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焕坤 通讯员 林晓辉
图/通讯员提供
12月2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联合朗声图书、百听听书,在广州市文明路总馆B区一号报告厅举办“中山讲堂”品牌讲座。讲座特邀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委会秘书长齐喆,以“地域·工艺·壁画——南中国的壁画创作与思考”为题,梳理南中国壁画创作的概况,探讨如何更好地挖掘本地区历史和文化底蕴,实现地区优秀手工艺与现代审美格调的有机结合。讲座同步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微信视频号、朗声图书微信视频号等多个线上平台直播。
壁画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其艺术表现力和作品创作所处时间、地域、社会条件与历史人文环境息息相关。
齐喆在讲座中指出,岭南地区的地域优势让它既受到传统中原文明的影响,又与海外文化保持着交流沟通。这样的地理人文条件,塑造了岭南人民的审美。相比于中原地区,岭南地区的壁画创作者更少受到重理的传统儒学影响,对平民化题材的接受度更高,往往会将内心强烈的感情注入花木、山水等元素中,并钟爱作品的手工痕迹。长期与海外的沟通,使得他们对新鲜事物也充满兴趣。这一切最终成就了岭南壁画创作的中西混搭、包容共通、通透繁秀的特点。
如何挖掘本地区历史和文化底蕴的优秀品质,同时紧跟现代审美思潮的转变,将地区优秀的手工艺文脉的延续与现代审美格调有机结合,是广东壁画创作者仍在努力尝试解决的问题。为此,创作者们作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在讲座中,齐喆与观众分享了大量的壁画实例。如传统的潮州木雕,只要经过合理设计使用,就能满足现代公共空间场景展示的需求。齐喆展示了自己利用潮州木雕工艺创作的两幅表现岭南自然风貌的作品——《岭南佳果》《花满岭南》,他在回顾创作过程的时候表示,传统工匠没有做过这种大尺寸的木棉花,哪怕是资深的师傅也觉得有困难,因此,在这种时候就需要当代艺术家与传统工匠的通力合作。这种跨界合作不仅促进了传统工艺的创新与发展,也为现代审美注入了新的活力。
对于壁画今后的发展,齐喆以壁画创作者的视角提出了一些观点。他认为,现今的创作需要更注重材料和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利用两者的相互作用,更好地发挥材料的表现力。这意味着我们既要关注材料的精神功能,也需要强调由材料产生的视觉环境的美学作用以及心理效果。在创作中,还应注重人文环境的因素,将作品与周围环境、社会背景、文化传统等相结合,使得壁画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与观众产生共鸣和对话的媒介,这样可以使得作品更具深度、内涵和时代感。
在讲座的最后,齐喆还与现场读者就壁画创作中如何实现公众性与个性的平衡、如何打破思维困境以及传统文化形式该如何应对现代文化的冲击、壁画作品的保护等诸多问题展开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