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GUANGDONG 广东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让无人机从空中相机变成空中机器人 这家广州企业的中国梦志在国际一流
来源:羊城晚报 云上岭南 作者:程行欢、严锦程 发表时间:2024-08-13 07:28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程行欢 严锦程

乘风而来,向新而行。在7月初广东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后,广州市第一时间召开了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全空间无人体系建设大会,并发布了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多项具体措施。广州有底气迅速作出反应,是因为已经具备了扎实的产业基础和低空经济所需要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其中广州成至智能机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至智能”)就是其中之一。这家从广州萌芽破土成长的“小巨人”企业,目前主要生产无人机上负载的数字语音广播系统、照明系统、排爆机械臂等产品,已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在专访其创始人廖科文时,他毫不掩饰企业发展的方向,是希望将无人机发展成提供新质生产力的工具,并成为受人尊重的科技企业。

重新定义无人机负载

成至智能进入无人机行业很有偶然性。2014年,廖科文买了一台大疆无人机,用过之后非常震撼,然后四处打听,想做大疆的经销商,“第一次有中国公司的科技产品,在性能和体验上可以秒杀国外的同类产品。”2015年,他在天河体育中心开出了大疆无人机在广州的第一个专卖店。

但是廖科文很快发现了一些问题,客户在采购了无人机后,使用率非常低。在深入调研后他发现,在公安、消防等领域,无人机只是一个空中摄像头,“只是飞过去看一看”,并不能解决现场的一些实际性的问题。比如,与现场对话、夜晚照明、物资投放等等。

当他把问题反馈给相关的头部厂商之后,并没有得到积极的回应,厂商们更关注无人机本体技术的突破,没有人愿意为这些碎片化的应用去投入资源和精力,他意识到,这些未被满足的需求,就是无人机这片红海市场的蓝海领域,在“无人机+”的未来,一定有无限想象的市场空间。

在无人机上搭载设备,不是简单地挂个喇叭或者灯就可以的。例如,无人机上悬挂的喇叭,不是找个普通的扬声器厂家就能生产的,不仅需要考虑重量对无人机续航能力的影响,还要考虑强磁铁的磁场对无人机的干扰,以及声音的穿透性和广播距离等问题。

2017年,廖科文开始组建研发团队,先从给公安等单位客户提供无人机改装服务做起。2018年,他决定全面转型做无人机任务载荷的研发,并创立了成至品牌。2020年1月,成至的首款正式量产的无人机任务载荷MP130喊话器问世,完美地解决了行业的痛点难点问题。2023年,成至智能宣布,全球第一款在无人机上可以拾音进行即时对话的无人机负载产品MP10E问世,并发布了全球民用无人机光电吊舱中探测距离和探测距离最强的成至C30N智能双光夜视相机。成至在声学、光学、人工智能等交叉学科上的研究,一直引领着行业的发展。

鱼塘越深,养的鱼才越大

值得一提的是,成至智能对产品应用需求的精准把握,很多都来自一线现场。公司的无人机飞行服务队参与了公安、应急、消防等部门的一线工作,积累了对一线业务深厚的认识。在一线工作中,用户对应急通信、应急照明、应急广播、应急视频、应急测绘、物资投送等应用场景都提出了具体的需求。这些需求反馈到研发端,为成至智能自主研发数字语音广播系统、矩阵照明灯、云台探照灯等无人机任务载荷产品时,提供了最为宝贵的方向指引。

2021年,在天河区应急管理局的指导下,成至智能发起成立了天河区成至无人机应急救援中心,2023年,升级为广州市无人机应急救援中心。在各种负载的加持下,无人机不再仅是一个航拍机,而拥有了更多的应用场景。仅以应急救援为例,无人机在救援实战中展现了强大的“巡、宣、救、防”功能,可以安全高效地完成火情侦测、应急测绘、空中疏散、物资投送、伤者转移、底火排查、灾后复盘等任务。

今年5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明确提出打造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加大低空飞行器在应急救援、消防救援、水上救援、应急通信、应急指挥、搜寻搜救、应急值守、医疗转运等领域的示范应用。伴随着中国无人机产业的迅猛发展,成至智能也迅速成长,成至的产品为中国工业无人机产业“强链、补链”,扩展了无人机行业应用的深度和广度。

在创业初期,曾有大企业向廖科文发出邀请,为客户贴牌生产,可以轻松获得大订单,他最后还是选择拒绝,而是做自有品牌。成至智能成功地实现了从商业到制造业的转型,从经销商成为了品牌商。除了研发产品,廖科文还非常重视渠道的建设。如今成至智能的产品不仅有60家核心代理商与300家经销商辐射全国各地,更通过100多家海外代理商,覆盖了50个国家和地区。“只有在国际上具备竞争力,才能说明公司是优质企业。”“水深的地方才能养出大鱼,中国市场虽然水深够大,但是世界市场是一个更为广阔的海洋。”

创业是艰苦且九死一生的事情。成至智能曾经一度要靠借钱发工资支撑下去,如今已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拥有过百项已授权专利。研发人员占员工比例超过60%,企业营收的年平均增速超过40%。在独立横向研发的无人机任务载荷市场中,市场排名遥遥领先。

这5年,也是广州低空经济迅速发展的5年。扎实的产业基础、丰富的低空空域资源,在备受关注的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领域,广州拥有亿航智能、小鹏汇天、广汽等领域明星公司,此外,包括极飞科技、华科尔以及成至智能在内的企业,更是拓展出了“低空+农业”“低空+应急救援”“低空+配送”“低空+文旅”等商业应用场景。展望未来,廖科文认为,工业无人机将以“空中机器人+各行各业”的形式,赋能千行百业,在万种应用场景中,替代人力和传统设备,改变生产流程和生产方式,成为新质生产力,将创造出巨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