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Creative Arts of Lingnan 岭南创艺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岭南创艺•画展】“省心——郭莽园·陈炳佳画展”在高剑父纪念馆正式拉开帷幕
来源:羊城晚报 云上岭南 发表时间:2024-06-11 15:41

6月9日,“省心——郭莽园·陈炳佳画展”在高剑父纪念馆正式拉开帷幕。此次画展由高剑父纪念馆与广州水墨村美术馆共同主办。

本次画展展出了当代著名画家郭莽园和陈炳佳的精选作品80余幅,作品蕴含着他们对文化、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他们通过各自不同形式的笔墨,将对表现物象的体察、内心的情感与意念转化为独特视觉的艺术形象,展示艺术家内心的波澜与激荡和传统的反思。

两位艺术家以“省心”为主题,为大众呈现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这一主题不仅体现了他们对艺术的追求,更蕴含了其对人生的一种深刻态度。

为了更深入地探讨“省心”这一主题及加强艺术交流,主办方还邀请了众多专家学者及艺术家参与座谈。座谈会上,与会者畅所欲言,各自分享了自己对于这一主题的理解和感悟。通过交流和碰撞,让大家对于“省心”这一主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著名策展人、美术评论家皮道坚老师对“省心”主题画展中的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他特别指出展览作品主题性强,深刻体现了王阳明心学中“心外无物”的哲学思想。这种思想强调通过自我的修炼和完善来达到“省(xing)心”的境界,与画展的主题不谋而合。皮道坚老师评价道,郭莽园先生作为一位传统功力深厚的艺术家,对于中国传统绘画有着深入的理解和独特的见解。在作品中,他巧妙地运用诗书画意的表现手法,将传统笔墨转化为自我情感的表达,既继承了中国写意画的传统精髓,又赋予了作品生动的时代气息和童趣。随后,他用“高简”二字来概括郭莽园先生的艺术风格,这既是对他艺术成就的肯定,也是对他作品独特魅力的赞美。与郭老先生不同,陈炳佳则是一位由业余转入专业领域的艺术家,他在当代水墨艺术领域中独树一帜,画风奇特,他的小作品生动形象,用古人的形象来表达当代人的所思所想,这种跨时代的艺术表达方式令人耳目一新。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原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王永老师则认为,艺术家主要遵循两条发展路径:一是通过体系化的培养与塑造;另一条则是基于个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厚热爱,从内心自然生发而出。在这两条路径中,郭莽园先生无疑是后者的代表。他是一位纯粹从传统文化中浸泡出来的艺术家,其艺术修养和积累均源自个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和热爱。这种从内而外的艺术表达使得他的画作虽简练却蕴意深刻,每一笔、每一划都充满了丰厚的人文底蕴。而陈炳佳老师则以军旅画家的身份出身,但他并未被自己的职责范围所局限。相反,他以传统为边界,以广袤的思维和开阔的视野,将传统艺术与现代审美相结合,更融入了当代社会的多元元素,使得他的画作既有传统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的创新。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叶正华谈道,“省(sheng)心”从另外一方面讲法是“省(xing)心”,实际上是一种自信,这种内心当中的自我关照,皮道坚老师刚才讲的王阳明当中的叫“心外无物”,其实是不断的思考“心”和“物”之间的这种关系,我觉得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就对两位老师今天的展览有一个很不同的角度,我很感谢皮老师给我们先打开了这么一个观察的角度与窗户。从这个角度来讲,同时像王永主席讲郭莽园老师的画,是以一种非常文人画角度去讲的,虽然我们今天怎么界定文人画有很多种界定方法,但是我相信从苏东坡开始,界定文人绘画的方式,实际上更贴近于郭莽园先生今天所呈现出来的画面新面貌,他在内心寻找一种自我表达,一种有趣的笔墨和他的逻辑关系,我觉得这是非常难得的。像在西方哲学里面,“心论”和“物论”实际上是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两大两大阵营,而我们东方大国,则是将在二者结合在一起。王阳明的“心外无物”,就是只要我没感觉到的,就不存在,这是王阳明心法当中很重要的一点。一切最终还是要失之于心,所以今天这个题目叫“省(sheng)心”或者“省(xing)心”,这就是把两位画家往一个共同的方向进行了一个很有趣的梳理,也是要感谢一下本次策展人李琰馆长,我觉得他策划这个展览的质量还是很高的,为两位老师找到了共同的点,又用了很深的想法去梳理出他们两位的一个共同的逻辑关系。

高剑父纪念馆馆长李琰表示,郭莽园和陈炳佳的画作虽风格迥异,却都是一种心系传统的存在。殊途同归,归于眚心,归于时代对传统的反思。在这次画展中,我们希望观众能够在欣赏两位艺术家作品的同时,深入思考“省”与“心”二字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与情感的表达,实现艺术与生活、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生。我们相信,通过这次以“省心”为主题的展览,观众不仅能够欣赏到郭莽园与陈炳佳两位艺术家的精湛技艺和独特风格,更能够在艺术的世界里,找到心灵的寄托与共鸣。

展览持续至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