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Culture Trends 南国风起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专访《雄狮少女》作者岑孝贤:少年当“醒”,国潮当强
来源:羊城晚报 云上岭南 作者:沈钊、杨晓岚 发表时间:2023-11-02 14:36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沈钊 实习生 杨晓岚 

图/受访者提供

2023年5月,国内首本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舞狮为主题的儿童文学作品《雄狮少女》出版发售,在广东岭南山清水秀的小镇里,一名少女舞狮的故事,让无数青少年流连忘返,也掀起了一波讨论醒狮非遗文化的热潮。近日,羊城晚报记者专访《雄狮少女》作者岑孝贤(笔名燃木),听听她在创作《雄狮少女》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

雄狮少女:醒狮的“醒”代表了一种精气神

《雄狮少女》顾名思义,是一群青少年舞狮的故事。13岁的安徽女孩高一一随母亲高凤改嫁来到广东,与侠风堂狮队教练刘胜利及其儿子刘阿南重组了一个碰碰磕磕的家。受到母亲的影响,高一一对舞狮有着执着与热情,并通过自身的努力与坚持打破偏见,与少年狮队里的小伙伴们从彼此看不惯到成为交心好友。在这个过程中,男仔女仔们逐渐意识到,对方在舞狮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和力量,在克服了重重困难后,自身也实现了成长和进步。

创作大多来源于生活,《雄狮少女》也不例外。岑孝贤表示,醒狮表演在广东地区非常常见,在广州、佛山等地传承着不少醒狮队。这次写书,佛山市三水区武术龙狮运动协会会长、醒狮非物质文化市级传承人刘汉庭给了她很大灵感。

“刘会长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是一位很成功的商人。1986年,刘汉庭组建成立了三水工人醒狮队,到当地一些企业、学校和村镇做推广与教学,一坚守就是30多年。”据岑孝贤介绍,刘汉庭为了醒狮传承,放弃了自己的企业,醒狮队在三十多年中经历过入不敷出、老队员离开、年轻人不愿意学习等困难,但这些困难都不能让刘汉庭放弃。如今,年逾花甲的刘汉庭仍然在培养自己的义子、徒弟,去推动醒狮文化的发展。在岑孝贤看来,刘汉庭的这股劲儿,就像醒狮的“醒”字,代表了一种精气神,是破茧而出、迎难而上、勇往直前。

实际上,岑孝贤写书的时候,也专门在“醒”字上下了大功夫,“只是因为心中有一头狮子在召唤你,要到高山、大海和远方去”。在岑孝贤看来,每个少年少女的心中当有一头勇猛精进的狮子,无论前方是坦途大道还是遍地荆棘,狮子都会一往无前、高歌猛进。

而这种醒狮精神显然也能够鼓舞着青少年们勇往直前。岑孝贤表示:“我做了很多年的教育工作,我知道现在小孩子也面临着很多困境,比如学业的压力、原生家庭的干扰会让他们急于寻求出路,所以我想通过醒狮的精神,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困境,努力突破自我。”

写书心路:从不敢写到一定要写

记者了解到,今年5月出版的《雄狮少女》入选了中宣部出版局指导、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组织评选的“2023年7月中国好书推荐书目”,也被广东省教育厅纳入“暑假共读一本书”的活动书目,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

但就是这么一本深受青少年喜爱的图书,岑孝贤在谈及其创作心路历程时,说出的第一个词竟然是“挫败感”。

“相信大部分人对舞狮的印象都停留在感观上。”岑孝贤表示,每当逢年过节,在广东很多地方都能够看到舞狮表演,“锣鼓喧天、狮子起落,喜气洋洋,大家会觉得很精彩,我也一样。但是当你真切落笔要将舞狮写出来的时候,你会发现舞狮具有极高的专业性。”

比如佛山南海在八十年代的时候创新了“水上飞狮”,表演者在水上三米高的地方跳梅花桩。“这还只是最直观的难度,实际上,表演者要通过动作变化、结合音乐、道具,表现出一只狮子的喜怒哀乐,其中的难度非常的大。”岑孝贤表示,醒狮是集美术、武术、音乐、杂技、表演甚至是雕塑艺术于一体的一种非遗文化,“当我深入接触它,了解到这种传承的博大精深的时候,我一度认为,只有舞狮的人自己才能够把它写出来、写好。而我本身擅长的写作方向是情感小说,因此当时心里的挫败感是非常重的。”

好在刘汉庭及时鼓励了她。“如果你不写出来,它就还是一片空白。”正如前文所述,《雄狮少女》是国内第一本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舞狮为主题的儿童文学作品,在这之前,鲜有专门写醒狮的文学作品,更不用提专门为青少年而作、为非遗传承而作的作品。

“想明白之后我就有了一种使命感,也沉下心来慢慢地去了解醒狮文化。”岑孝贤告诉记者,在这个过程中,她从不想写、不敢写,慢慢地转向一定要写,“醒狮文化太博大精深了,无论是精神内涵还是文化、历史、传说都非常精彩。”记者了解到,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岑孝贤多次与刘汉庭的醒狮队接触,知晓了很多舞狮技术层面的理论;与队内十几岁的小孩子不停地交谈,力求能够将孩子们学习醒狮遇到的困难、内心的变化写出来。

不过,即便如此,在图书出版已经半年的今天,岑孝贤回看当初的作品时,还是觉得略带一丝遗憾。岑孝贤表示,她后来听到另一个狮队的女孩子说“当我在狮子里面的时候,我都会和它聊天,还会亲一下狮子,它是我的伙伴”,她觉得自己将醒狮文化、精神写得比较“大”,其实醒狮不仅仅可以是一个引导者、引领者,还可以是一个和小孩子平等相处的伙伴,“我会觉得这本书还可以接地气一些。”岑孝贤如是说。

愿当“拾柴人”:推动非遗文化发展

近年来,非遗保护深入人心,文旅与非遗不断深度融合。包括动画片《雄狮少年》、图书《雄狮少女》、歌曲《点睛》等,各类关于醒狮的文艺作品推陈出新,很多都围绕着青少年开展,也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在岑孝贤看来,醒狮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流行,是国潮兴起、中国人民族文化自信提升的直接表现。  

据介绍,从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施行后,众多先行者展开了大量的田野调查,将民间的非遗文化搜集、整理、挽救、孵育。“我们需要将我们的‘根’重新扎下去,让青少年看到中华文化原来是这样的。”岑孝贤认为,以醒狮为代表的国潮,绝对不会是昙花一现,它会成为一种精神图腾、信仰,“这种‘根’会越扎越深”。

不过,推动非遗文化需要更多人的参与和努力。“在整个非遗文化推动的过程中,我觉得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同时也是强大的。”岑孝贤表示,无论是儿童文化、还是其他艺术体裁,在推动非遗文化的过程中,这些作品就像是一根根点亮的火柴。“这不是《卖火柴的小女孩》故事中的幻境,而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众人拾柴火焰高’。”

“我曾经在一些校园开展讲座,发现孩子们对醒狮文化是非常感兴趣的,他们对非遗文化抱有好奇心,就看我们如何去引导。”岑孝贤说,“作为文艺家协会的一员,我愿意去做这个‘拾柴人’。通过推动非遗文化传播,能够使中国青少年知道我们从哪里来,能够看到丰富的、坚韧的、多彩的、迷人的文化根系,这种感觉真的非常的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