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Masters’ Talk 名家说岭南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名家说岭南·温朝晖画作】青榄方熟能醉否?
来源:朝晖书画世界 作者:温朝晖 发表时间:2023-09-04 14:30

南宋末年,客家温氏一脉南迁至嘉应州长乐县登云村。此处远离城市中心,八山一水一分田,道路交通和生活生产条件十分艰苦。可能祖先主要是因为出于安全考虑,这里基本与外界隔绝,温氏得以在此地繁衍生息,如今此脉温氏已多达十几万之众。在距离村子8里左右山路的山上,有一个海拔约为500米、小地名叫做岐竹塘的地方,笔者的父亲和祖辈便是生活在这里。

祖父祖母乃本分农民,起早贪黑,靠自己双手操持家业,开垦荒地,种地养殖,建造房子,生儿育女。父亲便是从这里出发,走南闯北,打完了鬼子,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沧桑,最后还是回到了这里,与祖父一样,喜得高寿善终。

在笔者打有记忆开始,便知道屋前左侧有一棵高大的橄榄树,果子是青榄。听父亲说过,这树有故事。说他小时候有一天早上,太阳刚刚升起,见到有一只很漂亮的鸟,通体白色,拖着长长的的尾羽,叫声宏亮悦耳。此鸟飞过屋前时连叫三声,从嘴里吐下一颗果核,正好掉在屋前左侧泥土里。第二年春天,那里长出了一棵小树,祖父说是橄榄树,于是施肥浇水,小树逐渐长大了。1933年在父亲离家外出考取功名的时候,祖父曾指着此树说:“以此树为证,我的子孙以后无论走多远,都一定会平安回来看我的。”后来,还真是这样,几代人对这片乡愁永存于心,不管千里之遥,过年过节,都会回来,一家团聚。

这棵橄榄树历经差不多80载,风吹雨打,一直郁郁葱葱,每年都硕果累累,果大质优,甘鲜可口,嚼之无渣,还可炖汤食用。人们都说这棵树好,尤其是潮汕人,更是当成宝贝对待。但随着树的长成,却一直向北倾斜,仿佛是在等候着家人们回来。前几年,笔者在建造房子的时候,把地基缩小了些,地下室转了一个弯,特别把这棵树完美地保了下来,还用两根锌铁棒支撑着,避免大树继续倾斜,冬天还在树身下部刷上白灰防虫。如今大树依然生机盎然、直插云天,站在三楼的天台上,伸手便可摘到果子。

乡愁记忆,应该是存留每个人本心的普遍价值,无数的乡愁记忆汇聚成为爱国爱家的伟大情怀。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如果是逆向而为,阻隔了这些情感的存在与表达,未来也必定不再美好。

“ 回家的路短,出去的路长!”无论身在何方,每年的中秋前后,笔者都会打电话回去,问问门前橄榄果子结得怎么样。如今,又到了橄榄果实成熟的季节,笔者真的很想回去看看,邀三五好友,摘果为乐,诗酒趁兴,不亦乐乎!可惜俗事缠身,尚不得脱。于是,铺开宣纸,研墨挥毫,作画一幅并题诗于画上以抒心意:“江海平波越从头,呜泉出涧见轻舟。远游近悦诗风里,青榄方熟能醉否?”


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

——现代文人画家温朝晖简介

温朝晖,男,硕士研究生,1968年出生,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人,现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澳门画院荣誉副院长、广东中国画学会理事、广州画院特聘画家、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第二导师、私立华联大学创新创业导师,原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巡视员,长期从事文化行政管理工作。

他师从岭南画派高剑父的高足、著名山水画家孔宪明教授,数十载如一日,师法自然,博采众长,诗书画兼修,深得中国画的笔墨精神和岭南画派的真髓;同时,他将扎实的文化功底、长期的文化阅历、丰富的生活体验融会于艺术创作之中,特别是在弃官从艺之后,笔墨纸砚不离身,搜尽奇峰打草稿,致力于追求艺术的自由王国,形成了与众不同、内涵丰富、气韵华贵的艺术风格和语言,成为了学院派与文人画相融合的一位不可多得的现代文人画家,多次举办个人展览和出版画册,参加过国内外不少重要展览,其作品深受业内的好评和人民群众的欢迎,被不少机构和个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