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Culture Trends 南国风起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新龙头接棒文化代代“船”承
来源:信息时报 作者:王铄仪 章乔晖 发表时间:2024-06-12 10:10

黄埔区长洲社区下庄村有一个百年老龙头,曾助力该村龙舟队在比赛中夺魁;长洲街深井社区的传统龙头因颈部细长被称为“鸡公头”,神态慈祥和蔼,给人一种亲切感;天河珠村近200岁的“乌龙公”,历经数代传承……如今的端午赛龙游龙活动,这些老龙头已渐渐淡出人们视线,由年轻的龙头接任。新老龙头交替,除了继续在竞渡中奋勇争先,更是对龙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

长洲街长洲社区

百年龙头助力赛龙夺魁

黄埔区长洲社区(原长洲村)下庄村现存一艘有190多年历史的龙舟,由上好的坤甸木建造而成。这艘龙舟的龙头,由村里的手工艺人叶富于1887年选用野生乌桕木料制造,是下庄村现存最古老的龙头。

如想了解下庄龙舟的历史,不妨问问村内的长者“三叔”。三叔名为曾纪强,曾是长洲下庄村的“龙船头”(龙船会负责人)。“雕龙头前,师傅先在纸上描绘轮廓,乡亲参详后与师傅达成共识,再一步步慢慢雕刻而成。”曾纪强说,雕刻龙头往往没有标准模板,龙的神情全靠想象。所以龙头做得好不好,关键还得看师傅的手艺。

下庄百年龙头长约80厘米,小而轻巧,龇牙飞须。龙嘴适度张开,上颚略长,门牙七齿,左右各一齿稍长,俗谓“獠牙”。上下牙对称,腔内龙舌上卷,舌上雕有一圆珠,意为“龙口含珠”。颚前留有长长的红色龙须,象征这条龙有活力、有斗志、有气势。龙目眼珠凸出,炯炯有神,与獠牙相衬,显出威武之态。

据曾纪强介绍,过去龙头神态力求威武,有助于在龙舟竞渡中获胜。1959年,曾纪强的父亲带领长洲龙舟队参加在海角红楼泳场举办的龙舟赛并夺冠,这个老龙头正是当年参赛的龙舟龙头。该龙头常年存放于村里,由村民悉心照料,每年只有在端午前才会被“请”出来安插在龙舟上。

今年端午,长洲下庄赛龙游龙均由庙内最年轻的龙头“出任”。该龙头由村里筹集近40万元资金,在2007年请番禺区大石镇一造船厂按照下庄龙头模样复刻制成。这个龙头集虾眼、鹿角、牛嘴、鲶须、狮鬃等数种吉祥动物特点于一身,气势十足。

长洲街深井社区

“鸡公头”慈祥和蔼,咧嘴似笑

深井社区(原深井村)现存三个传统龙舟龙头,只有在每年端午采青仪式才会被“请”出来安置在龙舟上。这些龙头制造于20世纪70年代,由番禺区南村镇手工艺人雕刻而成。深井传统龙舟龙头造型精巧干练,颈部细长,远看似公鸡,故民间百姓称之为“鸡公头”。

据村里老人介绍,以前雕刻龙头采用材质轻巧的乌桕木。如今,野生乌桕比较少见,雕刻龙头多以樟木为主。樟木会散发樟脑味,不会被虫蚁蛀食,比乌桕木更为经久耐用。

深井龙头颜色以金色为主,辅以红、青、黑、白等颜色。龙口张开见舌,舌头上有滚动的龙珠,鹿角挺立,眼睛圆睁。龙舟上的罗伞为6个,神斗有2个,相比其他村的龙舟,罗伞和神斗数量均多1个。深井村世代书香,文教昌荣,旧时邻村多称其为“斯文村”,故该村龙头神态更为慈祥和蔼,咧嘴似露微笑,给人一种亲切感。

据深井联合龙舟队队长介绍,深井传统龙舟适合在浅窄多弯的河涌中行驶,能经受风浪又能保持速度。这些龙舟的最大特点是在河涌中行驶时可随时改变方向,如需要掉头,则采用折返式,旗手向鼓手发出指令,鼓手令所有桡手同时快速起身调换方向坐下,船尾变船头,重新向另一方向划去,只要步调一致,船体行动轻便快捷。因为船的两边都可以做船头,在船的一头一尾会各置一名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