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Culture Trends 南国风起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视频丨【珠海文脉·风物】香山地区首位进士黄錀:耕读并举清廉为官 诗书传家人才辈出
来源:羊城晚报 云上岭南 作者:钱瑜 发表时间:2023-09-21 09:53

文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钱瑜

图、视频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一典 郑达 李旭

“身生荔岭,名重燕京,香邑文人首选;试捷南宫,勋铭西粤,黄都科甲先声。”珠海荔山村黄氏大宗祠“垂裕堂”内,一副对联述说着族人黄錀的故事。

黄錀是香山建县以来第一个进士。他为官后,清廉能干,广受赞誉。他的事迹对后人影响深远。数百年间,荔山黄氏人才辈出,光耀门楣。

如今,珠海荔山村黄氏宗祠建筑群 (含黄氏大宗祠、月轩黄公祠、黄氏名贤祠)恰似一位历史记录者,诉说着黄氏先人的历史。



寒门苦读成为香山首位进士

荔山村位于珠海市西部,乾务镇境内,于明朝洪武年间立村。因村里种植荔枝,故称荔枝山,后简称荔山。黄氏后人黄恩浓介绍,荔山村已有近600年历史,黄錀则是荔山始祖黄隆的第三个儿子。

根据《黄錀传略》(黄华兆 撰)记载,黄錀出生于1444年,字世美,号香山主人。他年少聪颖,幼怀大志。《香山诗略》里也记载有关于黄錀的故事。“相传公(指黄錀)少时家贫力农,一日于途际逢某官,仪卫甚盛。公问人曰:‘此何为者?’或曰‘官也’。公问何以能官,或曰:‘读书耳。’于是遂发奋力学,成进士。此事县志不载,或恐其诞也。然村氓妇孺,人人能道及之,皆指为公佚事,姑记之以为贫而好学者劝。”

黄錀年稍长以一介耕田出身之青年农夫身份,克服种种困难,远赴江门求学,拜一代大儒陈白沙为师。陈白沙原名陈献章,字公甫,别号石斋,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被称为“一代大儒”“岭南一人”。他在宋明理学史上是一个承前启后、转变风气的重要人物。

黄錀勤奋好学,加上又有恩师悉心栽培,学业大有长进。明朝成化元年(1465年),黄錀考中举人;成化十一年(1475年),黄錀金榜题名,考中进士。黄錀从家乡出发赶考时,曾写下一首七言律诗《初会试北上经过本都各村口占》:一轮明月照江湾,举目濠涌咫尺间;东澳波涛渔艇去,南村烟雨牧童还。斗门洞阔龙归易,梅角山高虎跳艰;借问状元何处是,往来人报荔枝山。可见其雄心与壮志。

黄錀奋起清寒,成为了香山建县以来的首位进士,也实现了当时孤族寒门“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

为官清廉堪称一代明贤

黄錀为官后,为能吏,为廉吏。《黄錀传略》记载,黄錀踏上仕途后,足迹遍及江苏、江西、广西等地,历任南京大理寺左评事,广西按察使司佥事、江西按察使司分巡南昌道、广西按察使司副使(正四品官)等职。

在南京大理寺左评事任上,他断案精准,所经审案件无一错案,受上司及百姓赞誉;在广西任职期间,黄錀凭借卓越的文韬武略,善用兵法,率兵纵横于南宁、桂林、郁林、博白、柳州等地以及十万大山之间剿匪,成功剿灭多股为患多年、经前数任官吏剿而不灭的顽匪、悍匪,平暴安民,功勋卓著。当地百姓为表达感恩之情,特塑造黄錀像供奉于祠宇内,世代敬拜纪念。由于黄錀剿匪之功显赫,被上司举荐升任广西按察使司副使。

明代名贤、香山籍著名学者黄佐这样评价黄錀:“錀持宪谨恪,与人诚信慈厚,人乐用命,巢寨多所招徕。东广兵疲于西寇,赖数年在军抚恤,民由是得之。”

黄錀不仅在官场表现卓越,同时也是一位诗人。从黄錀诗作中,屡见其东篱之思,东山之意,孤山之情,是一位本色的诗人。清末《香山诗略》录其诗七首,多清雅高逸之作。如《送东野兄南归有怀父母兄弟》云:“家国独嗟千里远,江湖谁念一官贪?何时拟著东山屐,醉倒松花酒几樽。”《广西臬篆卸任舟中寄别僚友》云:“风波不阻船归路,鸥鹭相望吏隐身。平地已非前日险,宦囊仍是旧时贫。”

因长年为国征战,积劳成疾,明朝正德元年(1506年)十二月十九日,黄錀病逝于广西宾州兵备府,享年63岁,后归葬于斗门乾务镇蛤婆岭上。


家族名人辈出光耀门楣

黄錀成为珠海斗门及邻近地区耕读文化的先驱,他的事迹鼓舞和带动了斗门各乡有志青年发奋读书,相继涌现出一批又一批通过读书成功改变命运的文人学士,对当地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和。

《黄錀传略》记载,繁忙的公务之余,黄錀虽远在他乡,但对家乡荔枝山的深厚情谊始终不变,贡献良多:仿照其任职的广西按察使司衙门样式在家乡倡建黄氏大宗祠;勤修家书不断鼓励族中子侄好学上进,以期科场折桂,为家乡的书香文化传统打下良好坚实之基础;常邀兄弟子侄赴其任职的地方远游,增长见识;首修《荔枝山房黄氏垂裕堂家谱》,亲撰《荔枝山房开族黄氏家谱序》。这本珍贵的家谱,成为荔枝山房(荔山房)黄氏记载家族传承的重要谱牒。

1862年,荔山始祖黄隆第五子月轩(黄錀的弟弟)的后人黄槐森高中进士,殿试中被钦点为翰林,后官至广西巡抚,成为荔山黄氏光宗耀祖的另一榜样,也是史上珠海地区走出的第一位巡抚。黄槐森为官40年,深得皇帝赞许与宠信。其原配夫人邝氏亦被加封为正一品夫人。值得一提的,黄槐森特别关注教育发展,创办了包括和风书院(现斗门和风中学)、“广西体用学堂”(广西大学前身)等众多书院学堂。

与黄槐森同一时期,还有一位黄氏明贤与其并称“伯侄翰林”,他就是中国科举史上首位百龄举人黄增庆。黄增庆,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六朝,无数次进入考场,屡试不中。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黄增庆终于考中秀才。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100岁的黄增庆中了举人。又一年,101岁的黄增庆千里迢迢跋涉到京参加会试,考官劝慰再三,他苦笑着道:“百岁蹉跎,内心惭愧耳。”皇帝知道了这件事后,钦赐国子监司业。黄增庆103岁逝世后,咸丰帝为其敕建“百岁京堂”石牌坊。牌坊正面对联为“崖海行千波,光涵荔岭;熙朝隆百代,秋晋槐堂”,背面对联为“大德享大年,恩承玉陛;寿身兼寿世,艺讲琼林”,牌坊额正中赐字“百岁京堂”。

除了文科进士、举人之外,珠海史上首位武举人黄允芳、第二位武举人黄胤芳也均出身荔山村。从明朝到清代,共有17位黄氏族人在科举考试中取得功名,在黄氏大宗祠竖立功名碑。时至今日,荔山村民依旧保持着祖先崇文尚武的优良传统。



宗祠建筑群留下宝贵遗产

黄錀考中进士后,为光耀门楣,在荔山村选址修建黄氏大宗祠。根据《黄氏垂裕堂家谱》记载,起初的祠堂群系用蚝壳所建,是参照当时广西按察使司的衙门形状建设的,三进三间,前低后高,呈“懒猫伸腰状”。

到了清朝光绪十五年(1889年),黄槐森与兄黄德森倡议重建黄氏大宗祠。重建后的祠堂为三座,成一字儿排开,东至西依次为月轩黄公祠、黄氏大宗祠、黄氏名贤祠,组成荔山村黄氏宗祠建筑群 。

史料记载,荔山村黄氏大宗祠重建于清同治至光绪丙子年间(约1862年-1876年),是该村明代进士黄錀和清代广西布政使黄槐森的家族宗祠。三间三进,中轴线左右对称,祠前置石狮一对,后有围墙,右侧巷道有水井一口。抬梁与穿斗混合结构,硬山顶,博古脊,石脚青砖墙,绿釉瓦当滴水,虾公梁上置石狮子。祠内外有石雕、木雕、灰塑、壁画等饰物。

荔山村月轩黄公祠始建于清光绪丙子年间(1876年),三间三进,祠前置石狮一对,后有水井及夯土墙。硬山顶,石脚青砖墙,后堂锅耳山墙,抬梁木架构,绿釉瓦当滴水,花岗岩石门框。石匾额阴刻“月轩黄公祠”,匾额由同治壬戌状元徐郙书题,祠内外有石雕、木雕、灰塑、壁画等饰物。

荔山村黄氏名贤祠祀黄姓历代贤人而建,迁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三间三进,祠前置石狮一对。抬梁与穿斗混合结构,硬山顶,博古脊,石脚青砖墙,绿釉瓦当、滴水,雕花封檐板;虾公梁上置石狮子,石雀替、石包台,祠内外有石雕、木雕、灰塑、壁画等饰物;祠堂右侧有夯土墙附祠。


珠海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周永燊介绍,黄氏大宗祠建筑群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建筑群气势雄壮,祠内外保存有石刻、木刻、砖雕、灰雕等多种饰物,是岭南祠堂文化的优秀代表。

周永燊举例,放置祠前的6只神态各异的石雕狮子不仅精美,也很有讲究,“有一对直头狮子十分特别。过去石狮子一般都是侧头的,只有二品官员的家祠才可以放直头狮子。等级较低的官员,见到直头狮子,要下马下轿,以示尊重。这也反映了黄氏大宗祠的重要地位”。


黄氏后人黄恩浓告诉记者,黄氏大宗祠建筑群在20世纪50年代后做过学堂、合作社,曾破败不堪。后来,政府组织专业力量对其进行维修,恢复清代风格。

周永燊介绍,黄氏大宗祠于2008年6月被核定公布为斗门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5月被核定公布为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被核定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