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Masters’ Talk 名家说岭南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名家说岭南·丘树宏】​北方吃荔枝是由赵佗开始的吗?
来源:羊城晚报 云上岭南 作者:丘树宏 发表时间:2024-01-28 21:51

北方吃荔枝是由赵佗开始的吗?

作者:丘树宏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是唐代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

唐代皇帝唐玄宗的杨贵妃喜欢吃荔枝,到了成熟的季节,要求每天都能吃到新鲜荔枝。但荔枝产于南方,多在两广、福建、四川、台湾等地。但唐朝的都城却在西安,离最近的荔枝产地尚有千里之遥。加上鲜荔枝难以保存,“一离本枝,一日而变色,二日而变香,三日而变味,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唐玄宗为了取悦杨贵妃,用快马日夜不停地运送,常常味道不变就已达京师。《过华清宫绝句》描写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皇帝、贵妃、著名诗人和著名诗歌,给中国的佳果荔枝作了大大的广告,也让许多人以为从那个时候开始,南方的荔枝才到达北方。

原来事实并不是这么回事。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初,据传由汉代刘歆著、东晋葛洪辑抄(即编辑抄录)的古代历史笔记小说集《西京杂记》中,就有关于南海尉赵佗向刘邦进贡荔枝的记载:“尉佗献高祖鲛鱼、荔枝,高祖报以蒲桃锦四匹”,不过受当时条件所限,刘邦吃上的应该还只是荔枝干。主张并施行“和辑百越”、自称“蛮夷大长”的赵佗是一个很“接地气”的人,向刘邦进献荔枝是完全合情合理的。

待到汉武帝刘彻“破南越”,便迫不及待地建“扶荔宫”,打算把岭南的荔枝移植到长安来,但显然荔枝并不适应长安的气候,结果竟无一生还。也有一说是荔枝树只开了一朵花,那自然不能成果。后来司马相如便在《上林赋》中把“荔枝”写作“离支”,意为荔枝离开树本体,就无法生存。

只生于南国、甘润清甜、难以保存,这些特点无一不把荔枝推上了“身份娇贵”、在北方一果难求的地位。于是,古代中国的当权者为一尝荔枝,便不惜劳民伤财,日夜兼程运输荔枝北上。《后汉书·和帝纪》当中就提到,“旧南海献龙眼、荔支,十里一置,五里一候,奔腾阻险,死者继路。”在古代,运输荔枝可得连枝带叶,用水培土培,或将新鲜荔枝装入竹筒并密封等方式快马加鞭送至京师,可见代价之大。

据学界考究,中国最早的荔枝产于广东、广西和海南岛一带,岭南是荔枝最古老的产地。两汉时期,这里的荔枝由西京古道运往长安、洛阳;而四川、福建盛产荔枝,是后来移植过去的事情了。由此,荔枝运往京城的路程缩短了一半。到了南宋,福建地区的贡荔已然超过四川,登上第一的位置。当其时,海运已十分发达,福建荔枝由海运到扬州,再沿运河到东京(今开封),可比翻山越岭的古道便利得多,成本也更为低廉。苏轼除了写过“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还写过“糖霜不待蜀客寄,荔支莫信闽人夸”,他的这些诗句已明显点出古代中国荔枝的三大产地:岭南、四川和福建。

据此推断,赵佗当时奉献给汉文帝、汉武帝的荔枝,应该是南越地所产。而且,这也是历史上最早的荔枝北上,比杨贵妃吃上荔枝早了近千年呢。

由于各种原因,南越王赵佗的史料极为罕见,这个有关荔枝的故事,也算可以提供一个考究赵佗的新的史料来源和参考了。

2022年7月28日初稿于中山

2024年1月28日二稿于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