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马灿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蔡嘉鸿
从广州市区驱车一路向北,50分钟后进入从化辖区。这里,青山连绵、小桥流水,田园风光美不胜收;这里,一村一幅画,一镇一风景,文化气息浓厚……连日来,记者在从化蹲点采访了解到,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中,从化高标准建设新乡村示范带,加快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新乡村示范带以美丽乡村为载体,结合美丽圩镇,将乡村一二三产业资源点串联成线、集片成带,打造统筹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先行示范区。
示范带建设添新动能
强县促镇带村,是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从化全力打造新乡村建设示范区——串联“山水林田湖海、城镇乡村景”,让示范区成为“乡村+”产业多元发展新动能,为乡村增绿、增美、增收。
记者在鳌头镇了解到,“田园牧歌”新乡村示范带涵盖2个圩镇和9个行政村,串联越秀田园综合体和万亩良田两个国家级项目,如今成为一条特色鲜明、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精品新乡村示范带。
从化“百里流溪”系列示范带建设也已取得良好成效。例如,城郊街西和花卉新乡村示范带“点状用地”试点成为广州市首宗乡村振兴“点状供地”项目,不仅保障了产业融合发展用地需求,而且有力推动了“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这得益于区里的两个纲领性文件。”11月13日,从化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斌峰表示,《从化区新乡村示范带建设三年(2023-2025年)行动方案》和《2023年重点建设新乡村示范带建设要求》的出台,为各条新乡村示范带做好规划引领,深化“示范带+”工程。
此外,从化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以流溪河为文化中轴线,深化流溪河滨水经济带、文化带、景观带建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文化旅游廊道。
生态美,产业兴,村民富。新乡村示范带建设通过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成为乡村振兴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它既推动了当地乡村的建设、产业的发展、文化的传承,又增加了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收入。
和美乡村焕发新颜值
“推窗见绿,抬头赏景,百步闻香。”这是从化留给游客徐春燕的印象。她在日记中写道:走累了可以闲坐在乡村庭院,与村民聊天,品农家美食,享田园风光,多么惬意啊!
徐春燕当时所处的位置是国家级乡村旅游线路——广州从化慢享康养休闲胜地。这里串联了西塘童话小镇、西和万花风情小镇、从化温泉旅游度假区、石门国家森林公园、南平静修小镇等景点,包括农耕体验、赏花品果、休闲静修、森林健身、温泉养生等多种形式。
从这种串联模式实际运作的效果来看,“新乡村示范带+”工程主要有新模式、新机制、新发展三大特点。其中,“新模式”在于将示范带建设与美丽圩镇、美丽乡村、美丽庭院、绿道碧道、乡村旅游、森林乡村等建设发展紧密结合,并引入企业(国企、民企)、学校等团体多方参与,着力构建全市新乡村示范带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格局。
逐梦沃野绘画卷,和美乡村看今朝。如今的从化,一个个有山有水、有形有魂的和美乡村正在渐次崛起;一幅幅有产业、有颜值、有乡愁、有活力、有福祉的生动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说起家乡的变化,太平镇红石村村民陈德明自豪地告诉记者:“山好水好空气好,处处都是风景,外来的人越来越多了。如今,亲戚朋友都羡慕我们这里。”
身边故事
太平镇党委书记吴丹柯:用心用情用力与群众双向奔赴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一定是与群众的双向奔赴。” 太平镇党委书记吴丹柯感受颇深地说。
据介绍,目前,太平镇全力推动“两翼”发展和新乡村示范带建设:东西“两翼”引领打造大型综合文旅,以沿流溪河新乡村示范带和南粤古驿道新乡村示范带为抓手,以天人山水创意产业园和8号仓流溪河奥莱小镇为引领,有效整合特色小镇、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生态景观林带、现代农业产业园、名胜风景区等建设成果,带动乡村产业、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以红石村为例,该村引进天人山水生态产业园,形成以鲜花和特色树木为主体的文旅产业。吴丹柯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引进产业园带动土地流转约1万亩,征拆带动村民收入超8000万元;出租山地、水田、旱田实现年增收近200万元;引进“清幽”“锦联”“红石花墅”等一批精品民宿,承接周边旅游景区客源,并带动村民自主经营农家乐餐馆、商店、农副产品零售,吸收周边村民1000多人实现就近就业。
随着红石村越来越火,该村还联动周边广裕祠、钱岗古村等历史文化资源,建成以花卉观赏、水果采摘、精品民宿、休闲体验、度假研学等现代服务业以及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等富民兴村产业,实现“文旅+”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态势,带动周边5个村庄的共同发展。
“落实‘百千万工程’,没有捷径可走,我们只有用心、用情、用力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 吴丹柯说,向着新目标,与人民群众一道奋楫再出发,关键在全镇发展、乡村治理、乡风文明上求突破、谋实效,因此,产业是根基,富民是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