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Homeland 岭南乡情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未有汕头 先有鸥汀 600余年“鸥汀背寨”文旅资源尚待挖掘
来源:羊城晚报 云上岭南 发表时间:2023-11-30 14:48

鸥汀村居新貌

腾辉塔

村史墙画

鸥汀村居

鸥汀环境优美

旦家园时令笋宴

证果寺

灯首盛会

文/羊城晚报记者 蚁璐雅

图/鸥汀街道提供

“未有汕头,先有鸥汀”。

坐落在汕头市龙湖区的鸥汀街道,自形成城寨至今已达600余年,古称“鸥汀背寨”,曾是韩江下游四大古名寨之一,在岁月更迭中沉淀出一片人文沃土。

漫步鸥汀,建于明清时期的古塔古楼不在少数,六百年古寺庙的香火依然鼎盛,三十余座宗祠遍布乡里,春节后的灯首民俗热闹非凡,百年美食老店吸引了许多老饕前来觅食……在鸥汀,丰富的文旅资源尚待挖掘。

当前,汕头正掀起一股文旅热潮,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鸥汀,是否将活用优势资源在这场文旅大戏中登场献唱,打造出“文化鸥汀”的新名片,值得我们期待。近日,羊城晚报记者就走进鸥汀,走访人文胜迹、聆听百年故事。

溯源

得名“海鸥栖息的小洲”

鸥汀,是一个诗意的名字——在远古时代,如今的鸥汀还是汪洋一片,随着岁月推移,春秋至汉代年间逐渐形成沙丘三角洲,往昔海鸥翔集,常飞至此处停歇栖息,鸥汀因此而得名。

“鸥汀古又称‘鸥汀背寨’,这个名字来源是因其原叫鸥汀坝,闽方言中‘坝’与‘背’谐音,故又名鸥汀背。元末明初,迁入人口渐多,村民自发建城筑寨,取名‘鸥汀背城’。明隆庆二年,原城楼被海盗毁坏,村民重建城寨,又改名‘鸥汀背寨’。”鸥汀街道原文化站站长陈礼明告诉记者,这座旧时村民自建的“鸥汀背寨”,寨城周围2000米、高约4.6米,呈长条状,绵延七八里,扼外砂河、新津河、梅溪河之咽喉,控南港、东港、新港的出海口,水路可防海盗进攻潮州,陆路可防卫揭阳,俗称“蛇地”。

《潮州府志·形胜》等史书上有记载,鸥汀是潮州府48个隘口之一以及韩江下游四大名寨之一,古为海防要地,也是水路北往潮州府、西往揭阳县的必经地。

据陈礼明介绍,当时,鸥汀背寨的寨主陈君谔是明万历年间的秀才,为人耿直、通兵法,乡里人都拥戴他。陈君谔将城寨筑成水泄不通的防御堡垒,四周为护寨河,沿河边有很多小池塘环绕,颇有小桥流水、田园人家之清新景致,因而鸥汀也有“沿溪沿池,烟墩木棉”之美称;同时,寨门、桥梁与外界相通,地势易守难攻,又有“海国长城”之称。因其地势优势,附近村落渔民、百姓常来避难、经商,学子在此求学,鸥汀成为当时较为繁荣的围寨,澄海县更有“一南洋、二鸥汀、三外砂、四冠陇”的民谚。在明清交替年间,鸥汀曾多次击退海盗的进犯,成为远近闻名的城堡。

人文

鸥汀八景复刻清朝寨内热闹盛况

初冬时节,暖阳洒在腾辉塔上,显得古朴又厚重,时间仿佛闪回到明清时期——鸥汀背寨内溪流纵横交错,古塔一侧的大池塘中垂柳斜斜,倒影随着微风吹皱的水波荡漾开来,书生在池边对诗,村民快步赶往田间劳作,这正是有名的鸥汀一景“腾辉倒影”。

除了“腾辉倒影”外,还有“证果谈禅”“文祠书声”“龟桥似月”“新兴红树”“南薰纳凉”“西宁晚泊”“庙前白鹭”,这是清朝时期乡贤评出的鸥汀八景,从中就能一窥当年寨内的热闹景象。

如今,鸥汀许多历史文物被较好保存下来,并被纳入文物保护范围。据鸥汀街道党工委委员谢莉莎介绍,鸥汀现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腾辉塔、许氏宗祠,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证果寺、辛氏大宗祠和西宁桥等,还有省级红色革命遗址密林文艺研究社旧址,此外还有三山国王庙四座、福堂三十多座,以及进士第、大夫第、儒林第等一大批历史文物古迹。

“近年来,随着村容村居的美化建设工作开展,不少文物建筑被活化利用,如腾辉塔广场等,不但再现‘腾辉倒影’的经典美景,也为乡民提供了休闲场所,成为街道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谢莉莎介绍道。

旧时八景中,文祠书声声声响,可以看出鸥汀曾是人文荟萃之地。据陈礼明介绍,鸥汀建寨以来,崇文重教蔚然成风,在明代万历年间,告老回乡的举人袁温和鸥汀寨主陈君谔等倡导并捐建的鸥汀文昌祠,成为闻名远近的书院,为蓬洲都乃至澄海县培养出一批批拔萃学子。这也正是“文祠书声”的出处。

不仅如此,鸥汀乡贤中还有与文征明相交为挚友、为官清正廉明的袁鉴,有天资聪颖的新贵知县、著有《锄云山房文集》的李国栋。到了近现代,更涌现出潮州音乐曲谱先驱蔡春福,中国现代美术开拓者之一的李澄之,共和国第一代外交家林之原,巾帼英才陈曙光,革命教育家袁似瑶,诗人、作家黄雨等,这些鸥汀人在各个时期、各自领域中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资源

利用丰富文物与特色美食,打造“文旅鸥汀”

当下,汕头文旅之势正旺,除了小公园开埠区等人气爆棚的“网红点”外,还有不少尚待挖掘的宝藏游览地,龙湖的鸥汀就是其一。

“鸥汀的文化资源优势是其他乡村无法比拟的,其历史之悠久、底蕴之深厚、文物之丰富,不论是发展文化游、乡村游,都很有潜力。”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青年委员会委员袁喜伦是土生土长的鸥汀人,对家乡的热爱让他一直致力于鸥汀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在袁喜伦看来,当前,鸥汀应该抓紧这个文旅契机,活用丰厚的文化资源,规划出特色的文旅和美食路线,吸引游客市民前来游玩,带动鸥汀进一步发展。

除了丰富的历史古迹和文物资源外,美食无疑也是文旅不可或缺的重要引力。传承百年的粥品——朥粕粥是鸥汀最有代表性的特色美食,朥粕即是潮汕话中“猪油渣”的意思,把猪肉炸成酥脆的油渣烹制成一碗热气腾腾、又香又辣的朥粕粥,秋冬时节更是诱人;鸥汀传统卤鹅声名在外,肉香皮薄的老鹅肉片上泛着一层薄薄的油花,卤汁味道咸淡适中,配上一碗筋道的面条,足以消除一日的劳累;开了近百年的老牌豆花,糖霜的清甜加上豆香的清新,再搭配着甜卤蛋吃,是经典的鸥汀独有吃法;此外,还有“潮之葱糖,极白极松,绝无渣滓”的糖葱薄饼,包裹着冬瓜册、芝麻、红糖等馅料,咬上一口麦香四溢的麦粿……即使对于汕头资深老饕来说,鸥汀也是他们的“食堂”之一。

在潮汕地区,素有“不时不食”的说法,在相应的时节要吃时令食材。鸥汀的旦家园是汕头最北端的村庄,每年4月-8月,旦家园的时令笋宴就迎来许多市民游客尝鲜。这里种植的竹笋个大、松脆、甘甜,通过烩、爆、炒、焖、炸、蒸、煮等方式烹制出笋饺、冰镇笋片、竹笋鸭汤等特色招牌菜,远近闻名。今年,旦家园的竹笋更成功申注“旦家园竹笋”商标,摇身成为有“身份”的笋。

不仅如此,近年来,旦家园作为汕头市第一批人居环境建设示范点,着力打造清流绕村、万里碧道、特色墙绘等,一处被称为“汕头小镰仓”的景点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前往打卡,“美食+美景”推动乡村生态游,让旦家园成为汕头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缩影,同时为鸥汀文旅写下精彩篇章。

文脉链接

罕见“塔上塔”古建筑——

腾辉塔

腾辉塔,始建于清乾隆三年(1738年),由邑人翰林院检讨辛昌五倡建,是一座高七层楼阁式三合土混合夯筑古塔。《潮州府志》称为“蓬洲塔”,又因其位于汕头市龙湖区鸥汀地域,故当地人俗称“鸥汀塔”。

在建成之初,腾辉塔起着海上导航的作用,后来又成为人们往返于汕头和澄海之间的路标塔。腾辉塔高20.3米,每层六面均开壶形小门,塔刹为五层空心六角形青砖小塔,外观呈“塔上塔”形状,形制别具一格。塔联上联为“七层耸壮丽之观云蒸霞蔚”,下联为“五岭盛衣冠之气凤翥鸾翩”,署名“辛昌五题”。昔时,塔之西北有池塘,形成倒影,名曰“腾辉倒影”,是清末民初“鸥汀八景”之首。

腾辉塔是全国现存4个贝灰砂混合夯筑的古塔之一,其“塔上塔”的建筑特色在广东省内以至全国都是罕见的。2012年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六百年古刹——

证果寺

证果寺原名“崇福庵”,始建于明永乐四年 (1406年),至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敕封“证果寺”,是汕头龙湖唯一明代敕封古寺,占地面积1750平方米,寺内左侧有600年树龄的菩提树。

据新编《澄海县志》记载:当初这里只是一处滨海小庙,庙前有条河溪和一方池塘,旁边有桑田碧野。当时,该朝宰相之侄、福建人氏李荣喜从金陵一路游历至潮州开元寺,慕名又来到这里。他生性喜欢僻静风光,来后甚感此处适宜其悟禅辩理,遂在此削发皈依佛门,终生苦修净业,弘扬佛法。朝廷为颂其德,于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敕封崇福庵为“证果禅寺”。清康熙八年(1699年)曾重新修建,翰林院侍读学士佘志贞为证果寺题额。乡绅袁绮、诸生袁梦祖等人延请福建名僧性观为住持,因常在寺里讲经,成为鸥汀八景之一“证果谈禅”。

潮汕传统民俗——

灯首盛会

在鸥汀,灯首盛会这一民俗活动流传至今。

鸥汀灯首盛会盛行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每年在农历二月初二至初八之间择日举行游神赛会,由该村按地域分成10个楼份,每一个楼份10年轮值一次“灯首”开展活动,轮值楼份提前一年做好准备,以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灯首盛会中,沿街张灯结彩、高搭彩门,祭台上摆满做成山水鸟兽状的斋菜、人偶纱灯、各色粿品、五牲等祭品,大型文艺游行队伍中包含潮州大锣鼓、铜管乐队、醒狮队、英歌舞、布马舞等,同时还开展“赛大猪”、灯谜、象棋擂台赛、连续三天演出潮剧大戏和纸影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