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翁源乡村,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文化扶贫,将艺术进入普通农舍老房子,奇妙反差,一朵奇葩。
我在墙上读到儿童诗:
《荷花》作者为翁城少年邓伟【九岁】:
“有两朵荷花/在我家门前的/小河里/他们的叶子/搭在一起/就像手牵手一样/抓住了/我们的友谊/仿佛两朵荷花/就是我和我的/朋友。”
从老屋出来,我又来到一座旧粮库。亲眼看看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如何让一所旧粮库大放异彩:
广东省各位名家的美术作品艺术呈现,看到不少省城熟人画家的大作,熠熠生辉,灿烂有光。
已然一座艺术展馆。
一个艺术空间、一座文化空间,将为乡镇带来什么?粗砺质朴的乡村空间,与艺术家作品构成一种反差,民间与文人奇妙相遇:春风化雨,灿烂翁城,大地绽放艺术之花。
十月匆匆而过,微信里留下两条印象的文字。
两个月后的今天,应邀参加羊晚艺术研究院举办的《翁城孩子的诗》广州首发式暨座谈会。
听闻此书后面的动人故事,大为感动。
羊晚艺术研究院张演钦院长,与翁城镇委书记陈德道先后讲述翁城诗歌故事:
——两年来,做了八十多场诗歌活动,对翁城带来巨大影响。我们用三个抓手来启动翁城文化振兴:美术、摄影、诗歌。
——研究院的工作人员王绮彤本身就是一位年轻诗人,她在翁城就是“神一般的存在”;与孩子们亲密无间,作为诗人老师指导他们进入诗歌创作。
——诗的教育有三个功能:文学教育、艺术教育、灵魂教育。我们与当地中小学校长达成协议:每周一集体朗诵瓮城孩子自己写的诗。
——我们期望儿童诗无处不在:写在墙上、屋檐上、门框上、玻璃窗上。打造真正的“诗歌夜市”,让每一个晚上都是诗歌之夜,广泛传播,创造一个氛围。
——我们希望这样的儿童诗对城镇进行“全覆盖”,抬眼可见孩子的诗。让诗的氛围浸染翁城每一个角落。
——目前已收集到儿童诗2000首,80场诗歌活动有效推动。诗歌教育最重要的是爱心,教育的本质就是爱。
——村民气象焕然一新,可以见到方方面面的变化,由孩子而家长而全体民众。建国后扫盲,还缺审美。“中国乡村诗歌节”“大地艺术节”等,就是补课。
——翁城是“中国的诗城”,艺术研究院就是要有理想主义。我们做的乡村文化振兴,不是“伪乡村”,而是真正的中国传统乡村。
我即兴发言,三点感触油然而生:
一、孩子的天真天性与诗有天然生命连接。
专家告诉我们:儿童思维无比珍贵,十月怀胎积蓄了人类1万年的意识形成,而0到3岁则呈现了原始人类原生态的思维方式:
与大自然亲密无间,尚无社会人际关系的侵入:一片晴朗,纯真无邪。
二、地域文化基因突变。
地域文化常在外来文化的冲撞下发生突变,无论从个人还是地方风气来看,均有相近效果。
比如,抗战时期各著名大学向偏僻地方搬迁:西南联大到云南昆明、浙江大学到贵州湄潭、厦门大学到福建长汀、同济大学到四川李庄,均极大提升当地文化品质。
此类例子,不胜枚举。翁城与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亦有相似关系。
三、乡村振兴最根本的就是改变意识。
乡村振兴有五大振兴,文化振兴没有硬指标,看似简单,其实更难。
所以,翁城成为一座诗城——如何将文化行动持续持久,如何低成本运作并创造文化的经济效益?如何利用羊晚集团的媒体优势多方链接资源,成就一个文化事件,培养一个乡村振兴的文化典范,值得深入探讨。
翻阅《翁城孩子的诗》,一个画面呈现眼前:
所有人齐声诵读自己孩子写的儿童诗,书声琅琅,回荡翁城。
此刻,一股清风吹拂乡村:“孩子的诗会长大”,随着岁月,无数种子飘飘洒洒坠入土地。
春风化雨,种子发芽,一片花的原野,五彩斑斓,铺向岭南大地。
诗的芬芳四溢,飘向远方。
2023-12 翁源~广州
江冰,文化学者,专栏作家,文艺评论家。广东财经大学教授、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会长、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广州都市文学与都市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广州市人民政府聘任广州城市形象品牌顾问。中国小说排行榜评委。入选中国作家协会新锐批评家、广东省十大优秀社会科学科普专家、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有影响力学者。著有《浪漫与悲凉的人生》《中华服饰文化》《新媒体时代的80后文学》《酷青春》《这座城,把所有人变成广州人》《老码头,流转千年这座城》《岭南乡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