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Creative Industry 文创经济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在东莞,如何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元浦给你支招
来源:羊城晚报 云上岭南 作者:石梦卓 莞文化馆宣 发表时间:2024-06-17 17:31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石梦卓 通讯员 莞文化馆宣

6月14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金元浦受邀做客东莞市文化馆“名家课堂”作精彩分享,来自全市文化馆总分馆体系的群文骨干、共享文化空间主理人等汇聚一堂,线上近4万人次观看了直播。

金元浦受邀做客东莞市文化馆“名家课堂”

讲座中,金元浦从青春东莞、人文东莞、时尚东莞入手,讲述了东莞从“世界工厂”到“潮流东莞”的华丽转型,引领风尚。接着结合生动案例,详细阐述了“潮时代的新消费主义与消费新形态新模式”,从IP到AI,文创的数字化、场景化、沉浸化、体验化之路。整场讲座,干货满满,深入浅出,引人入胜。

在讲座之前,东莞市文化馆馆长、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黄晓丽与金元浦教授,就文化馆高质量发展、文旅消费赋能以及“潮流东莞”品牌建设进行了深入交流。

黄晓丽详细介绍了市文化馆在聚焦文化强市战略、迈向全国一流现代文化馆目标过程中的做法。比如精心策划推出“火柴盒”城市艺术TIME项目,通过小型、灵活、精致、时尚的音乐活动,为城市文化注入了青春与时尚活力,聚人气、促消费,成功塑造“潮流东莞”新形象。开展粤港澳(东莞)非遗墟市、“江湖山海”东莞非遗系列品牌活动,东莞非遗变得更潮、更火。持续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文采会,六年来,累计参展商数量达1921家,达成意向合作2.21亿元,在线流量达2.87亿次。

鸿福市集

交流过程中,金元浦教授对市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系列创新探索实践给予高度评价,并对文化馆的未来发展提出诸多有益建议,包括持续深化服务内容,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进一步提升市民文化素养;紧跟潮流文化趋势,打造更多数字化、场景化、沉浸式、体验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为市民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文化体验;积极探索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利用数字化手段创新呈现方式,为城市文脉传承注入新活力;在传播策略上,努力寻找具有地域特色和独特性的方向,打造亮点和爆点,以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

延伸对话

问:东莞在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有哪些优势?

金元浦:东莞是一座非常年轻的城市,常住人口平均年龄仅33.4岁,Z世代人口占比很大。Z世代又称网络世代、互联网世代,是支持新消费的天然土壤。东莞又是一座闻名遐迩的国际制造名城,制造实力雄厚,这些都是优势所在。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齐聚东莞,他们有愿望在文旅消费新场景等方面介入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年轻人更有想象力、创造力,敢闯敢试,这就是年轻的好处。“潮流东莞”的出圈出彩,“火柴盒”等文化品牌的擦亮打响,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接下来还需要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更新技术的推动,助力文旅行业高质量发展,可以在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文化与其他领域跨界融合等方面下功夫。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金元浦

问:在您看来,在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方面,政府和市场应该分别扮演什么角色,才能产生更好的效益?

金元浦:需要同时发力,双向奔赴。政府要加强顶层设计,做好总体规划,需要有大的气魄,需要进行新的变革,这样才会取得新的突破,才能激发市场活力,形成良性循环。

问:当前,东莞正持续擦亮“潮流东莞”这张城市文化名片,对此,您有哪些建议?

金元浦:首先必须得了解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潮流发展趋势,了解当前新潮流的发展态势;其次要勇立潮头,就要敢为人先,勇于创新。东莞是先天就具有这种创新基因的。只有持续抓住创新的企业和人才,创新的策划,创新的点,才能持续丰富“潮流东莞”的内涵。

问:在讲座中,您多次提到国潮和非遗,您认为在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方面,应该如何利用这两种资源?

金元浦:如今大家看到的国潮,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没有新的创造,只是把原来的东西拿过来,肯定是不行的。其实,深挖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光把老的物件摆出来,是产品模式,不是服务模式,没有场景化、沉浸化、体验化。不能光说自己的文化家底有多深多厚,要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通过科技赋能,让非遗真正融入现代生活,与当今老百姓的需求结合在一起,要讲好新时代的非遗故事。

问:请谈谈您对东莞在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方面有哪些期待?

金元浦:希望东莞接下来能够更多地把文化和科技结合起来,发挥自身优势,将AI人工智能的东西融进去,借助VR、AR、MR、XR等新技术,给文化赋能,勇立潮头,走在时代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