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Masters’ Talk 名家说岭南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名家说岭南·江冰】沙湾古镇见名匠何世良,秋风起,一切都是那么刚刚好
来源:羊城晚报 云上岭南 作者:江冰 发表时间:2023-09-28 15:15

广东省文联策划一档对话活动:选择不同领城的文艺家——跨界交流。我有幸与广东传统建筑名匠、砖雕大师何世良先生对谈。

广州番禺区沙湾镇是近代广东音乐的诞生地。其中,三稔厅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为广东音乐界和曲艺界精英荟萃之处。

以何博众为首的沙湾何氏名人经常在这里和友人雅聚并一起创作,包括《雨打芭蕉》和《赛龙夺锦》在内的名曲就是在这段时间创作的。

沙湾古镇三稔堂见面,果然意义非凡。

大厅山高水长的匾额,恰好呼应沙湾何氏三杰对广东音乐的贡献。而匾额下面的大屏风就是何世良先生的作品。

他说:“我擅长砖雕,但在木雕、房屋木构等方面都有作品。我把他们统一称为‘新广作’”。新广作就是广府的工匠艺术——明朝中期前后初具规模,出现自己风格与样式。

我问他,这种样式来自江南或是中原?他说:外来的与本地融合,几百年慢慢发生。

看来,美好的东西总是有时间的酝酿:天地精华、日积月累、点点滴滴、丝丝缕缕,几代匠人的努力,终于焕发出独属于广府的光彩。

“广府样式”——引我遐想,心驰神往。

我们在沙湾古镇三稔厅见面,真的是刚刚好的安排,秋风起,何先生在古镇等我。

三稔厅内拍摄我与广东传统建筑名匠何世良的对谈,如沐春风,沁心怡人。

明代形成广府特色要承传,加入个人的创新,融入现代的元素,探索与当代住宅结合路径。“要做的事很多。”年过半百的何先生专注地看着我,诚恳地说。

岭南传统建筑的木雕、砖雕、大木作、小木作,何生将其归属为“新广作”,广府一向可塑包容,中外古今元素均可融入。

小结一下:何生表达事业追求的几个落脚点:守正——把广府样式传承;创新——融入当代的元素;在当下建筑中寻找一席之地,融汇贯通,让年轻人喜欢并买单;争取政府非遗项目的支持。

从三稔厅出来,去何世良艺术馆看作品展示。

进门一幅荷花砖雕抓我眼球:荷叶摇曳多姿,荷花开与不开之间,镂空雕刻,疏密有致,立体感强;花之枝杆,叶之舒展,大大荷叶上竟然有几块青虫啮咬痕迹,斑驳可见,栩栩如生,仿佛清风拂过荷塘。

何生引导我看他手工的木梁架构。他说榫卯结构独特,与中原已有变化;岭南建筑以木结构、榫卯连接和石墙为基础,形成了独特的高脚屋顶和飞檐结构;装饰更具广府样式……

我半懂不懂,只觉美得光采照人,并对明中期开始形成的“广府样式”充满爱意与好奇。我的随口心得,与何生颇有心心相印,惺惺相惜之呼应,甚感欣慰。

满眼全是沙湾古镇景象:留耕堂何宗祠正在挂鱼灯;咖啡小店猫儿慵懒;私伙局粤剧婉转动听。

何世良告知:何氏宋朝从安徽迁入,八百年所有建筑沙湾一代代齐全;而广东音乐诞生又与西洋有关。

我结论:古今同在,中西交融呵!好似一枚青橄榄无味无穷。

何生为故乡沙湾创作了大型砖雕作品《沙湾飘色》,北帝执剑夺目,欢腾场面动人。

我对广东省传统建筑名匠何世良先生说:羡慕你可以在故土家园展示自己的作品。“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到哪里去?”在你,不成问题。因为你生于斯长于斯,根脉就在足下。

作品如生命呈现——故乡大树上一枚亮眼果实。

扩而广之,故土家园的岭南传统艺术,蕴涵岁月之美、乡愁之美,岭南之美。

其美久远,美不胜收,大美无言。感恩省文联与N视频:

让我遇见何生,秋风初起的沙湾古镇。

2023-9 广州沙湾古镇

江冰,文化学者,专栏作家,文艺评论家。广东财经大学教授、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会长、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广州都市文学与都市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广州市人民政府聘任广州城市形象品牌顾问。中国小说排行榜评委。入选中国作家协会新锐批评家、广东省十大优秀社会科学科普专家、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有影响力学者。著有《浪漫与悲凉的人生》《中华服饰文化》《新媒体时代的80后文学》《酷青春》《这座城,把所有人变成广州人》《老码头,流转千年这座城》《岭南乡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