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Masters’ Talk 名家说岭南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名家说岭南·江冰主持】江冰教授讲座启示录:名师指路 明心见性
来源:羊城晚报-云上岭南 作者:苏景文 发表时间:2025-03-21 22:18

俗话说,名师不如明师。广东财经大学大学教授、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会长、评论家江冰先生,以其深厚的学术素养与敏锐的文学洞察力,就是“名师”和“明师”的代表。

2019年,是我创作的瓶颈期。作品接连被退稿,我的小说被批评“过于土”,我当时非常困惑。

这次江冰教授的文学讲座结束后,我加了他的微信,并把我的小说作品传给他。

当时,我并没有抱多大的希望能得到江教授的指导。

江教授看了之后,当场就指出作品存在的三大症结:“乡土叙事停留在原生态描摹,缺乏现代性转化;空间视野局限于粤北山区,未能捕捉大湾区的时代脉搏;语言修辞过于直白,缺少文学性淬炼。”

他为我量身定制的 “经典研读计划”,既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也有余华《活着》等。江冰教授说:“注意如何处理传统民俗与现代性碰撞。同时要注意文学意象的象征性。”这种亦师亦友的交流,让我慢慢领悟到“文学创作是对生活的二次蒸馏”。

在朋友圈中,江教授展现出文化学者的多面性:既有专业影评、小说评论,也有对美食的专注,以及对民俗文化研究,更有对青年作家的殷殷期许。

在江教授的指导下,经过系统学习,我的创作发生了质的飞跃。短篇小说《冬日暖阳》,获得广东省期刊协会评选的三等奖;短篇小说《太阳鸟》,被中国作家网评选为“一周文学之星”,入选中国作家网年度优秀作品集,并被纳入多地高中联考、教师招聘考阅读题库试卷。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借肉记》的创作历程。该作品以粤北过年“凑份子”民俗为切入点,通过现代叙事手法重构传统伦理。江教授在指导时强调:“要注意方言土语的文学化处理,既要保留地域特色,又要让全国读者产生共鸣。” 最终这篇作品发表在《作品》,并荣获深圳红棉杯优秀作品奖。

2025年3月20日的重逢,正值江教授以《广东地域文化与粤港澳大湾区》为题,深入浅出,系统阐释了“地域性”与“世界性”的辩证关系。

在互动环节,他对“始兴能否再出张九龄”的提问作出精彩回答:“当代作家要在张九龄的人文精神中注入现代意识,用大湾区的开放视野重构地域叙事。”
这场讲座让我们认识到,地域文化不应是束缚创作的枷锁,而应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正如江教授所言:“优秀的地域文学,既要让本地人找到文化认同,也要让外地人产生审美共鸣。”

江冰教授的讲座,既具学院派的严谨,又有创作家的灵动。他用 “名师” 的学识开阔视野,以“明师” 的智慧启迪心智。

听完江冰教授的两次讲座,在他的指导下,我不仅实现了创作突破,更懂得了“文学创作本质上是文化自觉的过程”。

这份师恩,正如始兴墨江水一样富有人文气息,让我在文学创作上有了底气。

【作者简介】

苏景文,广东省始兴人,进城农民工,文学爱好者,在《南叶》、《佛山文艺》《作品》《西北军事文学》等发表过作品,获第三届红棉文学奖优秀作品奖,第五届广东省期刊协会三等奖。小说《太阳鸟》,被中国作家网评选为“一周文学之星”,并选入全国十几个省市高中联考、教师招聘考阅读试卷。

【名家简介】

江冰,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会长、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广东财经大学教授。入选中国作家协会新锐批评家、广东省十大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有影响力学者。出版有《岭南乡愁》《文化岭南》等十多部著作。


粤ICP备2024162512号-1 新出网证(粤)字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10522

版权所有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