹口琴很帅,它也是联结朋友关系的纽带”;另一方面是剧情需要,“片中的哥哥有些口吃,不愿口头表达自己的情感,口琴成为他抒发情感的渠道”。《珊瑚她在等》使用口琴则更多出于技术层面考虑。庄灿杰说:“《拥啊拥》这首曲是贯穿全片的重要旋律,更适合以口琴串联剧情,符合当前的表达。”他将曲目进行了小调变奏处理,将音乐作为叙事的一部分,以此牵引片中“当下的故事”和“过去的故事”。
映后交流氛围活跃,针对片中细节,观众有称赞也有疑惑。有人直指短片中的瑕疵,例如,认为庄灿杰镜头下的母亲只有伟大的一面,形象不够立体。对此,庄灿杰回应,短片的呈现是一种尝试,“一切皆有可能”;邓亮宏也表示,电影没有固定的表达形式,“任何形式都应该被允许”。
紧扣主题创作
跨越那山那海
山海计划短片中,一个重要主题是关于人的迁徙。谈及《中状元》中对于华侨归故里的主旨表达,陈家操导演说:“我和家乡人印象中的南洋,是一个充满财富、梦想的地方。我小时候一直在想,那里有何种诱惑力,让一群人奔向远方。这部短片讲述了我对这群人的理解。”陈家操坦言,创作华侨故事时带入了自身经历:“《中状元》是我的‘家乡戏’雷剧的传统剧目,老家人常借戏说,‘只要你努力,乞丐也会变状元’。我毕业后有段时间状态不好,想回看自己。于是,我回到老家,想起了这句话,就拍了这部片。”
《The River that Holds My Hand》同样涉及华侨迁徙话题,导演陈坚杭透露,片子主角是一个真实的人物,且片中描述的绝大多数经历是真实的:“山海计划,让我有机会将纪录片转化为剧情片。拍摄时,我用了一些纪录片的手法呈现,其实,很多回忆是附着在空间上的,我们应该正视那条历史的河流。”
出品人|杜传贵 林海利
总监制|孙爱群 孙璇 胡泉 林如敏
总策划|孙朝方
执行总监|吕楠芳
题字|何世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