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HK&MO&TW 港澳台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区区小事⑧|香港北区区议员曾劲聪:服务的优越感来自24年坚守初心
来源:羊城晚报 云上岭南 作者:王漫琪 发表时间:2024-08-30 21:24

在香港北区,有这样一位区议员,他的服务历程已跨越近四分之一世纪。从2000年入行的青年义工,到如今的资深区议员,曾劲聪用24年的坚持诠释了什么是“服务优越感”。

“服务带给我一种特殊的‘优越感’。”曾劲聪如是说。然而,这份优越感并非源于区议员的薪酬或社会地位,而是来自一种更为崇高的追求。“这种优越感植根于我对工联会‘撑劳工、为基层、争公义’理念的深刻认同和坚定信念。”曾劲聪解释道,能够践行这份初心,为社区贡献力量,这正是他感到自豪和荣幸的根源。

东铁线入罗湖:两地生活更接轨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深港两地的融合发展成为热点话题。2024年5月,深圳市罗湖区政府提出了一项令人振奋的计划——将香港东铁线引入罗湖境内,在罗湖口岸实现“一地两检”。对此,曾劲聪议员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

“原来的罗湖口岸旧站设计确实不太方便,特别是在上下楼梯时给我们居民带来了很多不便,”曾议员直言不讳地指出,“如果罗湖区能够有所改善,我希望能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改善电梯的设置,让大家能更方便地到达地铁站。其次,希望能有更好的接驳铁路,方便前往广州,甚至能在省内乘坐大巴,无需外出即可完成整个旅程,这样可以有效地分流上下车的人群。”

谈到这项计划对香港北区的影响,曾议员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坚信,这不仅仅是对口岸的升级改造,更是推进新界北建设北部都会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融合的重要一步。“深圳河对岸的罗湖早已经是一个商贸核心,一河之隔的香港新界这边,不应该还是乡郊,如果也建成另一个商贸核心,彼此就能一体化了。特区政府推进的这个北部都会区规划就彰显了‘一加一不仅仅只等于二’。”曾议员如此形容这种协同效应。

边境小镇从“禁区”渐变热门旅游地

沙头角,这个位于香港新界北区和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边界的小镇,见证了近代中国历史的沧桑变迁。1898年,英国向清政府租借新界,为期99年。随后,双方勘定新界北部陆地边界,以深圳河及沙头角河为界,沙头角自此一分为二,被分为“华界”与“英界”,以中英街连接。

20世纪80年代,随着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对外开放,沙头角成为成千上万内地民众认识和了解香港的窗口。如今,中英街已成为沙头角的地标之一,由香港特区和深圳市共同管理。

随着北部都会区发展规划的推进,这片曾于1951年被划为边境禁区的土地,正逐步向公众开放。2022年6月,沙头角码头首阶段开放;2024年1月,第二阶段开放正式实施。禁区政策的松绑为沙头角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对此,曾劲聪议员表现出极大的热忱。“发展沙头角的旅游,我们北区有很多好山好水,但为什么同样是拥有好山好水的地方,西贡可以发展得这么好,而我们北区还是一个偏僻的小农村?”曾议员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过去制约北区发展的关键因素——禁区政策。

随着政策的逐步松绑,曾议员对沙头角的未来发展充满期待。“我期望能够‘拆墙松绑’,既方便本地居民,也能吸引外地游客。当他们来到香港时,可以来沙头角这个隐世的地方参观,这里有农村文化和一些具有历史背景的景点。我希望能通过这些特色吸引更多游客,让他们了解香港的本地特色。”

步入沙头角禁区,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淡红色洋房。这些5至6层高、无电梯的建筑,顶部是融合中西特色的橙色斜面瓦顶,部分单位还配有露台。这就是沙头角邨——香港房屋协会的郊区公共房屋之一,建于1988年至1991年间。

曾议员坚信,随着禁区政策的进一步放宽,沙头角这个昔日神秘的边境小镇将会成为本地一日游的热门之选,为北区的旅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走遍社区防诈宣传护民生

近期,香港假冒客服诈骗案呈激增态势,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诈骗分子冒充淘宝、微信等内地知名企业的客服人员,诱导受害者将钱款转至指定账户。香港警务处公布的数据令人震惊:仅2023年1月至7月,就发生了2716宗“假客服”诈骗案,造成高达5.7亿港元的损失。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曾劲聪与警方携手合作,积极开展防诈宣传活动。在沙头角,曾劲聪亲自设立街站,向市民宣传防诈知识。他在街站向市民呼吁提高警惕,“如果接到陌生来电,对方询问‘请问您是该电话号码机主本人吗?’或自称‘微信官方客服’‘内地公安’等,这些很可能就是诈骗电话。大家切记,无需理会这类可疑来电。”

曾劲聪的贴心服务赢得了居民的赞誉。在青河邨居住已有数十年的居民邓小姐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表示:“他对青河邨非常熟悉,对街坊们也非常关心和体贴。他做每一件事时都特别关注长者和青河邨的居民。”

面对未来,曾劲聪满怀信心:“从上水到沙头角,从防诈骗宣传到推动旅游,北区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我们共同的梦想和努力。”他表示,未来将面临更多挑战,但同时也会迎来更多机遇。无论是推进深港融合、促进本地旅游,还是守护居民的安全,每一项工作都凝聚着大家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4年的坚守,曾劲聪用行动诠释了他所说的“服务优越感”。这份投身社区服务的优越感,或许正是推动像曾劲聪这样的香港社区工作者们的重要动力之一。

总策划丨孙爱群
总统筹丨蒋铮
统筹丨王漫琪 李国辉 何奔
执行丨彭灏明 彭泽祥
视频丨梁源 戚容源
文稿丨梁源 王漫琪
旁白丨关朗臻
包装丨胡斌斌 林丹丹
剪辑丨陈贤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