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机遇澳门”主题采访团走进澳门科技大学澳科卫星科学与应用数据中心。“澳门科学一号”(以下简称“澳科一号”)卫星实时传回的数据,在大屏幕上动态跃动,勾勒出地球磁场的神秘脉动。
据澳门科技大学协理副校长、项目首席科学家、澳门空间技术与应用研究院院长张可可介绍,“澳科一号”作为首颗由内地与澳门联合研制的空间科学卫星,自2023年5月发射以来,已绕地球运行逾万圈,取得了多项重要科学成果。
“2024年底,我们发布了中国首个WM³(澳门世界地球磁场模型)实时四维地球磁场系列模型1.0版。”张可可表示,这是“澳科一号”卫星科学研究与应用的一项重大突破。
据悉,该模型充分整合了“澳科一号”卫星获取的高精度地球磁场数据,标志着中国在自主可控的实时地球磁场建模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WM³模型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可服务于地球深部结构、海洋探测与地球空间环境研究,还可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航海导航、资源勘探及智能终端等多个领域。
目前发布的实时地球磁场模型1.0版,是在“澳科一号”卫星高精度观测数据及其他有效地磁数据基础上,由项目团队自主研发核心技术、核心算法、核心软件构建而成。随着卫星数据的持续积累与技术更新,未来将不断推出更高精度、更新版本的地球磁场模型。
张可可透露称,“澳科一号”预计在轨寿命可达5至10年,项目团队已着手筹备“澳科二号”卫星,并力争于2027年发射。届时,“澳科一号”与“澳科二号”将组建起全球首个由极轨卫星与低倾角卫星联合组成的立体星座系统,实现高精度地球磁场与空间环境三维结构的全球观测,为全球科研和应用提供更强大支撑。
张可可强调,澳门独特的地理位置为航空航天科研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作为国家与国际交流的重要桥梁,澳门不仅能促进内地与西方科学界的深入合作,也在国家航天事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新闻知多D】
澳门科学一号卫星: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与中国国家航天局联合组织研制的澳门首颗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项目落户于澳门科技大学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3年5月21日16时0分,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将澳门科学一号卫星A星、B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成功。2023年11月28日,“澳门科学一号”正式投入使用。
文|特约撰稿人 梁源 记者 王漫琪
图|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