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Chinese New Year Greetings 老广贺春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珠海淇澳:英雄血性今犹在 海韵乘风绘新篇
来源:羊城晚报 云上岭南 发表时间:2023-12-08 09:27

淇澳端午巡游 沈志豪 摄

天后宫与淇澳古炮台 珠海高新区文化服务中心供图

白石街的古朴多了几分时尚韵味 郑达 摄

淇澳岛风景优美 珠海高新区供图

淇澳岛白石街 郑达 摄

淇澳岛吸引游客前来观光 郑达 摄

羊城晚报记者 郑达 陈一典

历史学家费正清曾说:“在中国的黄河上逆流行舟,你往往看到的是曲弯前行的船,没有注意到那些在岸边拉纤的人们。”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有着无数这样的“纤夫”,位于珠江口西岸的珠海淇澳岛便是其中的见证者。

淇澳岛是一个被誉为集人文美、景观美、生态美于一身的地方。淇澳岛(淇澳访古)是珠海十景之一。岛上的淇澳村始建于南宋淳祐四年(1244年),因“远望如旗张于海外”而得名。这里的土炮台、白石街,见证了淇澳村民奋起抗击英国鸦片贩子的英雄事迹。

经过七百多年的岁月洗礼,珠海淇澳村呈现出厚重的历史感。它将曾经弥漫的硝烟隐藏在现世安稳、岁月静好当中,像一位平和的长者,波澜不惊,如若提及往事,它必定庄重严肃,娓娓道来那段风云往事。

人杰地灵敢当头

淇澳岛是珠海众多岛屿之一,现属珠海唐家湾镇,在岛上可遥望波涛汹涌的伶仃洋。岛西南部名为金星门,这里水位很深,风浪却不大,是珠江口航运要冲。岛上不仅有淇澳白石街古炮台遗址、天后宫、苏兆征故居陈列馆等著名历史人文景点,还有祖庙、文昌宫、钟氏大宗祠等庙宇、祠堂、旧民居、商贸建筑、亭等230多处建筑遗存,亦有省级非遗代表作名录淇澳端午祈福巡游、市级非遗代表作名录银虾酱,更有省级红树林湿地公园、国家级白海豚保护区等自然景观。

珠海高新区文化服务中心主任罗玉芬介绍,淇澳岛村落保护较好,民风民俗传承不息,多年来吸引了历史人文等方面较多的调查研究,成果斐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淇澳岛已发现牛婆湾、后沙湾、东澳湾、亚婆湾、南芒湾、双尾草埔、金星门、炮台遗址、小沙澳湾、江树山等共十处遗址,经考古调查和发掘研究证实,先秦到明清时期均有遗存,反映人们在此生息繁衍不断。

淇澳村始建于南宋淳祐四年,有谭、梁两姓迁来,后陆续迁来范、钟、蔡、江、姚、黄、王、苏、郭等九姓。清康熙初年,为防海盗,淇澳村民曾迁至其他地区,至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废止迁界令才得以复村。

根据《香山县志》《澳门纪略》等史料记载,大致从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至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的两百多年间,淇澳地名经历从“奇独澳—旗纛澳—旗纛屿—蜞澳或旗澳—奇澳—淇澳”的演变过程。“淇澳”一名出现在清乾隆十五年至三十四年之间(1750年—1769年),清乾隆三十四年已在岛上设立官方机构,命名“淇澳司”,建“淇澳司巡检署”。

2016年6月,建在钟氏大宗祠内的淇澳村史馆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开馆,常态免费开放。蔡银结是馆里的讲解员兼管理员,也是世居淇澳的村民。

在淇澳岛上,关于英雄人物钟宝的传说一直为人津津乐道。蔡银结介绍,钟宝出生于1645年,质朴而有勇略。钟宝曾与弟弟钟豪等因贩私盐被捕,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参将姚启圣招抚钟宝等人从军,率队前往闽浙征讨叛将耿精忠,钟宝应召带领18名乡人投靠。每次作战,钟宝都是勇猛异常,次年,钟宝被授予千总。

史料记载,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福建、浙江平定,姚启圣升为闽浙总督,钟宝被授予三品游击将军。随后,钟宝被编入水师,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钟宝等水师将领,在坐镇厦门的闽浙总督姚启圣支援下,攻占澎湖后向台湾进军。船至鹿耳门,退潮水浅,兵船不能靠岸,施琅无计可施。

而钟宝自幼在海边捕鱼,熟悉退潮登岸办法,遂向施琅献计,假借泥板可进。施琅从其计,数日内赶制一批泥板,由钟宝趁夜率兵登泥板上岸,向敌军投火药罐,施琅引大军后至,登陆成功,钟宝功升左都督,留守台湾。

平定台湾后,钟宝曾返乡居住,为防海盗袭扰,他从台湾运回六门荷兰炮。其中一门大炮现保存在广东省博物馆。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钟宝被康熙帝授予陕西潼关参将,他在任7年,政绩卓著,升固源镇西路副将,统率八路官兵,防卫西疆,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4月逝于任上。《清史稿》记载他“抚兵民有恩,称为钟佛子”,陕西华阴城曾为他立纪念祠庙。

蔡银结告诉羊城晚报记者:“这里得风气之先,涌现出大批英雄人物,形成敢打敢拼、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钟宝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如今,在珠海市唐家湾镇淇澳社区北面,还可以看到当年的淇澳古炮台。这些炮台坐东南向西北,由灰砂砌筑,原有9个炮眼,残存炮台长40.5米、宽0.55米,建筑面积约22.27平方米,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2009年,淇澳岛抗英遗址与天后宫、白石街、古炮台一起,申报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企图“租借淇澳一百年”

蔡银结介绍说:“淇澳岛面向着浩浩汤汤的南中国海,物产丰饶,风光秀丽,又处于交通要道,因此多被侵略者觊觎。”清道光元年(1821年),道光帝颁布严厉禁烟令,原泊于广州黄埔附近的外国鸦片船只迫于清廷禁令,只好退泊至内伶仃和淇澳岛濒临的金星门海域,淇澳岛金星门海域逐渐成为外国人走私鸦片的集散地。

时任广东水师提督的李增率大军驻扎唐家,指挥运载沙石堵塞金星门,但因水流湍急而未果。其间,外国鸦片贩子居心叵测,在退泊金星门海域的同时,登上淇澳岛。

他们发现岛上淡水资源充足,是个天然的避风港,妄图占据淇澳岛,取得食物和淡水的补给,并想将淇澳岛变成走私鸦片的驿站,作为上溯广州的据点,以利于其鸦片走私贸易。他们窜上淇澳岛,在岛上修筑码头、炮台、房舍,并在淇澳岛立标测地,绘制测量图,挂起英吉利国旗,立起界碑,企图“租借淇澳一百年”。

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春,“有夷船来泊金星门,踵至者五十余只”,“淇澳乡人白上官,驱之,乃去”。这段时间,外国鸦片贩子不但以金星门作为走私转运地点,而且把淇澳岛搞得鸡犬不宁,常有几十人闯入村里抢夺粮食,拉牛劏猪,现在淇澳村里还有条抢牛巷,就是因当年英国人在这里抢耕牛而得名。当年的村子里,还流传着一句歌谣:“道光十三年,番鬼入村庄……”

多年阴霾一扫而光

蔡银结说,关于当年的淇澳抗英之战,村子里有这样的说法——

1833年10月15日,英夷船主马基率众夷乘10余艘武装驳艇驶至马溪海,向淇澳村施放枪炮,村民孙亚福中枪重伤,钟氏大宗祠和天后宫等建筑物也被炮弹击穿。夷人侵袭激怒岛上的村民,大家齐集天后宫前,祭过神,发誓要与侵略者决战一场。

继而构筑防御工事,用铁炮和铜炮(康熙年间村人钟宝征战台湾时带回来的武器)奋起抗击。约在退潮时候,敌船搁浅挨打,一名英籍雇佣兵被击毙,夷人被迫扯起白旗,投降议和,并赔偿损失。

战后,全村百姓在天后宫前召开酬神庆功大会,并将侵略者赔偿的3000两白银,用于修复被火炮打坏的祠庙、民房和铺筑一条近千米长的白石街。在今天的白石街牌坊上,还能看到“淇澳未沦亡拔剑请缨同杀敌,英军寻死路丢盔弃甲败兵逃”“四载阴霾一朝扫尽,山河永固日月重光”的对联。

历史底蕴传唱新篇

罗玉芬介绍,此次淇澳人民的反击,被认为是取得近代中国史上抵御外侮的第一次胜利。为庆祝这次胜利,淇澳村还形成了“端午祈福巡游”独特民俗。

据考证,形成淇澳特色的端午祈福巡游形式则始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淇澳人民抗英战争。在取得胜利的次年,为感谢抗英战争中神灵的庇佑,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村民兴旺和睦,村民在端午举行隆重的祈福巡游活动,至纪念抗英战争胜利30周年时,已形成惯例。此俗在20世纪后半叶后一度中断,至2010年开始,由淇澳老人协会牵头,恢复这一中断六十余年的民俗活动。2013年,淇澳端午祈福巡游成功入选市级非遗代表作名录,2015年成功入选省级非遗代表作名录,代表性传承人为淇澳村人钟金平。

淇澳端午祈福巡游是淇澳村民在端午节及节前的四天里,集体祭祀、互访、庆祝、巡游所形成的独特端午节民俗。初五端午节正日集体巡游,即淇澳村民将水潮爷爷、天后娘娘、诸葛武侯、蔡二将军等菩萨端放在两顶轿子内,从祖庙出发,沿村中道路开始巡游,途经东澳古庙、文昌阁、观音阁、天后宫、白石街回到祖庙。其中水潮爷爷、蔡二将军是淇澳特有的神灵,是被村民认为庇佑他们取得抗英战争胜利的重要神灵,具有鲜明的地方民俗特色。

淇澳岛的品格并没有被历史的长河湮没,而是不断发扬光大。“我们地处伶仃洋,经常歌颂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话已经深深地根植在淇澳人的心里,所以才能培养出淇澳人这种性格。”蔡银结说。

1993年11月,珠海市政府投资4亿余元,在唐家前环至淇澳岛搭建淇澳大桥,主跨道320米,长1731米,宽33米,为双向六车道,自此,天堑变通途。如今,淇澳岛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不少人前来游玩、定居,历史与现代的结合,让淇澳岛呈现出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景象。走在白石街,院子里探出的三角梅炽热绚烂;墙上的艺术涂鸦,让这份古朴多了几分时尚和趣味。民宿、餐厅、设计室的不断入驻,为淇澳岛带来了情调、带来了人气,海岛的悠闲时光,在新旧交替的光影中缓缓流动,在街头巷尾,是最抚凡人心的人间烟火气。

“走上白石街的时候,我们都很开心,因为身为中国人,这段历史给了我们满满的自豪感。”蔡银结说,“现在,淇澳本地居民和外来旅居者和谐生活,两者的文化不断交融,迸发出新的活力,让淇澳岛更加繁荣,他们讲述着淇澳岛的历史、淇澳人的品格,让它们不断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