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Culture Trends 南国风起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五邑文脉】鹤山雅瑶陈山村:小村落诞生画坛巨擘 铁性傲骨美名四海扬
来源:羊城晚报 云上岭南 作者:陈卓栋 发表时间:2023-09-22 09:54

文、图 | 记者 陈卓栋 通讯员 鹤山宣 谭耀广(图片署名除外)

今年中秋国庆期间,江门鹤山市雅瑶镇的陈山村将举办舞火龙活动。记者近日前往采访该活动的准备情况时,发现这个南国小村落有着浓厚的油画艺术气息。

原来,陈山村里居住着与李唐皇族关系密切的陇西李氏分支后人。当地李氏历来人才辈出,至近代更诞生了“东亚画坛巨擘”的李铁夫。在他的影响下,众多陈山村人走上了艺术之路。广州美术学院的师生还经常来这里采风、写生、义务教学。这个小村落已成为油画艺术之村。


“文章宗北海”

说到李铁夫,就不得不提起陈山村李氏的源流。

陈山村史馆提供的资料记载,陈山村地处如今江门市区与鹤山沙坪城区之间,历史上一直是往来交通必经之地,也是鹤山开发较早、经济文化发展较发达的古村落。当地李氏族人在南宋咸淳年间迁居至此,至今已700余年。

李氏是中国大姓。陈山村史馆资料提到,在秦汉年间,北方李氏分支中出现陇西李氏这一系,始祖为李崇,后代中包括李唐皇室成员。唐宋以来,陇西李氏逐步南迁,派生众多分支。其中一支原居住于河南开封祥符,两宋期间曾在浙江金华及广东南雄珠玑巷定居。南宋后期,这一分支的后人李子周带领部分族人迁移至珠三角,最后在陈山开村定居。李子周也成为了陈山李氏的一世祖。如今,陈山村李氏族谱中仍明确写道“我祖世居开封府祥符县”。


这一段李氏先祖迁移的历史,除了在当地文献资料有所记录外,还在陈山传统的舞火龙活动中有所体现。据悉,这项活动是为了纪念唐代名将李晟舞火龙破敌的功绩。此外,记者还了解到,目前陈山村保存的五世祖敬福李公祠、六世祖明道李公祠、七世祖懿佑公祠等祠堂内,也有“文章宗北海 功业纪西平”等相关对联描述先祖事迹。

据悉,开村定居之后,部分李氏后人又迁居到周边地区。至19世纪末,又有大批李氏后人前往北美、南洋及中国香港等地谋生、定居。目前,祖籍陈山的华侨及港澳台同胞约有1000人。


“东亚第一人”

日前,记者前往陈山村采访。行至村口,见牌坊上有一副对联,其中下联写着“人称巨擘展奇才画阁流芳”。这里说的“巨擘”“奇才”正是“中国油画之父”李铁夫,他被孙中山誉为“东亚画坛第一巨擘”,是与西方大师媲美的第一位中国油画家、国际画理学会第一位亚洲人。

陈山村铁夫陈列馆的资料记载,李铁夫于1869年出生于陈山村龙门里的贫苦农家,原名李玉田,号昭龙。在陈山故乡接受了六年私塾传统教育后,1885年,他随叔父到国外谋生。

李铁夫自幼就喜欢临摹章回小说插图,还常常书画折扇送人,显示出极高天分。在国外做工时,李铁夫得到了当地亲戚的资助,开始接受正规的美术教育。他先后进入英国阿灵顿美术学院、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学习。1897年至1906年的十年间,他往返于欧美,以卖画和从事印刷设计工作谋生,其间参观了多家著名艺术博物馆,接受欧洲历代艺术熏陶,临摹大师名作。

1912年,李铁夫入读美国纽约艺术大学,与约翰·萨金特一起进行油画与水彩画研究。1915年,李铁夫在纽约举办首次个人画展,开始在国际画坛上声名鹊起,备受推崇。1916年,李铁夫被国际画理学会吸收为会员,成为亚洲人进入这个最高艺术研究机构的第一人。李铁夫掌握了西方现实主义的精湛技艺,艺术造诣得到了当时许多名家的赞赏。孙中山在海外报纸上称誉他“东亚画坛第一巨擘”。



“我平生有两大嗜好,一是艺术、二是革命”。这是李铁夫晚年常说的一句话。他认定:“美术为革命运动武器,革命为艺术推进机,二者不能须臾离。”作为辛亥革命元老李铁夫,曾资助孙中山的革命事业、策反海军将领程璧光;后因痛恨国民党反动派腐败堕落,愤而隐居,甘于清贫生活;抗日战争期间,颠沛流离之时不忘呼吁抗日;解放战争期间,李铁夫鼓励他的侄子回家乡参加游击。正如为自己改的名字铁夫一样,他一身铁性傲骨,著名诗人柳亚子曾咏赞:“一老龙潜身是史,几人虎变国为家”。


时代传“画”风

根据鹤山市文化馆资料记载,1946年,李铁夫回到阔别59年的故乡。这也是他唯一一次回到家乡。村民舞火龙欢迎他,他深为感动,为家乡写下一副对联:“蟹眼涌泉秋更冷,龙珠赛月夜增光。”上联写的是陈山村蟹眼泉美景,下联则描述他亲眼所见的引龙人在秋夜里挥舞“龙珠”逗引香火龙前进的情景。

李铁夫对家乡的影响远不止这一副对联,他还给家乡种下了现代油画艺术的种子。20世纪80年代,鹤山当地和广州美术学院画家曾来到当地走访。据陈山村当地老人回忆,那次的走访,在陈山当地村民家中找到了不少李铁夫先生的小画作。这些作品都被村民当成宝贝收着。日前记者采访时还见到,村口大道两旁的墙上,以壁画方式再现了不少李铁夫作品,村内还有一家“陈山半闲画廊”。当地艺术氛围的浓厚可见一斑。

“铁夫先生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作为陈山人,艺术策展业者李拱华仍清楚记得当地举办的“李铁夫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当时国内众多书画名家都来了,整个村子都是画,给我的感觉特别震撼”。从此,李拱华的心里埋下了一颗艺术的种子。这几年,李拱华回到鹤山,把一座旧学校改造成艺术空间,希望这里能成为艺术传播基地和艺术桥梁。

“以李铁夫为首的一批江门籍美术大家,共同掀开了中国美术史上‘华侨华人美术史’这一华丽新篇章,促使江门成为开启中国美术现代性的‘端口’之乡。”江门市美术馆馆长王畅怀表示。


铁夫美名扬

对于这位声名显赫的乡贤前辈,陈山人十分崇敬。1983年,当地建起了一座铁夫画阁,陈列、展览有关李铁夫的文字、印刷品与照片资料,以及由广州美术学院画家们临摹的李铁夫代表作,另有80多幅知名人士赠送的书画作品。画阁立有李铁夫目光如炬的半身铜像,阁名由画家关山月题写。近年来,当地除了保护好李铁夫故居外,另辟一座旧青砖屋,改造成铁夫陈列馆。馆内除了陈列其代表作复制品外,还以模型方式再现其创作场景。


而与李铁夫有着极深渊源的广州美术学院,今年8月10日在陈山村挂牌成立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据悉,广州美术学院是全球范围内典藏李铁夫作品最为丰富的公立艺术机构,也是李铁夫富有传奇的生命旅途中最后供职的机构。“广州美术学院对保存、研究、推广、传承李铁夫艺术责无旁贷。”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谢昌晶表示,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揭牌为该院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下乡写生基地,也是传承老一辈艺术家的品格情怀和学术精神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