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王沫依、文艺、朱绍杰报道:真的挖到宝了!近日盛传的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小学挖出文物一事已经得到确认。16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越秀区东风东路756号的东风东路小学本校区考古现场,看到仍有专业人员正在进行作业,发掘现场规模较大,勘探显示墓葬以汉、两晋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主。
不少晋南朝时期的砖室墓设有造型精美的长排水沟。以编号M7的现场为例,这一东晋时期带墓道的长方形砖室墓由墓道、封门、甬道、前室、后室、排水沟构成。共出土器物6件,包括青釉小碗3件、青釉碗1件,青釉三足砚1件,铜碗1件,排水沟长约35.5米,是本次发掘的较长的排水沟;G6则属于南朝时期,为墓葬所设排水沟,发掘长度约24米。排水沟东侧未砌砖,中西部用四层砖叠砌,在底砖上纵向平放2列榫卯砖,形成宽约10厘米、高约8厘米的排水通道,排水沟中部及东部各设一处砖砌挡墙。
出土文物情况如何?据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朱明敏介绍,本次东风东路小学本校区及广州市第二幼儿园教学楼清理汉至明清等各时期遗迹约90处,其中墓葬71座,包括魏晋南北朝时期20座,唐宋时期14座以及明清时期37座,灰坑9个,井3口,排水沟7条,出土鸡首壶、青釉碗、三足砚、四系罐、滑石猪等各类质地文物约108件(套)。
遗憾的是,受现代建筑基础影响,此次清理的古代遗迹绝大多数保存状况一般,墓葬分布相对集中,存在晚期墓打破早期墓的现象,且多被盗扰、出土器物较少。由于缺少文字材料,尚无法确认墓主身份,不过暂未发现高规格墓葬,初步判断墓主为普通民众。
据悉,东风东路小学本校区及广州市第二幼儿园教学楼改扩建工程项目用地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南侧,东邻福今路,南邻三育路,面积20744平方米,由广州市越秀区代建项目管理中心负责建设。
由于项目地处“红花岗—竹丝岗—梅花村”地下文物埋藏区范围。根据文物保护法律法规,配合项目建设,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23年2月、3月、10月对项目用地进行考古勘探,发现汉至明清时期文化遗存。在报请国家文物局同意后,于2023年11月正式开展考古发掘(一期)工作。
本次发现地点地处广州古城东郊,距广州古城中心(今北京路、中山四路一带)直线距离约3公里,东风东路小学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张希介绍,1953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在该地下文物埋藏区范围内配合建设工程进行了多次考古工作,清理了各时期古墓葬、水井、灰坑、灰沟等遗存,出土了大量文物。
朱明敏透露,目前实施的是东风东路小学考古一期项目,已接近尾声,计划12月底完成,在两万余平方米的项目用地中真正开挖的占8000平方米左右,一期将完成4000余平方米的发掘工作。张希则提到,本次考古发现不仅印证了广州市东郊墓葬密集分布的情况,也为加深文物埋藏区尤其是东山口片区墓葬分布的认识提供了重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