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Celebrity 岭南人物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蔡克振:成功不必在我,乐当漆画艺术“摆渡人”
来源:羊城晚报 云上岭南 作者:周欣怡 朱绍杰 孙旭歌 发表时间:2023-09-21 08:07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欣怡 朱绍杰 孙旭歌

9月22日,由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主办的“广东文化人物系列展览”之《为了周总理的嘱托——蔡克振的漆画艺术》展览将在广州二沙岛岭南会展览馆2楼至5楼举办。

该展览是主办方每年举办的“广东文化人物系列展览”第14年展,将展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著名漆画家蔡克振丰富多彩的艺术人生,展现他对中国现代漆画艺术创作与发展的突出贡献。展览包括蔡克振的漆画、书画及油画作品58幅,其学生及后辈的漆画作品17幅,将展至10月22日。

肩负周总理的嘱托,1963年,蔡克振被国家公派赴越南河内美术学院研习漆画艺术,至今已是他从事漆画创作与研究的第60年。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漆画家,还是漆画教育家,是中国漆画的重要推动者。但他以“成功不必在我”为座右铭,谦逊地表示自己只是一名“艺术的摆渡人”。

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会长吴小茜在展览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蔡克振是一位具有深厚家国情怀的新时代文化工作者,是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实践者。他对我国现代漆画艺术的贡献值得被尊敬和铭记;他为人忠诚,为艺术事业终生奋斗、作育英才的无私和奉献精神值得赞美歌颂,他的精神对年轻一代漆画艺术家有楷模和典范的作用。

展览展出之际,我们拜访了92岁高龄的蔡克振先生。如今他与老伴同住在一家养老公馆,身体健朗,讲话中气十足。他告诉记者,现在经常画国画、写字,参加院里的文艺活动,晚年生活充实而惬意。

求学越南,与漆画结缘

蔡克振于1955年毕业于中南美术专科学校,曾在1963年至1966年留学越南河内美术学院漆画专业,长期从事漆画创作和美术教育工作。曾任广州美院附中教导主任、工艺系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漆画艺术委员会主任、广东省美术家协会漆画艺术委员会主任。

早在20世纪中叶,越南现代漆画艺术已逐渐成熟,同时迈出国门,享誉国际。

1962年,“越南磨漆画艺术展览”应邀在北京和上海举行,轰动中国美术界,也引起了周恩来总理关注。他感慨:“东方漆文化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越南将它发展为反映现实生活的漆画。我们应当派人去学习和研究,将我们自己的传统发扬光大。”于是,肩负周总理的嘱托,时任广州美术学院附中教导主任的蔡克振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师朱济二人,被选派赴越南学习漆画,成为越南高等美术学院漆画科研究生。

蔡克振师从越南著名磨漆画家黄积铸先生,也受到我国著名漆艺家沈福文的影响。老师们从越南现代磨漆画思想技法、中国现代漆画的传承开拓以及中国传统漆工艺的历史研究等不同面向,给予了他实践的引导与精神的滋养。

留学越南三年的所见所闻深刻影响并造就了蔡克振的创作和人生。他将越南磨漆画艺术在工艺上的前沿性与思想上的现代性,引进到新中国美术教育体系,以促进和发展民族的漆画艺术。

努力不辍,提升漆画艺术

广州美术学院是全国最早开办漆画专业的学校之一,1972年开始招收漆画专业的学生。由于漆艺复杂,须长时间苦练方能掌握,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全国范围内做漆画的仅20余人。

改革开放后,艺术创作的繁荣使漆画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机会。1979年,在“庆祝建国30年全国美展”中,蔡克振的作品《百合花》和乔十光的《泼水节》两幅漆画作品参展并获奖,后来都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80年蔡克振与卓德辉合作,为人民大会堂广东厅创作了一幅大型漆壁画《葵乡》,表现出郁郁葱葱的南粤风光。在那个年代,为探索巨幅漆画开了先例。

1986年,北京中国美术馆第一次举行全国漆画展,此次漆画集中公开亮相后,喜欢和从事漆画的人逐渐增多。

蔡克振在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漆画近三十年,从未停止对漆画现状的分析与反思,在他的带动下,广东的漆画创作日渐活跃。2001年,中国美协漆画艺术委员会成立,70岁的蔡克振被推选为主任。同时他还兼任广东省美协漆画艺术委员会主任。此后的十年间,蔡克振在全国各地组织展览、开办高研班,指导并培养出一批漆画界优秀人才,提升了漆画在艺术领域中的地位。

中国著名国画家、版画家刘伦这样评价蔡克振:“对面临衰落的中国漆艺,他在教学和科研上起了再生的努力。他热心在各地与有关部门开办漆艺培训班,使我国漆艺队伍得到扩大,后继有人。成绩显著。”

漆艺家沈福文则认为:“他以沉着而鲜明的色彩,坚实而轻灵的造型,开展着自己艺术的广阔前景。观其近年作品,浓郁的漆色更加令人愉悦,为我国漆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2019年,蔡克振将其创作的漆画作品及大量珍贵画稿几乎全部捐赠给广州美术学院收藏,为当代中国漆画研究和教育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艺谈·

艺术要“成教化,助人伦”

羊城晚报:人民大会堂广东厅的壁画《葵乡》是您创作的作品,请谈谈当时创作的过程和心境?

蔡克振:1979年,人民大会堂广东厅需要一幅壁画。受到广东省政府的委托,时任省美协主席黄新波要我来负责。他提出要突出广东特点和南粤风光。年轻的卓德辉老师协助我去新会收集素材,后来创作了《葵乡》。耗时一年多,在阳江漆器工艺厂的领导和职工们的帮助下完成。这个作品为探索巨幅漆画开了先例。

再比如《报春》这幅作品在日本、苏联都很受欢迎,它表达了在打倒“四人帮”以后,全国人民的心情像春天一样明媚。在我看来,一幅画要有内在的思想和含义,要表达作者和时代的情感。

羊城晚报:您觉得当代漆画发展有什么问题需要注意?

蔡克振:现在中国绘画界还存在着帮派门户的观念,这是让我内心最不好受的。我再三对学生们强调,画画是为了艺术,为了表现老百姓的喜怒哀乐,是为人民服务的,不是为了个人功利。

漆画的技法较为复杂,不少做漆画的人会花很多精力去对付技术上的问题。但作为一个画种,我认为漆画还应该要反映人民的生活。艺术要“成教化,助人伦”。技术值得研究,但把脑子全放在技术上,不关心画得美不美、人民喜不喜欢、能不能看懂,那是不行的。漆画一定要有思想,要让人民喜爱。实际上,中国漆画是在最近这几十年才注意到要表现生活、与时代结合。广东漆画应该算是走在前列的,在观念上比较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