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Masters’ Talk 名家说岭南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名家说岭南·江冰】英德一行:左英红,右英石,江边有米芾玉树临风,山里可领悟陶诗真意
来源:羊城晚报 云上岭南 作者:江冰 发表时间:2023-08-17 09:54

英德,早晨!广州两小时车程,群山环抱小城。大雨入城,左英红,右英石,中国红茶之乡,一下抓我眼球。

英德红茶,名声在外的当地名牌,与云南滇红、安徽祁红并称“中国三大红茶”;英红九号是英德红茶中的极品,亦是吾最爱的茶品之一。

英石则为英德大山里的一种极具“装饰风”的石头,可与太湖石媲美。早在宋朝,英石就被列为皇家贡品,为“中国四大园林名石”之一。

我喜欢如此招牌式的广告传播力,中国之大,乡镇县市之多,你如何用最简洁方式昭示自己的城?英德好嘢!

英德为县级市,归清远市所辖。清远属粤北,据说一半广府一半客家,一半丘陵一半大山。

所以早餐也是一半熟悉一半陌生。萝卜丝牛肉粥、绿粿咸,黄粿甜,味上佳。

日常生活中偶而反差,新鲜感油然而生。开门见山,飞鸟和蝉,一片清凉,心生喜悦。

我与清远各界文艺家交流,分享岭南文化及文化传播的信心与路径。

访问英德市歌舞团团长——年轻的何为介绍发展历程:

1958年成立,改制后成为国企,政府购买服务,主动寻求市场,全团40余人,涉及粤剧、采茶戏、曲艺、舞蹈等多个领域,演员多出自湖南广西等地艺术院校。

现场表演快板舞,活力四射,青春有为。县级市存留歌舞团,政府支持加市场求生,一专多能,顽强生存,着实不易。让我意外:清远地级市这样建制的歌舞团一共四个,其中两个为瑶壮少数民族。

驱车下乡,访问美丽乡村,看乡村振兴成果。

浛洸镇鱼咀村的亮点有三:

汉朝就为国家建制的村落,“先有鱼咀,后有浛洸,再有英德”,历史久远,村前水运码头繁盛一时;

米芾——北宋大才子,诗书画俱佳,收藏如痴如醉,号称“米颠子”;米曾在英德任县尉,游玩吟诗流连于此;

世界500强房地产集团合作开发乡村民宿项目,鲜花小径,农舍改装民宿,别致风雅。

江边有米芾塑像,玉树临风。只见诗人闭目养神,或醉眼朦胧,或推敲诗句,让人遐想。

历史文化名人佇立,让一方气场元气充沛。

大幅壁画,书吧咖啡,民宿小楼,花草树木,琳琅满目,阳光下灿烂。最爱江石垒起的土墙,每一方寸均有时光的韵味。

鱼咀村的古码头,面临北江天水一色,江面宏阔,豁然开朗。古码头、青石板、老土墙,一派沧桑,为英德民宿亮点——英德民宿协会牌子赫然在目。

我欣喜地看到:鱼咀村被评为“广东省十大美丽乡村”,“鱼咀文旅民宿”被评为“广东省十大精品民宿”。

看完民宿,品红茶;红茶饮毕,见英石。

英石盆景艺术,英德唯一的国字号非遗项目,尤显珍贵。让我心动的是:范董事长项目经营的路径恰恰是“守正创新”。

研山公司在英德市浛洸镇建成了一个英石文化艺术创作基地,邀请国家级非遗英石假山盆景技艺项目传承人——彭伙强老师为公司的首席创作顾问,组建一支高水平创作团队,对国家级非遗英石假山盆景技艺不断进行传承、发展、创新和创作。

我注意到,研山作品在传统英石盆景完美呈现基础上,引入中国山水画的理念与韵味。

静静观赏作品《高山流水》,英石搭出近景中景,油画笔法般画出远景,远近透视关系清晰,突破盆景小摆件的平面,立体呈现山水大气象。

壁挂式英石贴面,或许是一趋向,试图打入酒店别墅客厅艺术装饰,最终成就创新型的艺术模块产品,投入市场。

高山流水,乃中国艺术崇尚的最高境界。研山出品可贵处恰在于存留了神韵。他们试图完成一个艰难的跨越:

将中国画之山水韵味,在不同媒介——英石中得以呈现。让瞬间而成的艺术品与灵感呈现之流动——固化成可重复模块化的艺术品。

不必讳言,此间跨越具有一个风险:

即如何从匠气中挣扎出来,让民间艺术与文人趣味携手,让中国山水画仙气袅袅那一份韵味流荡其间。

毫无疑问,范氏公司正在顽强探索。看似寻常最奇崛:媒介跨越,一路潜伏无数障碍与风险。

他们另外一个野心亦让我心动:中国古典名画,比如《千里江山图》用英石作为媒介——重新呈现出来。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创举。有可能在非遗项目的活化中,做出具有重要意义的探索与贡献。

范舒克董事长说,将启程江南专看园林,计划十月访余荫山房,把广东四大名园看遍。

范在学习,民间在学习;政府支持,民间努力,共同形成合力。

英石呈现“高山流水”,现实中的英德正是山高水长,群山叠嶂。此为英德特色,亦是英德财富。

青山绿水长流,自有治愈“城市病”的奇异力量。

比如,昨日大山里遇雨,就别有一番景象与感触——

雷声从远处不断传来,好似大军临境,战鼓声声;雷声渐渐地近了,伴随乌云暗了半个天空。终于霹雳一声震天响,大雨瓢泼。

但越是雷声大雨滴大,雨下的时间越短。

阵雨过后,竹叶倍加青绿,山间气息清新流动;雷声后的大山,几声鸟鸣,愈发幽静。不一会儿,蓝天在乌云中再次呈现晴朗的笑容。

此时,若驱车穿过崇山峻岭的长长隧道,你会发现“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景象。隔着一座山景象截然不同,大雨进洞,阳光却在另一端洞口等候。

仿佛人生,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风景。所以,遭遇风雨,不必惊慌,彩虹总在风雨后。

或许苍天早已把四季轮回、阴晴圆缺都安排进每一个人的历程。难怪中国古诗,从自然中来到自然中去:所有的春花秋月、山川河流都成了诗人心境的写照。

此刻,我坐在半山的亭子里,山风拂面,心境澄澈。

静静领悟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意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诗的“真意”何解?隐约于山色之上,潜伏于气息之下,我用心去接近,无限地接近。

万籁俱寂。瞬间,我仿佛与青山融为一体。大山成为巨大过滤器,片刻洗去城市喧嚣所导致的烦躁。

青山不老,岁月无语,山河无恙。无限遐思腾空而起,却又飘飘然不知所向……此时悠然,可见南山。

在英德,在山里。

2023-8 英德至广州

江冰,文化学者,专栏作家,文艺评论家。广东财经大学教授、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会长、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广州都市文学与都市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广州市人民政府聘任广州城市形象品牌顾问。中国小说排行榜评委。入选中国作家协会新锐批评家、广东省十大优秀社会科学科普专家、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有影响力学者。著有《浪漫与悲凉的人生》《中华服饰文化》《新媒体时代的80后文学》《酷青春》《这座城,把所有人变成广州人》《老码头,流转千年这座城》《岭南乡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