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Masters’ Talk 名家说岭南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名家说岭南·林伦伦】一部研究东南亚潮州人的力作
来源:林伦伦方言茶话微信公众号 作者:林伦伦 发表时间:2023-09-28 14:42

黄晓坚、杨锡铭二位兄台发来《东南亚潮州人研究》大稿,要我写个序言,说是我在韩山师范学院任职时就设立的研究项目,还建议他们把项目研究范围从 “世界潮州人研究” 缩小到 “东南亚潮州人研究” 云云。

立项的事情我早就忘记了,但与他们二位商谈调查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的事情我还依稀记得。

我当时建议他们先做东南亚的原因有二:

一是海外潮州人主要居住在东南亚,大洋洲、北美洲和欧洲的不少潮州人也是从东南亚移民过去的。东南亚潮州人的调查、研究做好了,再做世界各地的就有基础了。

二是黄、杨二位兄台都曾经对东南亚潮州人做过调查研究,有丰富的资料和经验积累。黄晓坚兄曾在国家侨联任职,还在汕头的著名侨乡澄海挂职过,长期从事华侨华人和侨乡研究工作,成果丰硕。杨锡铭兄曾任中国驻泰国大使馆二等秘书、侨务领事,回国后曾任潮州市侨办、侨联领导岗位,长期从事领事保护、外事侨务和侨联群团工作。从潮州市侨联领导岗位卸任下来后,还被聘为韩山师范学院东南亚华侨华人研究所的研究员。从上世纪90年代起,二位均曾多次前往东南亚调研、开展海外潮人和华侨华人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发表(出版)了一批成果,有的成果还荣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

眨眼间,与二位兄台商讨研究课题的事情就过去5年多了,而5年多前构筑的梦想已经实现,变成了一部40多万字的厚厚的书稿。我花了整整一周多的时间,认真阅读了二位的大著,收获良多,感觉当时立项立对了,黄、杨组合奉献给我们的是一部质量上乘的沉甸甸的学术力作。我认为,其超越前人研究成果之处有三:

其一,作者掌握的文献资料丰富、全面,并能够认真阅读消化,为我所用,后出转精。这一点,我不用举例,大家可以看看这部40多万字书稿的461条脚注就知道了。每一条的脚注都按照学术规范详细注出引用资料的出处,书刊的版本和页数。这可以说明,作者对相关文献资料是认真阅读过才做了摘录引用的,而不是人云亦云、一抄再抄的。这充分显示:作者在启动本项目之前所下的前期准备的功夫到家,文献资料积累丰厚,且能去芜取精,适当选用。

其二,作者把过去的所谓 “海盗” 视为 “海上武装商贸人群” 来研究,客观、公正地分析了这批特殊人群在潮州人对海外拓殖方面所做出的 “先驱性”的作用。近年来,有不少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发表,如历史学家陈春声教授的《16世纪闽粤交界地域海上活动人群的特质》(载《海洋史研究》第1辑P.139-16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等,但作为东南亚潮州人研究的学术著作,对所谓的“海盗”进行分析研究,并做出客观、公正的评判,这还是我第一次读到的。其实,这也是东南亚相关潮州人后裔的期望,例如菲律宾的林氏族亲就 “衷心希望,通过学界的客观研究,能够一改菲律宾人对‘海盗 ’林凤及其‘入侵’吕宋历史事件刻板、负面的既有认知。”(见本书第35页)

其三,把潮州原乡文化与侨居国文化相对应结合起来研究,或者说,把侨乡潮人文化与海外潮人文化结合起来研究,这种双向或者三向度的研究,既对潮汕侨乡文化的源流、基本内容,及其基本特点等有所概括和总结,也对潮人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和发展、潮人文化与华侨华人所在国文化的融合做了更为清晰的分析和研究。这种研究的成果,无疑比以前的对海外华侨华人所在国的情况进行单方面的描写、研究要更加 “立体”,更加 “有血有肉”,也更具学术价值,因为它揭示了东南亚潮人族群在经济长期本土化、在地化的艰苦奋斗的历程,其实也是一本所在国的潮人经济拓殖史。这就是饶宗颐教授生前曾经多次提及的重要研究课题:“中国文化史上,内地移民史和海外拓殖史,潮人在这二方面的活动的记录一向占极重要的篇幅……。潮人若干年来在海外拓殖的成果和丰厚的经济高度发展的各种表现,在中国以外各个地区孕育出无数繁荣美景的奇葩,为中外经济史写下新页,久已引起专家们的重视而且成为近代史家崭新的研究对象。因此,潮州地区人文现象的探讨,更使多数人发生热烈而广泛的兴趣。”(饶宗颐《何以要建立“潮州学”——潮州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性》,《潮学研究》创刊号刊首文章,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

另一方面,海洋文化对潮人文化的影响,也被华侨华人们带回了潮汕侨乡,并通过捐资办学、慈善公益、兴办实业、商业贸易等形式和途径,对潮汕侨乡进行了持续、有效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传播,使原乡人在语言习惯、思想意识、文学艺术、生活时尚、风俗习惯、文化心态等方面发生了崭新的变化。外来的海洋文化、侨乡文化渗透到潮汕社会的方方面面,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

当第一根 “电报杉”(电线杆)树立起来、第一条输电线架设起来,第一只电灯亮起来,为新兴的滨海城市带来了光明;当第一条电话线拉起来,第一个电话打过来,把千家万户的欢声笑语谱成欢快的乐章;当第一条水管穿街过巷进入家家户户,第一只水龙头的自来水哗哗流出,唱出动人的生活之歌;当潮州与汕头之间的第一条铁路修建起来,第一列火车在潮汕大地上轰隆轰隆地如游龙蜿蜒穿行,粤东地区从古代农业文化到现代商业文化、工业文化的历史嬗变终于发生了!华侨华人们对家乡的回馈性的投资建设,无疑起到了关键性、历史性的作用。

以上所述种种,本书都依据丰富详实的文献资料,做了客观地、学术性很强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不但对于今天的华侨华人研究本身具有学术价值,对于潮汕侨乡如何吸取历史经验,凝聚侨心侨力,利用侨智侨资,搞好和美侨乡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

至于潮州人的海外移民史研究、潮州人在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开拓史研究,书中也多有精彩之研究,这里就不赘述了。但觉得有点未尽兴的是,本书未能及时吸收、利用近几年侨批研究的新成果。现在汕头市档案馆的纸质侨批已经达到近8万封,加上电子侨批,大约有16万封左右,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与中山大学、汕头大学等单位合作,已经有了不少研究成果。这些资料,对东南亚潮人研究和侨乡社会研究都具有较高的价值,我们期待着黄、杨二位兄台以后再续著佳作。

2022年元旦于广州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