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GUANGDONG 广东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视频】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伟雄解读珠绣《百鹤图》:曾在松园展出的巨制原作亮相白鹅潭|名家说名作·潭映珍品③
来源:羊城晚报 云上岭南 作者:周欣怡 发表时间:2024-05-01 11:07

在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三楼“臻品厅”里,汇聚了多位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匠心巨作。

其中一件长达9.4米、由12幅珠绣作品拼接而成的珠绣屏风《百鹤图》颇为瞩目。这幅屏风远看恢宏大气、气势磅礴,近观工艺精湛、流光溢彩,传递着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学理想。2023年4月,该作品曾在广州松园宾馆展示。

日前,羊城晚报记者专访了该珠绣屏风的作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珠绣代表性传承人黄伟雄,听他讲述了关于这件珠绣屏风的故事。

用玻璃珠绣出百只仙鹤

“珠绣屏风《百鹤图》的‘原型’是明朝画家边景昭的名画《百鹤图》,选用了成千上万颗像白砂糖颗粒般最细小的玻璃珠,一珠一线纯手工制作而成。”黄伟雄介绍。

整件作品使用了不同色彩的珠料搭配,令上百只姿态各异的仙鹤跃然于画布之上,活灵活现,熠熠生辉,用珠绣独特的艺术语言充分体现出材质的肌理之美。

黄伟雄说,明代画家边景昭的《百鹤图》一直是他心中至爱。原作为一幅高约45厘米的工笔重彩长卷,成群的仙鹤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整个画面笔墨精练、色调明快。

黄伟雄将原作进行放大、剪裁、再创作,重新描绘出原画中最生动、最具代表性的画面与情节。他使用排列、叠加、交叉、抽空等珠绣技巧,交替运用多种针法,利用细腻的针法和深浅得当的用色使百鹤形神兼备。

珠绣画《百鹤图》用时三年,终于在2012年完成,拼接成九米二的屏风后,制成了当时中国刺绣界规格最大的一件作品。

黄伟雄告诉记者,创作作品通常讲究“凡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这件作品以“仙鹤”和“古松”为主题,是延年益寿的象征,寓意着祖国欣欣向荣、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从实用装饰发展成艺术观赏

珠绣是潮汕地区传统民间手工艺之一,然而极具艺术观赏性的“珠绣画”并不是自古就有的。

珠绣已被广泛运用于服装和日用品上。而黄伟雄一直在思考,自己的珠绣技艺如何发展才能更上一层楼:“珠绣除了实用,是否有发展为艺术作品的可能?”为了充分发挥珠绣的实用性,他积极探索、推动非遗拥抱市场、回归生活,开始尝试以珠绣“作画”。

他先从“梅兰菊竹”入手,采用中国画的工笔手法,并对珠料的规格大小、色彩搭配多次对比选择,对针法技巧的运用进行反复斟酌。他利用五光十色的珠料的巧妙排布,竟做出了流光溢彩的立体珠绣画,效果奇妙。

“珠绣画的色彩搭配是难点。普通刺绣使用的丝线可以随心所欲地染色,色彩极为丰富,但珠料却都是成品,只能靠人眼挑选,所以寻找到合适的颜色最不易。

此外,在近距离绣制过程中,作品的色彩也很难被准确把握,我常常花了十天半个月绣好一部分后,远距离观看又会觉得色彩不好,必须拆了重做,所以整个创作就是一个如此反复的过程。”黄伟雄说。

经过反复打磨、尝试,黄伟雄终于将珠绣工艺从单纯的实用装饰用途发展成了纯艺术观赏的珠绣画,并在2006年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

如今珠绣屏风《百鹤图》在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非遗馆里展示,黄伟雄深感荣幸。

他说:“珠绣比其他刺绣相对小众,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让更多人了解、认识、热爱珠绣,我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事。非遗馆的建成将使非遗进一步贴近百姓生活,让广大市民在此共赏非遗之美。”

策划:陈桥生 林洁

统筹:邓琼 侯恕望 黄建隽

执行统筹:朱绍杰 麦宇恒 尹锋峰

文|记者 周欣怡 朱绍杰

图、视频|记者 潘俊华 刘畅

包装|余梓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