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晓楠
12月3日上午,“2023花地文学榜”系列活动第六场在深圳图书馆南书房举行。年度诗歌得主、《黄灿然的诗》作者黄灿然,与读者朋友分享他的诗歌创作与解读。
此次获得花地文学榜年度诗歌的《黄灿然的诗》收录作者1990年以来,各个重要创作时期的代表性作品、自我认可度较高的作品180余首,包含“冥想集(1985—1997)”“灵魂集(1998—2005)”“奇迹集(2006—2008)”“发现集(2009—2014)”“洞背集(2014—2016)”五个部分及一首序诗。
在分享会开场,黄灿然说,诗的文字就像音乐的乐谱,由不同的人“演奏”会有不同的调性。他开始缓缓朗读他于1986年写的诗歌《泉州》,并分享其背后的人生经历和创作心得。
“初学诗的时候,我们都要学技巧、磨炼自己的技艺。但诗歌创作到底是技巧重要,还是真实的感受重要?”黄灿然抛出这一问题。他说,《泉州》这首诗一直被他埋没,这与当年创作时的氛围有关。初写诗的他面临这一问题:你写的诗是自己的诗,但当下的潮流要求你写别的东西。那怎么办?“这时更不要把自己的诗扔掉。”他说。
1992年,黄灿然患了抑郁症。他写下饱含人生酸甜苦辣的诗歌,收录在“冥想集(1985—1997)”中。
“诗人总是叩问自己的使命,为何写诗?现实中昂首阔步的人实际上就是在向现实低头,而诗人的低头,是为了向自己的胸坎承认他与众不同。”借用其诗歌《游泳池畔的冥想》选段内容,黄灿然说。
创作“奇迹集(2006-2009)”时,他的抑郁症一直没好,身体很脆弱,后来渐渐恢复。“‘奇迹集’给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我看万物都是有生命的,写作时完全不受我原来对诗歌的认识、诗歌语言技巧所控制。” 在写《高楼吟》时,他说,高楼大厦对我来说就像生命。
从2014年到2016年,黄灿然从香港搬到深圳的洞背村,写下了富含现代“山水诗”的“洞背集”。“我是在乡村长大的。在洞背村我完成了三个循环的‘圆圈’,我从50岁回到了童年,从城市回到乡村,以及诗歌技巧、技术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