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Masters’ Talk 名家说岭南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名家说岭南·江冰】《读懂广州》:小丛书,大世界,精彩纷呈写羊城
来源:羊城晚报 云上岭南 作者:江冰 发表时间:2023-09-25 11:07

《读懂广州》丛书(广州出版社,2023)的出版发布,是2023南国书香节的一个重头戏。我作为编委,参与了具体选编,感触良多,在此逐一分卷点评。

先说诗词卷。主要收的是古代社会古体诗——清朝以前。尤其值得说的除了选篇以外,就是对古诗的赏析。

我最初开始阅读初稿,感觉这种文字有点冒险,怕在注释方面会有偏差。但出书后仔细读,认定可帮助广大读者阅读理解。

其中古诗赏析的味道:既有感慨,亦有喜爱,构成了诗词卷的一个优点。读到汤显祖的“气脉雄如此,由来是广州”,竟有点小小激动。

再说散文卷。此卷由我与吴琪博士选编,最为熟悉。

我们分四个方面策划编选:纵的历史,横的空间,然后是两个最具特征的点:四季节气与日常生活。前者讲述“鸟语花香”,后者触摸文化个性。

鲁迅、老舍、秦牧、章以武、刘斯奋、范若丁、黄天骥、陈俊年、蒋述卓、张欣、张梅、黄国钦、卢锡铭、黄爱东西、钟晓毅、宋晓琪、罗丽、陈启文、王美怡等人作品都留下深刻印象。

比如,张欣喜欢广州的理由,平白如话,却是亲切又准确;黄爱东西用感性文字抓取了广州人的神韵:很少高大上却是花好月圆;

蒋述卓从不爱到爱上广州,可谓人生真正的“双向奔赴”;陈启文写得感慨万千:虽然没有留在广州,人生却因此大不同:

“或许,一个曾经在广州生活过的人,和一个从未在广州生活过的人,生活的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

散文卷结束落在陈启文这句话上,余音袅袅,回味无穷。

小说卷也编得有益阅读。

因为小说篇幅巨大,所以书是最厚的。其中,广州几位名家的小说留下广州的身影。尤其要说下今年进茅盾文学奖提名的《烟霞里》。

小说写1996年的广州,尤其是广州站的情景,让我翻出许多那个时代的广州记忆:有点乱哄哄毛茸茸,但活力四射。

小说将广州——“中国的南方”比喻为延安、纽约、巴黎等,在历史长河时间节点有重要意义的城市。

这是一个大胆有趣的比喻。

魏微把自己的感受与广州历史紧密结合在一起。可谓用文学来写历史、写广州的大胆尝试。

最后说说杂记卷。

决定此卷编写,应该是这套丛书的编辑思想上的一个创新。

杂记在文学文体的边缘,选择作品不是完全文学意义上的杂文,也不是完全的回忆文章,文体面相当宽泛,且跨越历史长度。

从司马迁《史记》一直到当下。司马迁笔下的南越列传一直到当下苍生守护人钟南山。跨度巨大,存量不小。

其中作品的文学性或弱或强,但从不同方面映照了广州这座城。

比如,收入赵佗的《报文帝书》,众学者认为“是岭南第一文,蕴含着岭南进入文明的表征和岭南文化的生命基因”。

赵佗九岁在秦始皇身边做侍卫,对大一统领悟甚深,因此《报文帝书》的实质是接受中原。佗之自诩与辩解,颇具《史记》风采——

南越王音容笑貌浮现;包括指责吕后:提供牛羊,只给母的,不给公的……文字中有一种调侃与自嘲,活脱灵动,兼具文学之想象空间。

虽相隔千年,却读之有味,远非八股呆板。

总之,小丛书,大世界。召唤出无数文字,犹如千万道光芒,闪耀羊城广州。

让我们仰望,让我们注视。

2023-9 广州

江冰,文化学者,专栏作家,文艺评论家。广东财经大学教授、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会长、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广州都市文学与都市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广州市人民政府聘任广州城市形象品牌顾问。中国小说排行榜评委。入选中国作家协会新锐批评家、广东省十大优秀社会科学科普专家、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有影响力学者。著有《浪漫与悲凉的人生》《中华服饰文化》《新媒体时代的80后文学》《酷青春》《这座城,把所有人变成广州人》《老码头,流转千年这座城》《岭南乡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