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食用滋阴润燥食物
文/姚梓婷
图/受访者提供
霜降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标志着秋季向冬季的过渡。俗话讲“霜降杀百草”,霜降过后,植物渐渐失去生机,大地一片萧瑟,深秋景象明显,冷空气南下越来越频繁。在这个季节转换的关键时期,公众应如何调整饮食以顺应节气变化?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慢阻肺病患者如何做好健康防护?笔者采访了东莞多位专家,为大家支招科学养生建议,为健康过冬打下坚实基础。
多食用滋阴润燥食物
气温逐渐下降,但“秋燥”的影响依然不容忽视,在这个季节转换的关键时期,饮食养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而“补霜降”更被视为调养身体的重要时机。
俗语有云:“补冬不如补霜降”,强调了霜降时节食补的重要性。在这个阶段,平补成为主流,人们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够健脾养阴润燥的食物,如萝卜、栗子、秋梨、百合、蜂蜜、淮山、奶白菜以及牛肉、鸡肉等。在市场上,萝卜和山药等食材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适宜的滋补效果,备受消费者青睐。
东莞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王文辉指出:“凉爽的天气容易让人食欲大增,有‘贴秋膘’的说法。但‘贴秋膘’需根据时令和体质特点来进补,切忌盲目和过度,适度为宜。”
随着霜降后气温的进一步降低,人们对高热量食物的需求增加。肉类、甜食、奶茶等高热量食品因能快速提供能量储备而备受喜爱。然而,王文辉提醒公众,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要注意适量。特别是脾胃功能较弱的人群,在食补时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进补损伤脾胃,引发消化不良、积食便秘等问题。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注意保暖
秋冬季昼夜温差大、气温低,如何预防突发心脑血管疾病?东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陈丽华介绍,季节交换之际,门诊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明显增多。冬季心脑血管发病率比夏季高出约50%,这主要是由于冬季气温骤降、天气干燥、饮食失宜以及户外活动减少等一系列外界环境改变,导致身体内部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心率增快、血管收缩、心脏负荷增加,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陈丽华建议,冬季心脑血管防治,首先要注意保暖,注意室内外温差和早晚温差,适时增添衣物,可以减少气温变化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其次,天气干燥要适当补充水分,防止血液过度黏稠,减少血栓事件发生;再次,适当调整饮食,冬天热量消耗大,大家偏爱进补,吃热量高、油脂高的食物,这对血脂控制并不友好,建议坚持合理健康的饮食;最后,适当运动,冬季室外寒冷,可以等太阳出来,温度适宜后再进行锻炼。
此外,心脑血管患者还需按时门诊随访调整治疗,根据血压状况增减降压药物。如果出现胸痛等症状或怀疑疾病加重、不稳定时,应及时就医。做好这些措施,能够更平稳地度过冬天。
慢阻肺病患者症状加重要及时就医
随着气温逐渐下降,呼吸道感染的风险明显增加,尤其是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病情容易在此期间复发或加重。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主任医师姚德志为大家提供了秋冬季节的预防建议,以保障呼吸系统健康。
防寒保暖至关重要。呼吸道疾病患者在天气转凉时应格外注意保暖,外出时佩戴口罩和围巾,避免冷空气直接刺激呼吸道。室内保持温暖但不过度闷热,并适当通风。
秋冬季节是流感和其它呼吸道感染的高发期,慢性病患者属于易感人群。建议按时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以降低感染风险;同时,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地方,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使用消毒湿巾等。
慢性支气管炎和慢阻肺患者应关注呼吸状况的变化,如咳嗽加重、痰量增加或呼吸困难恶化等。一旦出现不适,应及时就医并调整用药方案,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和吸入激素。
坚持戒烟是减少呼吸系统疾病复发的核心措施。此外,应保持规律作息,增强免疫力。适度锻炼也有助于改善肺功能,但运动应在温暖、空气清新的环境中进行。
合理用药是关键,遵循医嘱按时服药是防止病情恶化的重要环节。慢阻肺患者尤其要坚持使用日常维持药物,并备好急救药物(如短效支气管扩张剂),以应对突发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