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极端气候日趋频繁的当下,灾难无疆界,应变要争分夺秒。由香港消防处、广东省消防救援总队及澳门消防局联合主办的“联城——2025”大湾区应急救援联合演练于3月25日起连续三日在香港举行,历时48小时,模拟三地在面对复合型灾害时如何迅速启动跨境协作机制,合力展开应急救援行动。
3月26日上午,联合演练第一部分在将军澳消防及救护学院展开。根据演练情境设定,香港遭遇特大台风及暴雨侵袭,导致山泥倾泻、水浸与楼宇倒塌,救援资源告急。香港特区政府随即根据2024年6月粤港澳三地签署的《粤港澳应急管理合作暨大湾区应急救援行动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向广东省人民政府及澳门特区政府发出支援申请。
香港消防处处长杨恩健介绍,3月25日中午12时,香港特区依据协议提出申请后,当日下午4时,粤澳两地迅速回应并展开行动。广东省派出60名消防人员及13部消防车辆,澳门特区则派出15名消防人员及5部消防车辆,经由两个口岸进入香港,抵达香港将军澳消防及救护学院后,立即展开部署,设立前线指挥站与联合指挥站,并同步建立现场指挥中心、医疗中心、消毒清洁区及膳食区等设施,实现全天候支援与高效调度。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当天获悉,本次演练分别由三地主导模拟不同灾难场景,测试跨境协作的实战能力与指挥体系的灵活性,包括:澳门主导的高空拯救行动,广东省主导的地库水浸事故,以及香港主导的大量塌树引发的交通意外场景。三地人员运用绳桥系统、三脚架、高空拯救车、潜水装备与排涝机械人等工具与技术进行立体救援,并以无缝接驳的方式将伤者安全转移与送院治疗,现场调度迅速、配合流畅,展现大湾区应急联动的实力。
杨恩健表示,本次演练的核心在于检验三地应急机制的启动流程、预设绿色通道是否畅通无阻,以及联合指挥系统在实战中的协调效能。他提到,2018年“超强台风山竹”袭港后,清理倒塌树木、恢复交通耗时近一个月,严重影响市民出行与生活。“若当年已有这套机制,我们或会考虑启动跨境支援,借助广东与澳门的力量,加快应对香港本地资源难以短时间承担的突发事故。”他说。
文、图|特约撰稿人 梁源 记者 王漫琪
视频|梁源
剪辑|黎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