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绍杰 通讯员 陈雨晴
视频/受访者提供
今年,著名艺术家许钦松集中创作了十幅四尺整纸的水墨系列作品。日前,许钦松以其中两幅作品——《溪谷新晴》和《新月》为例,向羊城晚报记者分享他的创作心得。
许钦松,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他从事美术创作将近五十年,创作了许多享誉海内外的优秀作品。他笔下的山水,既讲究大气象、大境界、大笔墨,又将国家发展大局融入其中。
这幅《溪谷新晴》和我以往的作品有不同的感觉,即一眼望去并没有太多的山对视线进行阻挡,没有了以往山峦层叠之感,而是呈现了一个非常开阔的溪谷场景。
这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也正对应了“新晴”所带给人的雨后清凉与舒心的感受,同时也是对新时期粤港澳地区文化建设的新期待。
在一幅画面中,位置的经营是取势达意的基础,如唐张彦远所说“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而如何突破单一的传统构图模式,拓展中国画构图的空间也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在这幅画面中,我主要结合了平远与以溪流为引导线的S型构图,既体现出一种开阔,也有利于意境向远处的延伸。
我把最重的墨色放在了溪流的左边山束处,山下的峡谷平原则以淡墨与小苔点渲染,溪水以留白来呈现,深处则以多处“布白”与“虚实对比”来体现云雾缭绕之感,在立面、平面以及纵深等空间的走向衔接处都做得很干脆清晰,画面的前方则用重色的山石压住画面,以达到一种既有节奏感也有平衡感的画面效果。
中国山水画家向来注重以有限的视觉形象来表现无限的画外之音与景外之意,意境的有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作品的成败。
我的另一幅作品《新月》呈现的是夜晚月色下的瀑布景象,画面整体的色调比较暗,在天空与山体的描绘部分我都用较重的墨色,并以较为绵密的笔触进行处理,而月亮、江水及前方山石的外轮廓部分则留白,突显了夜之深与月之亮。
而夜晚的静谧也与流下的瀑布形成了动与静的对比。站在画前似乎可以听到很安静的深夜山里传来的瀑布声,想象到水雾飘升的湿润感。
这两幅作品都很好地融合了自然物象和我的主观精神情感,通过“虚实相生”“动静相伴”的结合,以实在的物象描绘我们无法看见、无法听见的东西,调动观者的想象,传达物外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