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华侨博物馆,串珠成链见证壮阔华侨史
作者:吴燕婷 朗读:侯玉婷
踏上台阶,走进广州华侨博物馆内,我仿佛跳进一艘即将启航的巨轮,穿越时光的隧道,陪着无数游子,在岁月的长河中缓缓前行。
博物馆不大,但内容丰富,通过几个主题,全方位展示了广府华侨的突出贡献。
从华侨史中可以了解到,国人移居海外,最早可追溯到殷商时期,到了唐宋移民规模进一步扩大。近代,中国人以国际劳工和商人的身份出现在国际移民舞台上,形成大规模的移民潮。
因唐朝对海外影响巨大,移居海外的中国人慢慢被称为“唐人”,清末后被称为“华侨”。这也是国外华人聚居地叫“唐人街”的缘故。
展厅里陈列着华侨们用过的各种物品,以及他们在异国他乡生活及工作的照片。其中有泛黄的家书,纸页已经脆薄,但墨迹依然清晰可辨:“父母亲大人膝下:儿在金山,一切安好……”字里行间,体现着华侨对故土的思念。
看着这封家书,我仿佛看见这位华工蜷缩在昏暗的船舱里,借着摇曳的油灯,一笔一画写家书的情景。
还有那些精致木匣子里,珍藏着跨越重洋的汇款单和信件。这些信件被称作“侨批”。“侨批”二字,承载着无数游子对故土的眷恋。他们在狭窄的街巷和拥挤的店铺,或理发,或修鞋……在异乡,他们学习国外知识技术的同时,也将中国优秀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比如教育、绘画、粤剧、武术、美食等。他们用家乡的味道、乡音和习俗,在遥远的土地上构筑起一座座“小中国”。
当看到侨胞们为祖国和世界作出的贡献,我内心震撼而感动。
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师、飞机制造家和飞行家,旅美华侨冯如,看到中国没有自己的飞机,便想办法在美国开了第一家中国人创办的民办飞机企业——广东制造机器厂,开始设计制造飞机,最后中国首架飞机在美国成功试飞。
这是中国人首次驾驶自制飞机飞上蓝天,“中国龙”从此添上了飞翔的翅膀。冯如在中国航空史上被尊为“中国始创飞行大家”“中国航空之父”。
我想,如果冯如先生还健在,看到珠海航展的盛况,会有多高兴?
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机械淘金开拓者徐肇开,还有世界著名华侨华人领袖、享有“中美民间大使”美誉的陈香梅女士,美国第一位华裔女性政治家余江月桂女士等。这样的爱国华侨还有很多,他们看到祖国今天的强大和繁荣,肯定会喜笑颜开。
当看到几名消瘦的劳工,身着打补丁的衣服在劳作的照片,我以为他们在矿上工作,没想到他们是在修筑巴拿马运河。
世界上很多铁路的修建和河流的开凿,都有我们华人的功劳和血汗。只是过去是为了生计,被迫无奈。如今,我们华人仍在世界各地修建高铁及各种基建项目,但现在的我们是援助,是为了将世界变得更好。当祖国强大了,我们的人民无论在哪里,都能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
岁月无声,珠水静流。侨博馆里的一件件展品,就像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珍珠,串联起一部波澜壮阔的华侨史。那些背井离乡的身影,那些跨越重洋的思念,那些在异乡打拼的坚韧,都在这里得到永恒的珍藏。我们明白:无论走得多远,游子的心永远系着故土;无论经历多少风雨,中华文化的根脉永远生生不息。
【名家简介】
侯玉婷,国家级主任播音员,广东广播电视台资深主持人,广东省电视艺术家协会理事。曾获首届金话筒全国十佳节目主持人称号、全国法制十佳主持人大奖等各类国家及省市级奖项。
【名家简介】
吴燕婷,珠海市作协会员,著有《雨打梧桐风萧萧》《三色堇之爱》等长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