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谈论起一个地方,总会想起它的代表元素,有如:北京,长城;重庆,火锅;哈尔滨,冰雪。倘若说起佛山高明,你脑海中会浮现什么呢?相信不少本地人会不自觉踮起脚向远处眺望,将目光锁定在西江河畔的那座承载着高明人集体回忆的古塔——灵龟塔。
西江河畔,江水仍日夜不息地拍打着堤围,穿越数百年时光的灵龟塔依然屹立,守望一方水土,成为荷城、高明的重要历史文化地标。我们要谈论灵龟塔,就不能只谈灵龟塔,更要以笔为“刀”,“划开”漫漫历史长河的脉络,挖一挖带头修建灵龟塔的明朝进士区大相、区大伦兄弟以及他们的故里阮埇村的精彩故事。
百年古塔绽芳华,古村望族书春秋。本期佛山“‘镇’街之宝”系列报道将视线聚焦在佛山广袤大地的西部,带领读者走进高明区荷城街道,了解一古塔、一古村背后的动人故事。
远眺灵龟塔,便知乡已近
“塔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传统建筑文化。它们大多有着美轮美奂的外观,承载着传统哲学、建筑美学等元素。斗转星移,日月轮回。在漫长历史演变中,塔建筑往往与宗教信仰、神话故事等紧密交织,也反映了修塔者们所处时代的大多数群体,对鬼神的敬畏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殷殷寄望。
位于高明荷城的灵龟塔也不例外,背后同样有着一个动人的神话故事。相传,在远古时代,西江一带祸水四起,蛇蝎为患,民不聊生。当地百姓长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纷纷向上苍祈求庇佑,驱除邪祟。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百姓的虔诚祈祷,感动了传说中的五彩神龟。神龟大发神威,前来镇守,驱邪祛魔,上演了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故事。最终,西江沿岸再次恢复风调雨顺的景象,人们的生活重归安宁。故事的最后,五彩神龟因驱邪而精疲力竭,在西江口匍匐变为一座小山,人们称之为龟峰山。据了解,龟峰山高52米,山体皆石,屹立于西江河畔,江水皆汇于此,山体坚固,山溪清澈。
美丽动人的故事往往不会一次性完结,总会在历史长河里不断延续。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高明阮埇村才子、辛丑翰林左中允区大相与胞弟御史区大伦二人,为感谢神龟对当地老百姓的庇护并祈求风调雨顺,倡议在龟峰山上兴建灵龟塔。据记载,区大相带头捐资二百两白银,并在当时的肇庆知府陈濂主持下,建成灵龟塔。其弟御史区大伦还创作《龟峰塔铭》,以作纪念。相传,区大相在曾在一次渡江赶考的过程中遭遇险阻,神龟施展法力为其护航,助其渡江赴考,区大相才得以高中,后遂倡议建塔以表感激之情。
据介绍,灵龟塔为平面八角七层,仿楼阁式砖塔,高32.3米,首层直径7.2米,内径2.4米。各层周围设66厘米宽人行道,围以木栏杆,出檐饰有琉璃瓦。灵龟塔具有典型的明塔建筑特征,塔身庄严挺拔,与西江交相辉映,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是高明重要的历史文化地标建筑。
自建成后,由于坐落在西江江畔龟峰山上险要位置,灵龟塔也成为西江航道上的往来客商、过路旅客路经高明时的地标性建筑。灵龟塔与沧江河口的海口塔之间水深岸直,航道稳定,分别构成了早期西江航道高明段的起点与终点。在现代航运灯塔还没出现之前,灵龟塔充分发挥了航道航标的作用。
灵龟塔对于高明人而言有何深层次意义?家住文华路附近、今年58岁的老人区德昌表示,上世纪90年代曾外出务工十数载,记得有一次隔了数年返乡途中,远远望见灵龟塔,眼泪就止不住流下来,“过了高明大桥,望见灵龟塔,就知道家到了。”远眺灵龟塔,便知乡已近。正如区德昌当年的望塔落泪,或许在不少高明人心中,灵龟塔就是家乡的具象意义,有如东方明珠塔之于上海人、西湖之于杭州人。
四百年古塔屹立江畔,见证“荷花之城”腾飞发展
一座灵龟塔,见证高明四百年变迁发展。据高明区博物馆资料记载,1943年7、8月间,日本侵略者的飞机从南海九江一路轰炸到高明,龟峰山一带也遭到了轰炸,灵龟塔弹孔斑斑,灵龟庙则基本全毁。不过,纵然受尽雷击和战火的摧残,灵龟塔始终没有倒下。1984年,高明县政府拨款,再加上港澳同胞的捐资,残破的灵龟塔得到了修葺。同年,当地也开始围绕灵龟塔建设灵龟公园。
据介绍,1989年6月,灵龟塔被公布为广东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灵龟塔被评为高明新八景之一,称之为“旭日灵龟”。2002年7月,省人民政府重新核定灵龟塔为第三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6月,灵龟塔列入佛山市高明区不可移动名录。
近年来,灵龟塔的修缮保护工作也在持续推进。高明区博物馆副馆长李佐骐介绍,在高明区、荷城街道两级政府的支持下,分别在2009年、2016年、2020年多次对灵龟塔进行塔身加固、防火防雷、保养修缮等工作。2023 年,高明持续推进完成龟峰山生态修复及配套工程,包含广场、旧码头、山顶平台、登山路径、西江碧道修建提升。经过一番修葺后,灵龟塔面目一新,环形人行道加建铁栏杆,塔内改建水泥钢筋,塔顶加盖琉璃瓦,装上了避雷针,塔身各层八角也分别装上了照明灯饰。
目前,灵龟公园占地超6万平方米。经过多次改造提升,灵龟公园由绿荫广场区、唐代龙窑区、临江观景区、休闲区、灵龟塔等多个功能区组成,其中既有古代建筑,又有现代广场,逐渐建设成为一个开放型绿色生态公园。目前,灵龟公园被纳入高明全域旅游线路中,吸引不少外来游客慕名而至,爬山登塔,远眺西江美景。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值得一提的是,修缮过后,灵龟公园中的荷花池也得到提升,每逢夏日荷花盛开,满园尽是荷花香。高明荷城,以“荷”为名,当前正聚力打造“荷花文化”。近年来,荷城街道积极落实高明区委区政府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工作部署,加速建设岭南美丽田园新城,目前辖区内种植荷花面积已过千亩,更好地擦亮“荷花之城” 文化品牌。
西江江水,川流不息;灵龟古塔,屹立依旧。400多年岁月变迁,灵龟塔不仅成为当地市民的集体记忆,也见证了高明、荷城的发展崛起。2023年,高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0.50亿元,同比增长6.0%,连续8个季度保持全市第一,其中工业经济稳中向好,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连年荣登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榜第40位。而作为高明中心城区、产业重镇的荷城街道,更是朝着“2027年建成‘千亿荷城’”的总目标大步迈进。
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乘着珠三角新机场动工建设、“百千万工程”、佛山“西进计划”等三大机遇的“东风”,高明这个江滨之城必将迎来跨越式腾飞发展,为佛山的高质量发展作出坚实的“高明贡献”。
800年古村文脉不断,岭南望族名士辈出
作别灵龟塔,顺着沿江路、途经荷富大道一路往西北,一个隐于西江新城中的古朴村落,豁然眼前,这就是灵龟塔的带头修建者区大相、区大伦的故里——荷城街道阮埇村。
阮溪自古上秀丽,埇畔至今更繁华。熟悉阮埇村村史、轶事的村民区汝彬,在村内素有“活历史”之称,据他介绍,阮埇村的开村历史可以追溯至宋嘉泰二年(1202年),开村始祖为官至刺史的区朝揖。当时,区朝揖因仕途蒙尘被贬,一心只想远离庙堂,去寻找心中的世外桃源。而后,他携子区瑢及族人从韶关南雄珠玑巷迁徙到如今的阮埇,在此地落户生根,繁衍生息。
区汝彬还介绍,阮埇村地理优渥,比邻古耶山、凌云山、南蓬山,一圈活水环绕村落,犹如荷叶载珠。“相传,区朝揖很向往阮籍、阮瑀在乱世中韬光养晦,所以将这里命名为‘阮埇村’”,他还表示,名为“阮埇”原因有多种,还有村落地处洼地,河流从上方延伸,形似传统乐器阮,因此而得名。
阮埇村,自古就有“高明第一望族”之称,更有“岭南第一大望族”的美誉。阮埇村人崇文尚学,村内文风鼎盛,自宋朝至清朝,先后走出了6名进士、17名举人、73名监生(国学生)、43名贡生。至今,村中还流传着“两朝四进士,一榜四文魁”“父子进士”“兄弟进士”的佳话,代代相传,育人向上。
其中声名最盛的,要数明代区益一家。区益,字叔谦,明嘉靖年间应试中举,先后任江西都昌、浙江泰顺知县,后调升为广西庆远府同知、温州同知,育有四子,分别为大标、大枢、大相、大伦,其中名气最盛为区大相、区大伦两人。明万历年间,区大相、区大伦两兄弟因同榜中举、同中进士而闻名,一时在省内乃至全国传为佳话。区大相曾任明代万历朝的户部尚书,他擅长写诗,其诗格式和韵律严谨,用词反复推敲,给后人留下了三百余首佳篇,其诗作被誉为明代岭南诗家之最,对岭南诗坛影响深远,素有“岭南才子”“岭南诗圣”美誉,所著《区太史诗集》影响深远,也被列为阮埇村“三宝”之一。
沿着村道的石板路,拾级而上,随处可以邂逅一间间、一个个古朴雅致的建筑。区汝彬介绍,阮埇村分为阮东、阮南、阮西、阮北四坊(又称“四便”),村中至今仍保存着一百多栋明清民居,是高明区内保存最完好的乡村古建筑群。其中阮北坊“八大家”古民居群和阮西坊古民居群,大夫区公祠,古金库、古围墙、古巷道、古书院、古私塾、古桥等,都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阮北坊“八大家”古民居群、阮西坊古民居群均被列入为高明区文物保护单位。
“无论是区大相兄弟的倡议带头修建灵龟塔,还是晚年区大伦的回乡治学、带头捐资修桥,都是对阮埇村历经岁月积淀所折射的内核精神的极大体现。”区汝彬表示,阮埇村的发展变迁是中国古代崇文重教、学而优则仕的士大夫报国思想的见证,是古人达则兼济天下、不忘桑梓回报乡里的情怀所在。
时至今日,800年阮埇村的文脉从未断绝,崇文重教思想已深深镌刻在阮埇人的心间,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阮埇人积极进取、勤奋好学,报效祖国、回报家乡。
一路之隔,阮埇古村见证了西江产业新城的从无到有,拔地而起;西江江畔,历经岁月洗礼的灵龟塔静默无声,见证了西江沿岸的生态修复,更是见证了近年来实现“弯道加速”的高明区,正乘着多重机遇合聚的“东风”,正迈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坚定步伐。
文丨吴泳 全田荣 荷宣
图、视频丨王泽宝(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