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应邀出席幸福云岭画院揭牌仪式。
我跟着邀请者发来的导航指引从地铁站出来,突然一个似曾相识熟悉的名字映入我的眼帘:龙潭。
久违的龙潭,醒目的龙潭牌坊,虽龙潭村已今非昔比,可这个名字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我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活动开始了,我没有按常规拿原来准备好的主持稿,而是迫不及待先把这个令我心动的龙潭村的故事分享给了大家……
情缘三十年
龙潭村是电视连续剧《情满珠江》中的男女主人公在剧中“下乡”的地方,也是当年我们电视剧筹备组踏遍村中每一个角落确定在那里开机的地方。
《情满珠江》讲的是改革开放初期发生在广东的故事,开场就是上世纪80年代的广东农村,就是农村知青大“逃港”,我们的拍摄要选择一个有岭南特色的傍水的小村庄作为这部四十集连续剧的主场景。
因为电视剧的农村部分要实景拍摄,所以外景的选择非常重要。
珠影的北面有天河村、冼村、猎德村……但是这些村都被城市包裹得严严实实,家家户户都是十来层的握手楼拥挤不堪,弄得城不像城村不像村。我们于是把目光投向了珠影南面的大塘和龙潭村。两个村子比较,龙潭村古朴井然,绿树成荫,比大塘更具典型的岭南风格。尤其是这个村四面环水,“逃港”的戏在环境上也合适,而且和珠影的距离远近适中,运作起来方便,符合拍摄条件。于是我们就决定在这里开机了。
三十年后登上广州塔才发现:太神奇了,原来中信广场、天体中心、珠江新城、小蛮腰、珠影、龙潭村竟然天成一线,都是在现代化广州城市建设的中轴位置……天佑珠影,这样的风水宝地想不成功都难。
如今我们的幸福文化发展中心的幸福云岭画院又要在这如诗如画的海珠湖畔龙潭村旁秀清文创园落脚,未来可期。
情系中轴线
初到广东进入珠江电影制片,第一件事就是报户口。
我带着珠影的调令到赤岗派出所办理入住手续,公章所落之处两个鲜红的大字“郊区”重重地印在了户口的扉页上,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我来自一个北方小城,但小城也是城啊,居然现在落到了郊区,心里不免有些失衡,怀疑自己这一步走得是对还是错。
那个时候从珠影进城只有一路14号公交车,据说前几年中山大学就是终点站,客村是这几年才开辟的新线。难怪每次在厂门口等公交车,同事打招呼总是问:去哪儿?人们都会习惯说:去广州!
从珠影进城是去广州,原来这里还不是广州啊!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
如果说这三十年是我们国家发展变化最快的三十年,广东在全国又是先走一步的示范区,而广州作为广东的代表,广州的中轴线就是代表中的代表了。
原来的郊区现在成为了城市的中轴线,原来的菜地现在开辟出一条广州最长的广州大道。
这座千年的古城在中国的城市发展史上一直有她特殊的地位。她在几千年坎坷岁月不间断的蜕变过程之中,近三十年发生在这里的应该说是突飞猛进的巨变。这种变化可以集中体现在她中轴线的变迁上。曾几何时越秀山的五层楼,中山纪念堂曾经是广州的中心,而后来的上下九,北京路,环市路乃至改革开放之后的中信广场,珠江新城,东塔西塔小蛮腰,又成了广州新的地标。
广州中轴线的不断升级改变,是广州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更是整个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生动的体现。
豪情满珠江
三十年前我拍摄了《情满珠江》,如果说她仅仅是一个成功的电视连续剧,三十年的时间里我献身于广州的飞速发展,见证了她的每一步变化,关切着她的每一次升华,这何尝不是现实版的更大格局的全体人民共同参与的“情满珠江”啊!
上世纪80年代才有了广州大道和广州大桥,但那个时候桥两侧一面是废旧的工厂旧址,一面是杨箕村的菜田,到处都是比人高的蒿草,那是我们珠影厂经常用来拍摄旧社会的戏补镜头的地方。
再看今天的广州大桥的两岸,一面是高尚的住宅区美丽的二沙岛,一面是享誉国内外高楼林立的珠江新城。
三十年来,“情满珠江”的创业者们一刻没有停止过他们的努力,他们以自己踏踏实实的拼搏与奋斗探索与创造,美化着自己的家园,续写着时代的辉煌。
中华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是一个自强的民族。
我们可以自信地说,中国必须领先于世界,大湾区必须做中国改革开放的领跑者,这是我们的豪情,是大湾区建设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满满的珠江豪情!
【名家简介】
袁世纪,珠影导演。导演电视连续剧《情满珠江》,先后获飞天奖长篇连续剧一等奖、优秀导演奖和大众电视金鹰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导演的电影、电视剧四次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全国微电影大赛禾雀花杯最佳影片奖、中国影视艺术人才奖、全国少数民族骏马奖、公安部金盾奖、越南国家电影最高奖金风筝特别奖等国家级和国际级艺术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