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Masters’ Talk 名家说岭南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名家说岭南•丘树宏】循着伟人的足迹——“孙中山文化粤港澳行”活动纪实 | “双百年”孙中山文化专题系列(9)
来源:羊城晚报 云上岭南 作者:丘树宏 发表时间:2024-07-14 21:14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其中在人文湾区一章中明确提出“支持中山深度挖掘和弘扬孙中山文化资源”。这标志着孙中山文化正式上升为国家命题。

作为孙中山文化的首倡者,我在“纲要”广泛征求意见的时候,曾经写过一篇《粤港澳大湾区要注重人文价值链的发掘和利用》一文,其中讲到:

“必须提醒和强调的是,在所有这些人文的渊源之中,还蕴含着一个奇迹性的现象,那就是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11个城市,无不与孙中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不深深烙上了孙中山的印记。这是包括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甚至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城市群所没有的一个空前绝后的奇迹。
中山,是孙中山的出生地,是他的故乡;澳门,是孙中山从学校走进社会从医的地方;香港,是孙中山赴夏威夷、早年求学和革命的根据地;广州,是孙中山革命的圣地;东莞曾经是孙中山家族的祖居地;珠海在孙中山时代同属香山县,与孙中山的关系极深;孙中山曾三次莅临肇庆谋划革命;深圳、佛山、江门,都有许多华侨华人追随孙中山革命。11个城市都有着众多的孙中山文化遗存。”

“粤港澳行”惊艳启动

循着这样一个思路,我就想,何不策划组织一个孙中山文化大湾区行活动?

我想到了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的总编辑李大宏先生。心有灵犀,一拍即合。因为中山与港澳的业务比较多,近几年来,我与大宏先生的联系也不少,并且有了一些合作。他还邀请我参观了大公报的报史馆,特别向我介绍了孙中山先生与大公报的渊源关系。很快,大公报就向广东省递交了组织粤港澳行活动的公函,省政府也很快复函表示同意和支持。

2019年5月16日,晴空朗朗,在中山市孙中山故居纪念馆门前,“孙中山文化粤港澳行”(以下简称“粤港澳行”)大型人文采访活动正式启动。本次活动,由中山市政协与香港大公报联合主办,大公报记者与中山市媒体组成联合采访组,共同走访大湾区城市群,挖掘孙中山文化对当地的影响,带动人文湾区建设。启动仪式上,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许瑞生亲自向联合采访组授旗,标志着本次采访之旅正式开始。

许瑞生副省长告诉我们,他之所以那么重视此次活动,一是因为活动契合粤港澳大湾区主题,是“纲要”发布后第一个人文项目;二是因为省政府正在组织发掘和建设全省古驿道工程,中山市早在2008年就已经建设了两条孙中山史迹径,是全省做得最早的,今天在原有基础上,扩大到粤港澳大湾区范畴,意义重大。他希望活动顺利成功,为全省提供好经验。也因为如此,后来广东古驿道正式启动行走时,第一个安排和推广的项目就是中山的孙中山文化游径。

我在启动仪式上介绍了本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孙中山文化粤港澳行”大型人文采访活动旨在追寻孙中山文化的粤港澳史迹,推进以孙中山文化为重要载体建设粤港澳人文大湾区。香港大公报作为活动的主办单位之一,将通过走访粤港澳大湾区11座城市,策划11个专题版讲述每个城市与孙中山的深厚历史渊源。孙中山先生与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都有着密切联系,是各地人文交流的重要“公约数”。挖掘和弘扬孙中山文化资源,有助于进一步增强粤港澳大湾区各地的情感认同和文化认同,对于建设人文湾区有着重要的助推作用。

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总编辑李大宏在讲话中说,《大公报》于1902年创立,作为迄今全球历史最悠久的华文报章,这份百年老报与孙中山先生在历史上有着深厚的渊源。从1905年开始报道孙中山,直到1925年孙中山去世,《大公报》从多方面肯定孙中山取得的历史功绩,强化其“创立民国之首功”的形象,记录之翔实,弥足珍贵。孙中山于1912年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总统时,《大公报》对其进行了多篇连续报道,包括孙中山高票当选、遭到行刺、外交团反应等情况。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病故。从1925年初直到3月12日,对他的病情、活动甚至生命后期每天的体温和脉搏,《大公报》都详细报道,3月13日更辟专版刊登〈孙中山先生逝世〉长文、发表评论〈哀孙中山先生〉,充分肯定孙中山一生之奋斗。1929年,在为孙中山举行奉安大典前,《大公报》为之盖棺论定,称其为“一代伟人”。李大宏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包括港澳和珠三角的九个城市,都与孙中山先生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留下了丰富的历史印迹,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和人文价值。”

李大宏认为,挖掘和弘扬孙中山文化资源,创新和升华孙中山文化的内容,对于共建人文湾区,促进粤港澳文化交流,增进港澳民众的文化认同感、国家认同感,推动大湾区的融合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粤港澳行”站站精彩

活动开始前,我们联系了孙中山先生曾侄孙孙必胜作为活动的特邀嘉宾,邀请了中山市孙中山研究会的郭昉凌作为学术顾问,全程参加项目。请他们两个曾经参加我们在2016年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策划组织的“孙中山文化高铁行”活动,效果和影响很好。尤其是,我们对每一个城市采访的地点、人物和重点题材、内容等进行了具体而细致的分析研究,做出了一个非常详细的安排方案,从而确保了活动的顺利和精彩。

每一个城市的采访,中山日报和中山广播电视台都开辟了专栏予以重点报道,大公报则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每个城市都有一个整版、对中山市则用两个整版的报道。而在各个城市,则自身的报道予以配合。广东省的媒体予以一定的支持。因此,采访和报道丰富多样、内容充分、影响广泛,堪称完美。

下面,按照采访时间的先后,简单回顾一下大公报对各个城市报道的核心内容。

中山市:

《走访11城追寻伟人史迹 推进人文湾区建设》:介绍了“大湾区行”启动的消息,采访了活动的组织与合作者丘树宏、李大宏,回忆了《百年<大公>记录孙中山功绩》,读者可以深切了解到孙中山先生与大公报、中山市与大公报的历史人文渊源。

《孙中山文化 源起翠亨村》:重点介绍孙中山文化撒播湾区十一城,,以及中山市共筑人文价值链的情况,还有孙家家族史、中山装活化利用、阳山县丘氏七兄弟护卫孙中山、孙中山文化基地建设等感人事迹。

珠海市:

《渔村变花园 延续中山绿》:重点围绕孙中山曾经规划香洲港,珠海市“珠西’巴黎’永探索,筑梦大湾区枢纽”的现实场景,以及与孙中山相交最密切的民国第一人总理唐绍仪、留学之父容闳、结发夫人卢慕贞等人的故事。

江门市:

《百年航空梦 薪火永相传》:以中国飞行第一人冯如为重点,采访报道了从冯如到今天的飞行新一代“承先驱遗志自强,新飞行精英辈出”;追随孙文三十载,陈少白归根办实业的故事;诠释了孙中山“华侨是革命之母”的论断。

肇庆市:

《谋交通大计 圆建国宏图》:重现孙中山三到肇庆,制定“西江”,与今天的规划发展不谋而合:“铁路新秀连接湾区,黄金要道之直通西南”;体现了《建国方略》中的计划与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异曲同工之妙。

佛山市:

《尚武护安邦 国粹连四海》:孙中山提出要以“尚武精神”来护国安邦,佛山是中国武术之乡,孙中山曾经为霍元甲精武馆题匾。作为“四大寇”之一的尤列是佛山人,在他的故居陈放着一只“鸡公碗”,据说当年的“青天白日旗”,正是受鸡公碗图案的启发在这里诞生的。

澳门:

《行医传博爱 矢志兴中华》:澳门是孙中山走向社会的人生第一站。重点寻找了孙中山与郑观应、镜湖医院等的渊源,更突出采访了今天的澳门人,报道了澳门回归祖国之后,“澳门中山一衣带水,助力湾区互融互通”的动人画面。

广州市:

《绘枢纽蓝图 贯通海陆空》:广州是孙中山最早和最重要的革命基地。该站采访了几个重量级的专家和重要的史迹,包括孙中山创办的黄埔军校、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更突出地描写了“初心不负大港梦,共建共享湾区群”的宏伟景象。

东莞市:

《开放敢为先 科创争龙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实业计划》中首次将经济建设放到首位,也首次提出对外开放的经济战略思想。

采访中寻找和报道了孙中山与东莞的渊源关系,更将重点放在今天的东莞“三来一补领风骚,高新产业再启航”,以及积极谋求转型升级,构建好开放型经济新体系的做法。

惠州市:

《辛亥两起义 三英烈流芳》:惠州是孙中山渊源最深的地方之一。他发起的10次起义,两次在惠州,6次待惠州为东征督战;惠州“三杰”廖仲恺、邓演达和叶挺都曾追随孙中山革命。本站重点报道了惠州“修建文化遗产径,感知天下为公情怀”的情况。

深圳市:

《改革立潮头 大鹏展翅飞》:重点采访报道了深圳的改革开放主题,以“先行先试闯雷区,湾区创新再冲锋”诠释了孙中山的振兴中华梦。还发掘报道了比武汉更早的深圳三洲田庚子起义、全国最大的孙中山汉白玉浮雕这些人所不知的孙中山史迹。

香港:

《荜露复兴路 丹心照香江》:香港是“粤港澳行”的最后一站,又是与孙中山关系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孙中山曾说:“我之革命思想,完全得之于香港”。通过采访重量级人物,除了重现了“四大寇”在香港密谋革命等的历史外,更表现了“胸怀天下总为公,爱国青史励后昆”的香港传统和情怀。

“粤港澳行”收获满满

“粤港澳行”活动历时近2个月,由专家学者、香港大公报和广东省多家媒体组成的采访组,走访了珠三角九个城市和香港、澳门,深入挖掘粤港澳三地孙中山文化资源,推进人文湾区建设,成果丰硕。大公报共刊发了12个整版,中山日报刊、中山广播电视台各刊发和播发了11篇报道,南方日报和广东广播电视台、珠三角各市的报道一大批。除了传统方式,各个媒体还纷纷采用了新技术手段进行报道,在海内外尤其是大湾区地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这次大湾区行,还有一个意外的收获。活动的两个策划组织者丘树宏、李大宏在一次座谈中,都觉得此次的报道那么丰富,何不将成果结成一个集子?主意有了,什么都好办。大公报有自己的出版公司,书籍的素材丰富多彩,不到一个月,一部精美的《中山路——孙中山文化粤港澳行文萃》就赶在当年的香港书展开幕前出版了。

《中山路——孙中山文化粤港澳行文萃》包含了三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现场”,是大公报此次大湾区行的报道文章;第二部分“探索”,是孙中山文化概念提出之后,有关孙中山文化的活动、报道、研究等有关资料;第三部分“渊源”,是孙中山与大公报的关系。三十万字,题材重大,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印制精美,在香港书展上引起了读者一致的好评。这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第一份沉甸甸的人文礼物。

该书的顺利出版,还要感谢香港中山社团总会主席杨凯山先生,以及香港雅仕维传媒集团、中山市嘉华实业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2019年7月21日,在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总部,中山市政协和大公报联合举行了孙中山文化粤港澳行成果结题会暨《中山路——“孙中山文化粤港澳行”文萃》首发仪式。香港中联办宣文部副部长李海堂、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董事长姜在忠出席并讲话,对“粤港澳行“的成功给予了高度评价。

至此,大湾区行完美收宫,中山市政协与大公报联合向广东省人民政府呈送了成果报告,报告称活动取得了四个方面的成果:

一是服务人文湾区建设大局有新作为。“粤港澳行”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后第一个走遍香港、澳门和珠三角九市的大型人文活动,也是第一个由香港媒体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联手举办的大型采访活动。活动紧扣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大局,以“共建人文湾区”及“深度挖掘和弘扬孙中山文化资源”为切入点,结合广东省政府推动的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以新闻采访报道与政协人文交流为手段和载体,在11个地区和城市的孙中山史迹中,着眼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足迹点,深度挖掘和弘扬孙中山文化资源,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连接“一带一路”、加强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交流互鉴、推动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和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战略部署等方面发挥独特的人文力量。

二是推介宣传中山在粤港澳中的城市形象有新收获。“孙中山文化粤港澳行”采访组由粤港两地记者、中山市专家和中山市政协通讯员组成,深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11个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开展交流采访,既挖掘孙中山与11城的史迹,弘扬孙中山文化的现实意义,更讴歌粤港澳大湾区的腾飞,以史颂今。联合采访组的10名骨干记者以中山市翠亨村孙中山故居为起点,走访香港、澳门以及珠三角九市,深入挖掘和报道孙中山的历史足迹和文化影响力。《大公报》《中山日报》和中山广播电视台3家媒体均以全媒体的形式采写、刊发系列报道文章,影响很大。

三是深入挖掘和弘扬孙中山文化资源有新成果。为促进“孙中山文化粤港澳行”成果活化利用,中山市政协联合香港《大公报》将报道文章及相关数据编辑成册,由香港大公报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第一部描写孙中山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渊源关系的著作《中山路——“孙中山文化粤港澳行”文萃》(简称《中山路》)。《中山路》以孙中山走过的路或与他有关史迹为“形”,展示孙中山的思想、理论、革命之路,进而描写各个城市的发展之路,讴歌新时代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之路为“魂”;呈现粤港澳大湾区内孙中山及其相关史迹,重点表现孙中山文化与粤港澳大湾区11个地区、城市的关系和历史影响,以及探讨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各城市利用孙中山文化作为核心,与当地名人文化、岭南文化相结合,开展人文交流合作的情况,增强文化认同和情感认同。同时,活动发布了“孙中山文化粤港澳行”另一个重要成果——“孙中山文化圈”图,全面标注出孙中山文化在全球不同领域、不同族群、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分布和影响力。

四是推进文化交流合作渠道有新探索。“孙中山文化粤港澳行”是第一个由香港媒体联手内地地方政协推出的服务人文湾区建设的大型人文采访活动,第一个由香港媒体联合珠三角9市媒体完成对大湾区孙中山史迹径的全域采访报道。该次活动借助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的资源、渠道和载体,发挥珠三角各地政协联系广泛、智慧密集的工作特色,融合港澳和内地媒体全媒体宣传推广的手段,走出一条“政协联系、粤港联合、媒体联动、各地联手”大湾区城市间文化交流合作的新路子,为深度挖掘和弘扬孙中山文化资源、共建人文湾区,促进大湾区人文融通、人心相通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孙中山文化粤港澳行所走过的地方,只是孙中山文化圈中很小的一部分,以翠亨村为原点,孙中山的足迹辐射到了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他的影响力则遍布全球。我们期待着,能够循着孙中山文化圈一直走下去,走遍广东,走遍全中国,走遍全世界……  

【名家简介】

丘树宏,广东连平人;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广东省政府文史馆馆员,广东作家协会副主席兼诗歌创作委员会主任,中山市政协原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现居珠海。

已出版个人诗集《隐河》《以生命的名义》《长歌正酣》等10部,人文社科和经济类著作《思维洼地》《心的看见》《中山传》中英文版等11部,编导、制作和演出、播放大型舞台作品10余部。

2003年,凭一首抗击非典的大爱诗歌《以生命的名义》由中央电视台和中国作家协会以同名大型节目播出后而走进中国诗坛,被誉为“时代歌手”。曾获人民日报年度散文奖、《诗刊》诗歌金奖、《人民文学》《文艺报》和《文学报》等征文金奖、《诗选刊》中国最佳诗集奖、《芒种》年度诗人奖、《中国作家》郭沫若诗歌奖和鄂尔多斯文学奖、广东省“五个一”奖和鲁迅文学艺术奖(两届);为中央电视台大型史诗电视剧《辛亥革命》(获中国电视“飞天奖”“金鹰奖”)《下南洋》等撰写主题歌,在中央电视台和广东电视台等播出歌曲百余首。有多个作品翻译成英文、日文在国际诗坛交流展示,歌曲《我们的孙中山》《华侨,中国桥》《完美之梦》等多首歌曲在海外华人华侨中传唱。

近几年来致力于长诗、史诗和大型舞台节目文学台本创作,已完成《30年:变革大交响》《孙中山》《共和国之恋》《海上丝路》《海上丝路•香云纱》《Macau•澳门》《南越王赵佗》《宋庆龄》《伏羲颂》《珠江》《九连山下》等二十余部;主创并兼总编导的大型交响组歌《孙中山》,曾由国家文旅部、国务院台办和侨办等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安排,并分别与广州交响乐团、北京交响乐团、香港管弦乐团、马来西亚槟州交响乐团等合作,在海内外演出十余场;主创的大型音乐舞台作品《孙中山》《英雄珠江》《南越王赵佗》《咸水歌》等在中央电视台和广东电视台播出,在央视播出歌曲近30首,大型史诗《海上丝路》在2023首届丝绸之路全球诗歌春晚中重点推介,长篇电视诗《天地人和》在2022西太平洋海军论坛年会和“2022和合文化全球论坛”中展示交流。

首倡“孙中山文化”概念并力推纳入国家战略命题,创设“中山杯”华侨文学奖、孙中山文化节,创建“香山香”沉香区域品牌,策划组织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和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一系列国家级活动项目,以及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走进中山、中央电视台“中华长歌行”走进中山、孙中山文化高铁行、孙中山文化粤港澳行、香山建县860周年和870周年中珠澳系列活动等大型人文活动,影响广泛。

首倡“庆龄文化”概念,认为庆龄文化包括以下主要内涵:伟大的爱国主义,伟大的正义品质,伟大的博爱襟怀,伟大的现代意识,伟大的政治信仰。此概念受到业界关注。

首倡“赵佗文化”概念,提出“赵佗:中华统一英雄、岭南人文始祖、海上丝路先驱、三大族群亲宗”历史定位,受到广泛认同;主创全国首部大型交响史诗《南越王赵佗》在河源、广州公演,并在广东电视台播出;发表《赵佗文化:一个重要的岭南命题》《<报文帝书>:岭南史上第一文》等一系列论文,引起国家和学术机构及各媒体关注;力推赵佗文化在河北、广东两地的发掘研究交流合作,成果丰硕。

《创建海上丝路“粤侨文化圈”》被选发国务院参事室“国是咨询”内刊,继“孙中山文化”之后,个人第二份建议成为国家领导层国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