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GUANGDONG 广东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视频·大美岭南 | 佛山顺德龙潭村:群龙盛会 湾区相聚
来源:羊城晚报 云上岭南 作者:梁正杰 发表时间:2024-06-17 09:33

【编者按】端午节前后的岭南水乡分外热闹,龙舟竞渡,百舸争流。羊城晚报《大美岭南》第92站走进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龙潭村,刚刚过去的龙母诞,大湾区过百条龙舟到当地拜访。热闹之余,仍有不少周边的市民趁着小周末到当地沉浸式感受划龙舟的氛围。龙舟穿行河涌,船上的男女老少动作划一,三两少年在岸上追着龙舟欢笑奔跑。龙潭村以龙为名,“龙文化”似乎刻进每个村民的基因里。

流传在杏坛村居的民间传说有许多,最为当地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关于龙的故事,而在杏坛所有村居当中,又以龙潭村的“龙文化”最为吸引人。

充满岭南水乡风貌、人文历史古迹的龙潭村藏着一间古老的龙母庙,传承七百年孝和善的传统文化;一场万人千席龙舟宴,凝聚水乡悠悠的龙舟情结和家乡情谊。在顺德众多龙舟民俗活动当中,龙潭龙母诞尤其出名,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关注之高无出其右。

龙潭村,龙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当地龙母庙建于宋朝咸淳元年(1265年),每年农历五月初八龙母诞当天,来自大湾区数百艘龙船纷纷前来为龙母祝寿,新造好的龙船也会前来“点睛”,形成“百龙闹江”的盛况,每次活动吸引超过10万人参与。

该民俗活动是源远流长的文化记忆,也是最具岭南特色和水乡文化的代表之一,于2019年正式列入佛山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杏坛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水乡特色浓郁,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活动,时至今日,以龙为名的地名、人物、民俗如龙潭、龙母、人龙舞、香火龙、龙舟说唱等仍深入人心,发现于杏坛北水村、现存于顺德西山庙碑廊的“压尽群龙”石匾,记载了清康熙已卯年间(1699年)杏坛龙舟健儿赫赫威名,这些无不铭刻着杏坛深深的传统文化烙印,也记载着水乡龙文化丰厚的文化积淀。

700多年来,在农历五月初七,龙母诞前一天晚,村内仍保留着拜龙母、游夜龙的传统仪式,“游龙”又名“趁景”或“出游”,龙船装饰华丽,转龙头、敲锣鼓、摇龙身,泼水喧闹,热闹非凡。

翌日清晨,来自大湾区的龙舟便陆续抵达位于龙潭龙母庙前的龙潭大涌,卸下龙头、龙尾,抬到龙母像前的神案参拜,并抬着龙头、龙尾在神像前走一圈,点头参拜,感谢龙母一年照应,并祈祷来年顺风顺水。

进入午后,随着上龙头、击鼓仪式的完成,便迎来了龙母诞活动的最高潮环节——“百龙闹江”,现场人潮涌动、锣鼓喧天、浪花飞溅,锣鼓声、欢呼声、鞭炮声高潮迭起,就像是百条巨龙盘踞河面,甚为壮观。“扒仔”们铆足了劲,时而摇龙头甩龙尾,时而嬉戏泼水、时而摇晃船身,龙船间互相泼水庆贺,两岸观众手持“长枪短炮”记录着“群龙盛会”的精彩名场面。

近年来,杏坛逐渐演绎出龙母诞“八大仪式”:龙母赐福、风转龙运、许愿上树、听龙舟歌、洗龙舟水、食龙船饭、百龙闹江、夜龙戏水。作为佛山市首批美丽文明村居建设示范村,龙潭村积极开展古村落活化工作,以“龙文化”为切入点,培育龙潭龙母诞龙文化品牌活动,推出文旅水陆游玩线路,持续提升“龙文化”内涵,推动乡村文旅发展,助力“百千万工程”。

策划统筹 | 魏琴

文、视频 | 记者 梁正杰

图 | 记者 梁正杰(除署名外)

海报 | 伍岩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