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Masters’ Talk 名家说岭南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名家说岭南·董兴宝】苏木故事——外国人笔下的岭南风土人情系列(76)
来源:羊城晚报-云上岭南 发表时间:2025-06-25 16:35

“前来的佛朗机,带着他们本地的胡椒、苏木、象牙,麝香油、沉香、檀木和香料与我们的边民贸易。他们的价钱特别便宜。他们每天都消耗从我们百姓那里得到的吃喝供应,如大量的米、面、猪和鸡。他们为食物付出的价钱比一般的多两倍,因此我们的边民乐于从市集供应他们。”

这是葡萄牙巴洛斯和西班牙艾斯加兰蒂在其著作《十六世纪葡萄牙文学中的中国》中“导言”部分的记载,该部分资料引自中国国内文献。

在1521—1551年期间,抵达广东海岸的葡萄牙走私商,带来了国内“稀缺”的商品,且以“高价”购买本土产品,当地百姓和商人大多乐意与之贸易。

从上述记载可见,“苏木”是葡萄牙人带来的异域商品之一。其中“佛郎机”是当时广东人对葡萄牙人乃至欧洲人的称呼。

苏木究竟为何物?据《中国植物志》介绍,这是一种原产印度、缅甸、越南及东南亚等地的乔木。目前在我国云贵川及广东等地有栽培。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种看似普通的树木,自宋代以来便是我国重要的进口商品。

“当时广州是明朝市舶司所在地,是全国第一大港,也是唯一对葡萄牙商舶开放贸易的口岸。葡萄牙人虽住在澳门,但贸易的供求市场都在广州。葡商运往广州的商品,主要有胡椒、苏木、白银、棉花、象牙、檀香......”

这是《消失的铺路人-罗明坚与中西初识》一书的记载,罗明坚(Michele Rugieri)是最早进入中国内地长期居住的意大利耶稣会士,书中记载了葡萄牙商人将苏木输入广州的情形。

尽管苏木由葡萄牙人输入广州,但它并非产自葡萄牙或欧洲。德国学者贡德·弗兰克在其著作《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中指出,暹罗出口各种商品,尤其是大米、棉花、蔗糖、锡、木材、胡椒、小豆蔻以及贵重的奢侈品,如象牙、犀牛角、苏木、安息香、鹿皮和虎皮,还有铅和银。

再如,德国汉学家郭实猎于1831至1833年先后三次在中国沿海航行,在《郭实腊旅行记》中提及:每年二月、三月以及四月初,暹罗的糖、苏木、海参、燕窝、鲨鱼鳍、藤黄、靛蓝染料、棉花、象牙等物品吸引大量中国商人乘船前来,他们大多来自海南、广州、三饶(位于潮州府)、厦门、宁波和上海等地。

由此可见,当时的“暹罗”,即今泰国等东南亚地区,是苏木的重要产地,不仅葡萄牙等欧洲商人将苏木输入广州,众多中国商人也前往当地采购,足见这种产品在国内拥有旺盛的需求和巨大的市场。

作为一种乔木,苏木为何成为中国重要的进口商品?其用途究竟为何?

日本东京大学上田信教授在《海与帝国—明清时代》一书中给出了详细解答。

首先,商品“苏木”,属豆科称作苏木(学名:Caesalpinia sappan L.)的心材。这种植物多分布在热带亚洲地区,为常绿小乔木,高可达5-10米。苏木这个名称来源于马来语sappand。其煎后可做红色染料,还可作中药使用。

对照《中国植物志》,苏木的用途基本为染料和药用。

该书指出,苏木自晋代开始传入中国,且在中国、朝鲜、日本不会自然生长。曾随郑和船队环游东南亚的马欢在其著作《瀛涯胜览》“暹罗”一项中记载:“苏木如薪之广,颜色绝胜他国出者”,可见当时“暹罗”是苏木的重要生产国。

书中还提到,苏木是东南亚各国向明朝进贡的“头等商品”,在中国极受欢迎。按照明朝的规定,苏木核定时价大件为白银八分,小件为五分,平均为七分。

日本学者对“苏木”的记载及引用资料,亦得到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学系教授杨斌的认同。他在《全球史的九炷香:哪吒、龙涎香与坦博拉》一书中提到,降真香、沉香和苏木的主要产地为东南亚地区。中国旅行家汪大渊在《岛夷志略》一书中提及降真香和苏木时,也指出其主要产地及品质最佳者均在东南亚诸地。

据《中国植物志》记载,苏木心材入药为清血剂,有祛痰、止痛、活血、散风之功效。近年来人们还从苏木的心材中提取苏木素,用于生物制片染色。

时至今日,苏木仍有制药和染色的用途,难怪其曾为我国古代重要的进口物资。如今,我国南方地区已有种植,对苏木的需求不再依赖进口。

【名家简介】

董兴宝,山东潍坊人,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现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粤ICP备2024162512号-1 新出网证(粤)字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10522

版权所有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