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快哉诗史风——读丘树宏《赵佗<报汉文帝书>:“岭南史上第一文”》感言
文/左夫 戴胜德
近期,拜读了丘树宏《赵佗<报汉文帝书>: “岭南史上第一文”》。文章将岭南文学史溯源至南粤王赵佗这封书信,无疑吹皱这池春水,泛起涟漪,以至波澜……
南越国融汇汉越文化,得以兴盛。使汉文帝南顾而不敢小觑。赵佗绝道闭关,拥兵自守,划南岭而治。采取和揖百越的民族政策,使〝粤人相攻击之俗益止”,南越国民族关系和睦,汉越人民友好相处。赵佗还采取发展生产措施,使中原先进的文化和技术在珠江流域传播发展。
面对南越国的日渐強盛,汉朝只好采取怀柔政策,派遣陆贾出使南越。使得赵佗最终接受汉朝册封。
到了刘恒继位,号文帝。延续高祖对南越的优抚政策。纠正呂后在位推行的〝别异蛮夷”错误的民族政策。汉文帝下诏召回告老返乡的陆贾,拜为太中大夫,携带皇帝隆恩之赐,赴南越国向南越王赵佗颁宣御旨《赐南越王书》。书中〝皇帝谨问南粤王,甚苦心劳意”。向赵表示了勉慰,至诚恩示。告之朝廷已为赵修缮祖墓,奉祀先人。使赵深感皇上的恩宠。并降尊纡贵说“朕,高皇帝侧室之子,弃外奉北藩于代”把自己从九五之尊走下去曾经代王身分与南粤王平等对话。丝毫没有大国对属国盛气凌人。回到双方核心利益,汉越之争,两军对峙,贸易不通,于汉于越都不利。文帝承认赵〝服领以南,王自治之”的统治地位。给予赵放弃称帝,接受汉朝的管治的台阶。书中所达有理有节,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赵佗本是汉人,亦是个爽直之人,识大体,顾大局,即表示“愿奉明诏,长为藩臣,奉贡职〞并回奏这篇文辞甚雅的《报文帝书》投桃报李。赵佗谦卑自称“蛮夷大长”“老夫”,不直接自称〝老臣”,而“上书皇帝陛下”即谓自己并无称帝之想,而甘为汉天子的外臣。甚至为自己长期居越,未闻正宗汉乐,汉舞而食不甘味,寢不安席。这使陆贾在再次使越,达到汉越融和,赵佗对汉称臣的目的。
虽然说《报文帝书》不过500字的一封书信,但这不是一般的书信,因为这尽显赵佗的王者之风。乃为岭南千古一文。特殊人物赋予了它特殊的意义和地位而成为宝贵的历史文献。此文蕴含古人自谦敬人,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文风,言简意赅、质朴精练,具有中华古文化浓厚的色彩,熠熠生辉。
秦文汉赋在中华文学史上群星熣灿,孔子,老子,庄子,孟子,屈原,宋玉,李斯……《报文帝书》正逢其时,这篇美文是集政治性、社会性、文学性于一体的散文。
丘树宏以诗人眼光,睿智深邃,辽阔,穿透五千年的视野,认定其为岭南文学的开端。树宏终究是从文学青年一路荆途前行,攀登文学高峰。他驾着诗的轻舟,遨游波谲云诡的历史长河,在长啼不住的两岸岁月猿声中,穿越年代的万重青山,千里江陵。从浩如烟海的文史中撷取了两千年前的片羽吉光,以文学家,史学家的情怀,抒其浩然之气,化作岭南文坛千里快哉风!
吾辈不妨唯其马首是瞻,说是效颦也罢,学学他关注岭南文化,珠江文化,鼎力支持大湾区的文化建设。刍议一二,供诸方家一哂!如南雄立刘禹锡像,阳山立韓愈像。广州六榕寺、罗浮山可否立苏东坡像呢?由省文史馆牵头,效岑桑老编纂《岭南文库》按朝代编一套《岭南先贤通俗文库》可供中小学作乡土教材?区区之言,请教于各位方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