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楊苑瑩
在順德,每年正月廿六的「觀音開庫」民俗活動尤為隆重。2013年,順德民間信俗(觀音信俗)還被列入廣東省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說到活動舉辦最鼎盛的地方,就不得不提容桂白蓮池觀音堂。2月15日至16日,2023年容桂「觀音開庫」民俗活動闊別三年熱鬧回歸。回歸的不只是民俗活動,還有人們高漲的「借庫」熱情。現場到底怎麼個熱鬧法?不妨跟隨羊城晚報記者的腳步,來一場沉浸式的遊玩吧。
溯源典籍
延續千年的省級非遺
正月觀音寶庫開,祈福風車遍地轉。每年正月廿六,順德的觀音廟宇便是最熱鬧的地方,人們在這裡舉行觀音信俗活動,尤以容桂觀音堂、龍江紫雲閣、勒流連杜村三地為盛。而容桂白蓮公園觀音堂舉行的「觀音開庫」民俗活動最為悠久,每年參加「觀音開庫」的人數多達25萬多人次。2013年,以「觀音開庫」為主的觀音信俗被列入廣東省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觀音開庫」顧名思義就是觀音廟裡大開金庫貸款助民。據了解,當日各路信女善男奔赴觀音堂,從子時(夜晚11點到凌晨1點)起,四鄉善信以及海外鄉親舉風車、風鈴、花燈和特製「觀音大香」,搶頭炷香,向觀音祈禱「借庫」(粵語中庫與富同音),可保佑其財運亨通,拜畢點上大香,帶上風車、吉祥物回家。
翌年,人們先進行還庫,即返還去年借庫的本金及利息,之後再進行借庫,祈福新一年的財運。崇商重諾的廣府人對待觀音也一視同仁。在觀音開庫期間,白蓮公園燈火通明,人群摩肩擦踵,凌晨的人流比早晨更多。其中,有來自順德各鎮各村的,有來自周邊南海、禪城的,還有廣州、中山、新會等地的,更甚者遠及港澳、星洲、南洋等。
這項活動緣起何時呢?這就要講講具有千年歷史的白蓮公園觀音堂了。在容奇大橋南岸有一座環境優美的白蓮公園,歷史悠久的觀音堂和白蓮池就在園內。據記載,觀音堂和白蓮池均建於南宋,堂內石碑上載:「觀音堂建自南宋,迄今近千年,吾鄉神廟無有先之者……本廟從前代有重修,類皆舊規模而已。」而白蓮池的由來,當地老一輩村民口中流傳着一個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年輕人每年都把紅蓮種子扔進這片池子里,結果都長出茂密的白蓮花,因而當地人都叫這個池子為「白蓮池」。
觀音堂原是一間加上有蓋天井才三進深的小廟宇,據《容奇史話》記載,舊時觀音堂廟牆用殼砌成,後來才改用磚頭建造。明清時期曾經歷過4次重修,到了20世紀80年代,旅港鄉親胡錦超捐資25萬港幣,把小小的觀音堂和蓮花池擴建成白蓮公園。現在的白蓮公園於2019年啟動改造,由世界傑出華人、中國建築大師、「順德地標之父」梁昆浩先生設計,工程更是籌得社會熱心捐贈1100多萬元。目前,公園已擴建為佔地13800多平方米,集休閑、遊樂、展覽多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園林。
直擊現場
超過20萬人次參與祈福
闊別三年,容桂「觀音開庫」在大家的期盼中熱鬧回歸。回歸的不只是民俗活動,還有人們更加高漲的「借庫」熱情。今年,活動開通線上、線下售票方式,方便市民提前購票,預計參與人數超過20萬人次。
2月15日晚上8時30分,容桂白蓮公園外,叫賣聲、談笑聲、風車聲交織着,人們帶着期盼快步走來。在白蓮公園入口處,立着「金銀滿屋」「福星高照」的吉祥兔裝飾板前,不少市民駐足留影。東北的季阿姨與家人專程前來體驗容桂特色民俗活動,季阿姨的姐姐已在容桂生活十多年,今年專門帶着她在順德過年,感受不一樣的熱鬧。「今天感覺很熱鬧,很有趣。我剛剛祈福希望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希望祖國繁榮昌盛。」
跟隨指引一路走向觀音堂,記者看到,路上的市民都拿着風車,臉上帶着幸福的笑容。
此外,還有不少市民帶着比人還高的祈福香、生菜。中山的周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他告訴記者,他與家人四五年前曾體驗過容桂「觀音開庫」,覺得十分熱鬧,知道今年重開的消息後,便帶着家人驅車前來祈福。
記者在現場看到,本次活動還設置了祈福牆和許願箱,讓來到現場的市民遊客可以書寫心愿。許願箱前有兩名身穿紅色馬甲的小哥,他們是本次慈善義賣活動的志願者,負責義賣心愿卡。「心愿卡2元一枚,代表着一份微小的愛心,有些好心人買了卡還會多給一點做慈善。」當晚,容桂慈善會在活動現場共設了三個義賣攤位,除了心愿卡,他們還為前來祈福的遊客準備了風車、蓮花燈、鮮花以及各式各樣精緻而富有寓意的祈福信物。「來到這裡的人都秉承着樂善好施的心態,在祈福的同時為慈善事業出一份力。」容桂慈善會志願者李小姐表示,義賣所得款項將用於幫扶困難家庭、救助困境兒童等。記者了解到,今年有超過100位志願者參與,他們有的來自容桂,有的來自順德,還有來自香港的鄉親。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觀音開庫」活動創新舉辦「生cai薈」創意市集,搭建起集非遺、文創、美食、時尚等元素於一體的沉浸式消費新場景,帶給市民更加豐富多元的文化體驗和消費體驗。據了解,市集設有近30個攤位,既有非遺文化、老字號品牌展示,也有特色文創產品展銷,更有挑動味蕾的「深夜食堂」。與此同時,容桂多個銀行機構、商圈、旅行社紛紛推出優惠活動,帶動消費市場加速回暖,提振消費信心,促進消費潛力持續釋放。
以食會友
生「菜」之道「食」亦有道
作為世界美食之都的順德、中華美食名鎮的容桂,美食盛宴自然少不了。《順德縣誌》中記載:「迎春日……啖生菜、春餅,以迎生氣。」順德人一直有在春天吃生菜的習慣,以表現新年迎生氣。到了明末清初,生菜與「觀音開庫」民俗不斷融合,「生菜」因在粵語中發音與「生財」一致,吃生菜逐漸演變成生菜宴席以祈求財運。
300多年前,在觀音廟附近人們搭起棚屋,香燭、飲食攤檔數不勝數,不少人在棚里徹夜「打邊爐」「食生菜」,後來逐漸發展成為「生菜會」。據《順德廟會》記載,這些生菜會上的食客都是自由組合的,有的是街坊鄰里,有的是親朋好友,數量不固定,二三十人、七八十人也是常有的。這「生菜會」必然要吃生菜包。生菜包主要以鮮嫩的生菜葉為包皮,以蝦米、粉絲、蜆肉、咸酸菜等為包餡,以酸醋醬油為佐料。每樣食材都寄託着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好比生菜寓意生財,蜆肉表示顯貴發達等。此外,八寶羅漢齋、花洲三杯雞、椰香甜糯米飯等都是生菜會常見的菜式。
現如今,生菜會逐步融合了祈福、文娛、慈善、夜經濟等元素,人們在煙火繚繞中、在觥籌交錯間把話生活、暢談未來。2022年,由容桂街道辦事處文化站申報的「生菜會」入選順德區第九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生菜會作為容桂大型傳統民俗活動,每年吸引着大批本土與海外鄉親參與,逐漸成為聯誼的載體、行善的平台。同時,自2022年以來,容桂餐飲行業協會聯動各大餐飲店推出生菜會宴席套餐,廣泛參與容桂祈福生菜會傳統民俗。讓市民朋友們可以不受地域、時間、天氣影響,愉悅地參與生菜會。
今年,容桂餐飲行業協會40多家會員單位共同參與開展的「容桂祈福生菜會」生菜宴。僅在活動當日就已筵開300多席,3000多人齊聚容桂大啖生菜包、品非遺美食,祈求新一年人財兩旺、五穀豐登。
歷久彌新
「民俗+慈善」賦予非遺節日新內涵
時至今日,延續千年的「借庫」已被時代賦予新內涵。人們在用最真誠樸實的方式,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提振信心、奮勇向前的同時,也用最純真的善意,為幫扶弱勢群體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民俗+慈善」的結合已有10年,其間,容桂慈善會攜手容桂敬老院、仁愛園、容桂伍威權庇護工場等七所福利機構,在「觀音開庫」期間舉辦「祈福行善」慈善義賣活動。慈善會還邀請容桂總商會、個私協、餐協等會員單位及個人會員、港澳鄉親一同參與祈福活動,維持慈善會與熱心公益人士的「黏合度」。
據了解,2019年義賣活動籌得善款約32萬元,其中約20萬元(未扣除活動成本前)撥入容桂伍威權庇護工場、仁愛園、敬老院等福利機構,用於開展助殘、助老事業,剩餘善款在扣除活動成本後的7.7萬元以作專款專項使用撥入「容桂困難家庭幫扶基金」。
在慈善元素的注入下,傳統民俗活動歷久彌新,不僅被賦予了嶄新的文化內涵,更向外傳遞着「樂善容桂」的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