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Masters’ Talk 名家说岭南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名家说岭南·林伦伦】国庆日去隆都店市斗墟
来源:林伦伦方言茶话微信公众号 作者:林伦伦 发表时间:2023-10-06 12:19

2023年的国庆日,正好是星期天,是个秋高气爽的好日子。隆都的朋友告诉我,现在的店市古墟恢复起来了,好闹热,邀请我去看看。正好双节期间要回澄海老家一趟,便决定国庆日一早去隆都店市“斗墟” ,凑个闹热。

国庆前夕,我先预习了隆都古墟的历史。不看不知道,看了吓一跳。却原来这隆都店市的“墟”还真的够“古”,有近千年的历史,比澄海县还古老呢!

据隆都镇旅游办给我的资料介绍,有学者考证,1090年就有“店子头市”了。但历经兴衰更替,至清朝才比较稳定。由于店市(全称“店仔头市”,古代多写作“店子头市”)地处潮安县(前属海阳县)、饶平县和后来的澄海县的交汇之处,环隆都河流交集、渡口繁忙;更有古驿道通过,水陆交通方便。作为附近三县的农副产品市集,在靠水力和人力运输的古代,真的是再合适不过了。

店市古墟曾经以买卖耕牛、猪苗(俗称“猪仔花”)和三鸟(鸡鸭鹅)等家禽、牲畜为主要特色,后来还有信鸽和猫、狗、兔都宠物。而隆都的特产荖(lao2)花、云片糕、米粢(zin5,钱)、爆猪皮、木仔(番石榴)、杨桃、青枣等土特产也是市集中很受欢迎的商品。我老家在莲下,到店市大概得有两铺多路(十公里多),走路得两个小时出头。小时候,也经常听大人说到店市斗墟买猪仔花,还会顺便买云片糕或者荖花回来给家里的孩子们“等路”(等着长辈出门回来赏点糖果小吃)。据著名潮学专家黄挺教授《明代中期潮州工商业重兴与民风之变化》(《汕头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一文所列《明代后期潮州乡村大市集一览表》中,饶平县有三个市集,“店子头”赫然在列。康熙年版的《饶平县志》卷二“市”条目下也列“店子头”(隆都曾经属于饶平县管辖)。这个“店子头”,就是老百姓口语中的“店仔头”(“仔”潮音gian2,古闽语字写作“囝”)。这个古市集全称是“店仔头市”,即位于“店仔头”村的“市”(集),后来省称为“店市”。  

潮汕话称比较大型的市集为“市”,如上述《饶平县志》中,便列有“南门街市”“黄冈市”“大城所村前市”“大埕后溪尾市”“柘林市”等“市”(集)。潮语童谣唱道:“呢呢呢,呼(kou1)猫来上市,买个猪头独只耳……。”“上市”就是到集市去买东西。这些“市”(集),有的相沿成俗,叫成地名了,除“店市”(店仔头市)之外,现在还有潮州市潮安区庵埠镇的“葫芦市” 等。这个“市”是古汉语的保存,我们知道,流传于南北朝的《木兰辞》里就有“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的描写了。 

有一些地方则把市集叫“墟”,如上述《饶平县志》中所记载的“教场埠墟”“浮山埠墟”等。去市集买卖东西叫做去“斗墟”。“斗”潮音dao3(岛3),拼凑的意思(如“斗床斗椅”等)“斗墟”也就是大家一起来做买卖,拼凑成市集的意思。“斗”也有互相较劲、比赛的意思(如“走斗猛” “匹斗大”等)。粤西一带粤语叫“趁墟”,有“赶集”的意思。最奇怪的是粤西的雷州话,把“趁墟”叫做“tang3 ci6”,“墟”在口语中说成“市”了。其实,“市”就是“墟”,“墟”就是“市”。如果说“市”与“墟”有什么差别的话,可能在举办的日期上和贸易的商品上:“市”主要是买卖日常生活用品、农副产品等;“墟”则主要买卖禽畜、宠物以及生产用具等。“市”应该是日日有的市集,而“墟”则是如潮之有汛,若干日才有一次,店市的古墟是在礼拜日上午举行,是周日墟。澄海话中至今还流传有“猪仔好卖墟墟来”的谚语,不说“猪仔好卖市市来”。

到较大的市场买卖米谷、禽畜等,我小时候还听说一个词——上行。“行”音hang5(杭),应该跟行铺有关,如水果行、南北行等。“上行”还是个近代汉语词,可以在明清文学作品中找到用例。如《醒世恒言·史弘肇龙虎君臣会》:“那里去偷只狗子,把来打杀了,煮熟去卖,却不须去上行。”《警世通言·万秀娘仇报山亭儿》:“合哥,你只管躲懒,没个长进,今日也好去上行些个‘山亭儿’来卖。”这两例“上行”均指到集市去买货物,与潮汕话相同。 

“墟”就可能不是汉语了,今武鸣壮语谓市集为[haɯ1],龙州牡语叫[faɯ6],毛难语叫[hɯ1],而潮汕话叫[hɯ1],与潮语、粤语发音相近。古籍对此也有所载,《太平寰宇记》云:“容州夷多民少,不习文字,呼市为墟。”钱易《南部新书》云:“端州以南,三日一市谓之趁墟。”“趁墟”之说,今犹存粤西。“墟”字古只作“虚”,《说文解字》释作“大丘”,可见汉字与市集一义本无关涉。屈大均《广东新语》将其解释为“粤谓野市曰虚,市之所在,有人则满,无人则虚。满时少,虚时多,故曰虚也……”,这恐怕是一种望文生义的误解。“墟”作市集解一义乃是从少数民族语言中吸收的,约始见于唐代,后来在南方应用开来,特别是在闽粤方言区,以“墟”命名的地方很常见(而北方很少见)。由此也可见,“店子头市”这个古墟,既叫“市”(古汉语),又称“墟”(古台语),那是古代民族融合的产物。

说到古墟,进入21世纪之后,就基本“歇戏”(歇菜,停业)了。现在如何“古为今用”,就有个如何活化的技术性问题了。澄海区隆都镇的基层干部们是生活在人间烟火气里的一群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脚踏实地又富于创造力。他们利用得到“深圳专项帮扶基金”支持的契机,成功申报了“隆都千年古墟保育活化”项目,把店市近千年的古墟文化发掘并活化起来。

我在熙熙攘攘的“墟”里转悠了两圈,发现宠物市场人气最旺了:各色各样、活泼可爱的猫、狗、兔子,还有毛茸茸、黄橙橙的小鸡儿、小鸭都有。买卖的人多数是年轻人为主,老者并不多。猫、狗价格从一两百到上千元一只都有。隆都的朋友告诉我,上个墟场他看过一只名牌品种的小狗卖了8800元。第二个“旺”的档口是小吃的摊档:隆都米粢、猪朥粿、云片糕等等。见到这小时候特爱吃的这些东西,我都禁不住想买来尝尝,但不好意思当着朋友的面吃。我太太知道我嘴馋,就买了两盒猪朥馃带回家给我解馋。近午时,馃条、面和猪脚饭的摊档也逐渐热闹起来,来“斗墟”者都顺便吃碗馃条、面或者猪脚饭,然后心满意足、打道回府。一个馃条、面或者猪脚饭的档口,半天的墟期卖上百碗都是平常的。

当然,在近一年多的试营业期间,镇里也发现了场地偪侧、交通不畅、人流拥挤、墟场脏乱等问题。于是,提质升级就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正好,有一位投资隆都现代生态农业项目“和美花海”获利、对新农村建设有感情、有想法的企业家愿意投资来为家乡的发展再填一把柴火,双方一拍即合,镇里就在国庆日搞了个“千年古墟集市改造提升推介会”,推出了古墟集市活动规划及发展计划。我听投资方广东帆远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的老总介绍,准备投资1300万元对古墟集市进行改造提升,让这古墟满血复活、恢复昔日的市井繁华。改造升级后的新“墟”,将主打宠物交流和乡村土特产项目,建设相匹配的宠物医院等设施,把这里建设成为粤东地区、甚至粤闽赣边区的宠物交易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加快生态民宿、和旅游集散中心的建造,把隆都镇进一步打造成为具有新时代发展理念的地方性标志性集市,这也正是隆都镇锚定的三大发展方向之一:发展集镇商贸。

我走马观花并阅读了各种文案、资料之后,认为这种设想实现的可能性很大,因为在不大的隆都镇,现在已有2个高速公路出口。粤东城市轻轨列车开通以后,还会增加一个出口,交通条件优良,便于商贾往来和货运。而且,隆都镇境内,三溪环绕,地灵人杰,更有“红”(革命据点)、“侨”(华侨、侨乡)、“窑”(宋代古窑群遗址)等丰富多彩的爱国爱乡教育和旅游资源,活化利用得好的话,一个和美侨乡的商贸强镇之崛起,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