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友好交流使者,大熊猫已成为世界“顶流”。在粤港澳大湾区,熊猫们在此繁衍生息、快乐成长。随着穗港两地熊猫家族的不断壮大,穗产、港产小熊猫“吊足”两地公众胃口,“熊猫热”一浪高过一浪。
在走访穗港两地熊猫热门点时,记者观察到,穗港双城在玩转“熊猫IP”方面均有丰富经验,两地通过精心策划文旅活动、推出创意熊猫周边文创产品和影视剧等方式,不断扩大“熊猫IP”影响力,助力穗港日益火热的“熊猫经济”。在这背后,是穗港两地敏锐的商业嗅觉、共通的开放思维。
两地游客跨境“追猫”
只要一有时间,家住香港粉岭的宝妈婷婷都会习惯性地打开广州长隆的社交账号“云吸猫”——她关注的是长隆熊猫“慢直播”:“在家带孩子挺辛苦的,所以累了我就会打开长隆的熊猫直播看看。我最喜欢长隆的熊猫三胞胎‘萌萌’‘帅帅’‘酷酷’,还有萌萌的女儿‘妹猪’,就算只看着它们吃竹子,也会感到自己胃口大开!”婷婷表示,等孩子再大一点,就带她去广州长隆探访大熊猫。
目前,广州长隆生活着华南地区最大的大熊猫迁地保育种群,共有16只大熊猫,包括全球唯一的大熊猫三胞胎、华南地区首个大熊猫“子一代”和“子二代”,不断壮大的长隆熊猫家族迎来越来越多香港游客探访,还有不少像婷婷这样的香港“爱猫”市民,都有来广州开启熊猫探访之旅的打算。
为了亲眼看看可爱的熊猫,穗港两地游客开启了双向奔赴之旅,不少广州游客十分期待赴港与小熊猫“龙凤胎”见个面。2月中旬,香港首对龙凤胎大熊猫宝宝正式亮相,“港产”大熊猫“家姐”“细佬”再掀大熊猫热。在“家姐”“细佬”首次公开亮相当天,众多中外游客早早聚集在香港海洋公园门前,排起长队,热切期盼能第一时间入园,一睹这对萌宝风采。作为首批有幸近距离观赏“家姐”和“细佬”的游客之一,香港市民叶小姐形容这对大熊猫宝宝宛如两颗圆润的“汤圆”,憨态可掬。
文旅交融共育“萌”经济
穗港双城“熊猫热”背后,是潜力巨大的“熊猫经济”。穗港两地都是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在旅游、文化创意等方面累积了丰富经验。从一波波关注度极高的熊猫主题活动中,可见两地在推动“熊猫热”转化为“熊猫经济”时,处处体现着创意创新、文旅融合的特色。
去年底,由香港中旅集团、民建联、中企协联合筹办,香港中旅社承办的“Hello pandas大熊猫户外嘉年华”在尖沙咀文化中心广场及海傍举行,水上大熊猫艺术装置成为市民游客争相打卡的热点,大熊猫主题保育展、文创产品展示吸引大批市民游客参观。
近期,“港产”大熊猫龙凤胎更催生一大批衍生体验,除形式多样的周边产品引发游客抢购外,熊猫地铁、熊猫巴士等也逐一亮相,抢眼又吸金。在广州,“熊猫IP”转化已成为业内推崇的成功案例,比如以长隆熊猫三胞胎为原型的原创动漫、电影备受喜爱;广州长隆度假区的熊猫酒店更是以熊猫IP设计打造。每逢节假日,熊猫主题酒店时常客满,十分抢手,经济效益显现。
香港中国旅行社总经理陈瑞东在谈到如何可持续地将熊猫热转化为熊猫经济、更好推动两地文旅交流时提到,一是通过两地文旅交流,双方推出更多熊猫观赏、支持熊猫论坛等方式,探索更多的熊猫旅游方式,发展更多文旅IP产品,为两地共同发展贡献新的力量;二是现在香港正在开展“百万青年看祖国”活动,熊猫热也能为两地青少年交流提供更好的内容,比如推出熊猫研学课程,推动穗港双方青少年到对方城市进行双向研学,进而加深青少年层面的交流。还可以让青少年合作结出更多成果,比如因应AI热潮,共同创作熊猫AI比赛,从青少年的角度推动对熊猫的客观了解。
连夜送初乳共写“穗港情”
2024年8月15日凌晨2时05分及3时27分,第二对中央赠港大熊猫“盈盈”经过近五个月的孕育期,诞下一对龙凤胎。“盈盈”也以19岁产子、打破有记录以来最年长初次成功产子的大熊猫纪录。但两只熊猫宝宝出生后身体非常脆弱,需要时间稳定状况,特别是雌性宝宝出生后体温较低、叫声较弱、进食量亦较低。然而,更让人担心的事情发生了,经过熊猫专业护理团队判定,大熊猫妈妈“盈盈”暂时无法分泌初乳。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熊猫中心”)马上作出安排,但因为没试过这么长距离的运输,需要充分准备与沟通。情况紧急,熊猫中心立刻与广州长隆取得联系。长隆保育专家陈思明接到这一需求后,立刻与熊猫保育团队盘点现有初乳“库存”,在100毫升多点的珍贵“库存”中,只留下两小管约10毫升初乳作为备用,其他全部小心翼翼地打包装箱,立刻协调保育员搭乘高铁亲自送往香港,熊猫中心方面也紧急协调货物过关手续,在当晚9点于香港西九龙将熊猫初乳交到香港海洋公园的保育团队手中。
“熊猫初乳一般是熊猫妈妈产后一周内分泌的乳汁,非常珍贵,尤其是熊猫妈妈诞生宝宝三天内分泌的绿色初乳,更能为熊猫初生宝宝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陈思明告诉记者,熊猫初乳的采集、保存条件较严格,长隆拥有13年的熊猫繁育经验,经过多次繁衍而保存下来的初乳经过灭菌处理后,被存放在零下80摄氏度的超低温冰箱中,最长可“保鲜”10年以上。
“之前长隆大熊猫‘亲亲’患过胃肠炎,还有脱水迹象,我们立刻给它喂初乳,‘亲亲’很快重新健康起来。”既然熊猫初乳如此珍贵,为何长隆只留下很小一部分应急,几乎“倾囊相助”?对此,陈思明对记者表示,正因熊猫初乳的珍贵性,关键时可以“救命”,长隆才会快速作此决定。保育大熊猫不分你我,对于紧急需求,能够伸出援手是责无旁贷的。
趣闻:穗港大熊猫都会听粤语
在长隆野生动物世界的熊猫村,只要饲养员用粤语呼唤熊猫们的名字,它们就会敏锐地回头,尤其是饭点时一改懒洋洋的样子,积极响应饲养员的呼唤。
和在广州生活的大熊猫一样,居住在香港海洋公园的大熊猫如今也是“粤语十级”选手。“香港大熊猫好叻,能听三种语言!”香港海洋公园的熊猫奶爸Matt表示,自乐乐和盈盈从四川搬家到香港后,饲养员平时还是会用普通话喊它们的名字,但日常会夹杂一些粤语和英文“指令”,比如要给大熊猫量血压时只要用粤语说“手”,大熊猫就会乖乖伸出手来,若要让大熊猫从后台走出来,会用英语说“Go”,现在大熊猫都能轻松根据“指令”办到。刚刚半岁的港产大熊猫“家姐”“细佬”更是从小就在粤语环境中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