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曾柯权 通讯员 潮宣
当前的潮州,山水间跃动着发展的脉搏。韩江碧波映照着古渡新景,千年土楼彰显着历史韵味,全市各地鸣奏着农文旅交织融合的新业态……记者连日来走访潮州全市多地发现,在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生动实践时,潮州以生态为底色、文化为灵魂、产业为纽带,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在青山绿水间绘就城乡协调发展的魅力画卷。
韩水新韵,因地制宜打造生态游
潮安区归湖镇金舟村依托韩江生态资源,通过建设40.19公顷郊野公园实现转型发展。据工作人员介绍,该村近年重点挖掘“沿江风光、生态果林、田园景观”三大资源,引导村民规模化种植鸟梨、龙眼等经济作物,通过“旅游+”模式串联“食住行游娱购”产业链,规划形成水陆旅游观光轴及江岛风情旅游度假区、韩江水上旅游观光区、生态果园观光区三大产业发展片区,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在韩江另一端的江东镇,溪东种养专业合作社通过“农业+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探索出三产协同的乡村振兴路子。该社自2019年成立以来,依托1709亩连片复垦农田,建成广东省首个水稻机械精量穴直播技术示范基地,实施“冬季毛豆-水稻-马铃薯”轮作体系,将土地复种指数提升至200%。合作社负责人吴传生介绍,2021年合作社获评“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作为省级示范社,其“土地租金+务工薪金+分红股金”三重收益模式带动周边200余农户增收,借助新媒体营销实现农产品溢价超30%。未来计划深化“企业+合作社+农户”联农机制,以乡土风情结合数字农业,力争三年内带动区域乡村旅游年收入突破千万元。
山乡蝶变,山林写出“致富经”
在潮安区归湖镇凤东村,昔日的“空心村”摇身一变成为集观光、民宿、露营、茶座、研学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
近年来,该村依托发展需求、地域禀赋及特色资源,布局整体风貌提升、基础设施完善、特色产业优化等项目,成功引进投资额达1亿元的彩英坑(蔡东坑)文旅综合体项目“奇林逸居”乡村酒店,以点拓面打造具有乡村气息、岭南韵味的乡村酒店示范点。
据凤东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谢侨生介绍,该项目今年春节试营业以来,日均客流量超2000人次,带动当地村民就业30余人次,同时促进凤东村及周边村庄农特产品销售,实现增收,成为集文化、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热门景点。
近年来,当地还坚持产业为要,走出一条复合产业发展“路径”。多项引擎驱动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20年的70多万元提升至2024年的210.4万元。
古今对话,文化遗产焕发时代生机
在现代文旅项目蓬勃发展的同时,潮州的历史瑰宝也在乡村振兴中重获新生。
全国重点文保单位道韵楼以八角形土楼奇观,成为研学旅游热点。道韵楼是明万历15年(公元1587年)修建的古建筑,其所处的饶平县三饶镇位于潮汕民系和客家民系的交会处,因此在建筑风格上也呈现出潮汕、客家两个传统建筑体系相互融合的特征。2020年1月,当地投资2800多万元对其进行“修旧如旧”的修复,在历时4年完成多项修复后面貌一新,于去年春节逐步恢复开放。
而在石壁山风景区,摩崖石刻群与革命烈士纪念碑构成时空叠印的文化层。景区在7.5平方公里范围内融合自然与人文景观,核心区3.2平方公里内分布纳海楼、丽泽湖、雷音禅寺等景点,现存摩崖石刻群汇集赵朴初、饶宗颐等名家墨宝。
该景区以“粤东之胜景”著称,既有涑玉泉传说等历史积淀,又通过现代文旅建设焕发活力。半山腰观景平台可俯瞰凤江河畔风光,茶艺休憩区内品茗工夫茶,兼具山林野趣与城市记忆。2021年新增电视塔观海长廊等设施,形成自然景观与人文遗迹交相辉映的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