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GUANGDONG 广东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粤港澳三地携手共探非遗传承发展新路径
来源:羊城晚报 云上岭南 作者:周欣怡、梁善茵 发表时间:2023-10-29 08:01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周欣怡、梁善茵报道:10月28日,2023粤港澳大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大会在珠海举行。本次交流大会以“打造交流合作新高地,构建湾区非遗共同体”为主题,集非遗演出、展览展示、非遗市集、非遗手工体验等多项活动于一体,搭建共话粤港澳非遗保护传承发展、共享非遗保护成果的平台。

在当天下午开展的分享交流会上,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王晨阳,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奕民,珠海市副市长李翀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全国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代表等130余人参加分享交流。与会专家围绕保护传承发展湾区非遗项目、非遗新生代传承与创新、非遗赋能乡村振兴等主题发表主旨演讲,探讨非遗高质量发展路径。

山东大学教授、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叶涛以“深度挖掘民俗文化,筑牢粤港澳非遗保护的基础”为题作主旨演讲。演讲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为切入点,从民俗学专业视角梳理了非遗文化术语的使用及背景,并就民俗文化对构建粤港澳大湾区非遗保护共同体的意义进行了深刻阐述。

“建议加强广东与澳门的合作,在学术研究、馆际合作、旅游推广等方面推出周期性活动,携手促进非遗传承。”澳门理工大学人文及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林发钦以“融和共生:非遗传承与保护的澳门实践”为题,介绍了澳门非遗保护的背景及现状,指出粤澳两地非遗在语言、民俗、技艺方面具有互补性,并就澳门未来开展非遗保护工作提出具体建议。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会长宋俊华以“海洋文明与粤港澳疍民非遗传承”为题,提出海洋非遗是粤港澳人民群众在海洋生产、生活中所创造传承的智慧结晶,应服务海洋文明建设和海洋强国战略。

传播学博士、土生文化研究学会创会人和理事长黎若岚以“构建澳门多元形象,激活文化共融场景”为题,提出了澳门多元文化共融的优势,分析了土生土语话剧及土生葡人烹饪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遗的正面影响,并就澳门如何共同讲好湾区故事提出见解。

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荣休副教授廖迪生以“非遗机遇:香港大澳端午龙舟游涌之传承”为题,介绍了香港大屿山大澳的地理生态环境,概述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香港渔业与端午龙舟游涌活动的发展历程,以及香港大澳端午龙舟游涌成功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为其发展传承带来的积极影响。

在圆桌对话环节,来自粤港澳三地的6位非遗传承人代表、专家学者围绕“如何抓住机遇,实现粤港澳大湾区非遗的交流交往交融和创新发展”的主题,探讨共建共享非遗项目、传承保护互融发展等话题,共探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的“非遗路径”。

在珠海斗门上洲村举办的非遗集市也是此次交流大会的重要内容,观众可以在这里近距离欣赏独具特色的非遗展演,品尝丰富多样的非遗美食,感受粤港澳非遗项目的传承故事,体验传统非遗的独特魅力。

非遗之美,内融于味而外显于形。记者在非遗集市现场看到,几个孩子在金湾柴烧陶技艺传承人孙先军的指导下揉捏陶泥。除了传统的陶碗和陶杯,鬃毛分明、身披祥云的醒狮陶艺作品更吸引游人“打卡”拍照。据悉,为了传承手艺,孙先军在各中小学开设公益陶艺班。“希望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够爱上泥土里烧出的‘星辰大海’。”孙先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