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新闻作品入教材,是在课文和新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旨在培养学生的新闻素养。同时,这些作品记录了里程碑式的人物和事件,影响和教育着一代代人,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时代需要的人才提供精神引领。
8月20日下午,“什么样的新闻能成为课文”主题沙龙暨《课文背后的新闻故事》新书发布会,在2023南国书香节琶洲主会场举行。著名作家、新闻理论家、国家新闻出版署原副署长、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梁衡,新华社研究院《中国记者》杂志执行总编辑张维燕,人民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黄强,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朱于国等出席此次活动。执信中学琶洲实验小学的同学们也来到了现场,见到教材课文背后的作者爷爷,纷纷激动不已。
新闻被收录到课本中,成为了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不仅承载了父辈乃至祖辈的读书记忆,还刻画着他们记忆中语文课本的模样。圆桌沙龙上,与会嘉宾共同回忆了这些经典作品,并分享自己的课文背后的新闻故事,引起了在场观众的共鸣。
我与人教社的缘分要从《晋祠》说起
40年来,梁衡先生的10篇作品入选了不同时期的人教版语文教科书,《晋祠》《青山不老》《壶口瀑布》《跨越百年的美丽》等脍炙人口的名篇,伴随着人教版语文教材影响着一代代学子。他在分享课文背后的新闻故事时说道,1982年,他还是光明日报驻山西的记者,写下《晋祠》发表在光明日报上,没想到能够被收录到语文教材当中。梁衡表示,《晋祠》严格遵守了中国古典文学的传统,自己曾经的语文老师告诉他,当年韩愈在写文章的时候,会把司马迁的文章拿出来读一读,想借司马迁的“一口气”,也就是所谓的神韵。自己深受启发,到自己拿起笔写文章前,也要把朱自清的名篇读一遍。
被问到认为这本书的受众应该是哪些时,梁衡先生深有感触地表示《课文背后的新闻故事》已经具备了成为历史文物的价值。首先,年轻记者应该成为这本书的第一受众,这本书将教会他们如何写历史,如何对历史负责。其次,高校新闻专业的学子也应读读此书,可以学会如何进行新闻写作。再是,在校的小朋友们可以通过这本书学习中国的历史,感受我们伟大祖国的时代变迁。
此外梁衡先生还认为,《课文背后的新闻故事》一书记录下了课文背后生动的新闻故事,意义深远,是新闻界的一个新地标。
新闻如何进教材:一见钟情,不忍舍弃
朱于国作为部编语文教材分册的主编,在沙龙中谈到了新闻进教材的几点要求。第一,新闻进教材必须是国内外的大事件,格局高,立意高,例如《别了,“不列颠尼亚”》一篇通过描写英国从香港撤军的场面,有助于让读者感受到香港回归的正面意义,激发读者的爱国主义情怀。第二,人文俱佳,文质兼美,文字要干净利落,但又不乏文学的笔法。第三,为时代发声,为时代立言,能够给读者带来积极的正能量,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等。
被问到新闻课文对语文教学和学习有哪些帮助时,朱于国说道:“我们的教材中有人文、科技,还有祖国的壮丽河山,教材不仅仅是教材,更是时代发展变迁的缩影。新闻进入课文,对于学生的写作尤其是成为记者有很大的帮助。学生还可以和家里的长辈一同阅读课文中的新闻,正是与父母沟通、增进代际之间交流的好机会。”
朱于国先生还认为课本吸收新闻,新闻成为课文,这两者的结合,是基于它们一些共同的理想和目标,才能成为志同道合者。《课文背后的新闻故事》把这样的理想和目标集中地呈现了出来。
这也是一本抢救出来的历史
作为《课文背后的新闻故事》策划、执行之一的张维燕称这本书为“抢救出来的历史”。其实在他们编辑采访时,书里某些篇目的作者已经去世了。
“《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是多年一直在教材当中的文章,作者孙世凯在我们做这本书的时候就已经去世了,但是我们想知道这篇文章背后的故事,特别幸运,我们找到了他的家人。我们了解到,他的子女把他的文章编成了一个册子,其中正好就有这篇文章,里面详细地写到了这篇文章是如何构思的,有三个方案,是按照从破土动工到完全竣工的时间顺序来写呢,还是写雄伟的人民大会堂诞生过程中的几个重点呢,还是以一个参观者的角度来写呢。反复比较三个方案后,作者最终决定以参观者的视角把整个作品写下来,以读者为中心,读者是上帝,打动读者才是最重要的。”
张维燕还向观众讲述了《课文背后的新闻故事》的编创背景:为了更好地研究和留存经典新闻作品在70余年新中国教材建设史中的参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新华社研究院《中国记者》杂志一起策划了《课文背后的新闻故事》。人教社编辑梳理了历套语文教材,精选38篇作为课文的新闻作品,还原老教材的页面。书中有超过200幅珍贵的教材封面及课文页面图片。《中国记者》杂志则采访相关作者和人物,探寻这些新闻作品是如何写成的,讲述这些作品背后的精彩故事。因此,这本书史料价值与阅读价值兼具。
最后,执信中学琶洲实验小学的同学们与现场嘉宾合影并签名留念,此次活动圆满结束。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云 实习生 刘语陶
图片 | 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