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GUANGDONG 广东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故宫钟表修复师王津揭秘广钟故事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卜松竹 粤博宣 发表时间:2025-01-11 09:16

进入2025年,广东省博物馆“璀璨时光——清代广钟精品展”的热度继续高涨。众多观众沉醉于“故宫珍宝”与“广州制造”携手带来的美感震撼中。

这些饱经历史沧桑的古代钟表,如何能光鲜亮丽地保存至今?它们是否还能运行?当年在宫中又是如何使用?日前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古钟表修复师王津在广东省博物馆,为400多位热情的现场观众做了“故宫博物院藏清代钟表的修复与传承”讲座,揭秘了老钟表背后的许多有趣故事。

在紫禁城里

钟表是“珍玩”更是日常计时工具

现在大家看到的反映清代宫廷生活的电影、电视剧中,直接出现钟表的场景算不上多。但也有例外,比如就有人统计,曾经大火的剧集《延禧攻略》里至少七处地方展现了紫禁城里的钟表。王津说,其实除了精彩纷呈的工艺,钟表的计时功能也是当时宫廷人士倚重的。无论广钟还是西洋钟,都不只是简单的“珍玩”,还具有重要的实用功能。“日常生活中使用钟表计时我觉得挺多的。比如养心殿,那么大点儿的一块地方就有27个钟,当然有些是比较小型的。又比如翊坤宫、储秀宫等里面起码有两三个。应该说,它们一方面作为摆件,另一方面也是用于日常使用。”

而在当时的一些文学作品,比如《红楼梦》里面,也有对西式钟表的描写。比如王熙凤有时在布置工作时会跟手下的婆子们说:我们对一下表吧。

王津说,虽然故宫里还有大家熟悉的一些传统计时工具,比如日晷、滴漏,但跟当时的机械钟表比起来,计时精度相去甚远。日晷受天气影响很大,而且后来主要作为礼器使用;滴漏依靠水流动计时,冬天结冰,或者平时积水垢等,都很容易让它计时不准,甚至对滴漏进行维修时,还是得对照钟表计时来调校。

不过在目前能看到的故宫档案中,更多关于钟表方面的记载还是哪座钟的表演装置需要调整、修复之类,基本没有涉及计时方面的,这似乎说明,在当时的精心保养下这些钟走时都比较准。

广钟修复难度更大

表演动作更多,结构更复杂

在“璀璨时光——清代广钟精品展”中,展出了众多清代广州和那一时期的英国、法国、瑞士等国家出品的钟表。王津介绍,广钟和西洋钟表在风格上有所区别,比如比较多地采用珐琅装饰,表演的内容也安排得很多,“不像法国钟,基本没什么表演动作,就是一个报时功能。广钟也是为了适应当时中国,特别是宫廷的审美需求,放了很多表演动作,相对来说功能、结构更加复杂,修复起来难度很大”。跟进口的西洋钟比,广钟有时候为了配合繁复的表演内容,令到一些零件之间的组合显得不是特别合理,但也能转起来。如果单纯论计时的话,英国钟的精度应该说是最高的。

如今的古代钟表修复,从开工前到修复完成后,都需要有细致、系统的拍照记录。王津透露,早年修复钟表时没有这些条件,基本上是靠记忆力。“那会儿肯定没有各种记录仪器,你只能靠记。因为这零件拆下来,是哪儿的你得给它装回哪儿去,不能乱。”即使现在,钟表修复师们在修复过程中很多时候依然需要依靠“好记性”。

但数字化记录手段的发展为古代钟表的保护、研究和利用提供了更好的条件。“比方说,修一个变魔术的表演装置,要是没有今天这些记录,修复师给它装上以后,后面的人就不知道里面到底是怎么样的。如果你想看,怎么办呢?看不着了,有可能这件东西几十年、一百年都不会再拆开修了。特别是一级品、孤品这些,不可能只是为了研究就去拆解。”通过数码技术将钟表的细节、结构保存下来,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就不至于“沉淀”在库房里,而是有了更多活化的可能。

王津还告诉记者,故宫博物院院藏的清代钟表经过多年来的精心维护,现在大部分都还能走动,“基本我们过手的都能恢复它的功能”。

王津说,由于生产这些钟表的原厂现在基本都不存在了,所以要补充一些配件的时候,往往只能从其他作为备件的钟表上拆解替换过来,或者专门定制。而定制件有时和老部件的咬合并不能达到最理想的状态,还得慢慢调试。“我们跟大英(博物馆)的修复理念基本一样,但是有些博物馆则不同,他们把钟机芯里边的零件洗得锃光瓦亮,比如铜就洗出铜的原色来。我们不这么做。我们认为它自然的氧化相当于一个自然的保护层,类似那种包浆,你把它的有害锈去掉就可以了。一两百年间自然形成的这种保护层,我觉得挺稳定的,因为像我们师傅那代,六七十年前修的东西到现在拿出来,基本上保持得都还比较好。自然氧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洗得特别亮以后还会继续氧化,也许过不了多少年又得处理。而且采用这些效果很好的化学清洗剂,长期来看,对文物是否有不好的影响也很难说。”

高精度扫描,视频动画演示

为古钟表展示打开新天地

“在广钟的发源地广东做这样一个回顾式展览,非常有意义,对于我们了解、传播中国传统的钟表制作,增进文化自信,是非常好的。”王津说,“看到办了这么成功的一个展览,确实很难得。”

王津说,虽然是和广东密切相关的主题,但这个展览能做出来非常不容易。一方面,由于大量的展品需要从故宫等地借展过来,运输方面的难度很大;另一方面,怎样才能很好地把这些钟的美感、价值呈现出来?广东省博物馆准备的时间很长,花了很多功夫。而且在展览的设计形式上动了很多心思,用了很多方法让普通观众能够直观地了解到当时的广钟究竟是怎样运转的,机械结构又是怎样的。其中一些展示手法即使在故宫博物院的钟表馆中也看不到。“应该说,广东省博物馆这次给这些钟表的展示打开了一个新天地。”王津表示。

记者了解到,在此次展览筹备过程中,广东省博物馆还与故宫博物院联合成立了古钟表修复实验室,对数件珍贵馆藏广钟进行修复和保养维护。“铜镀金自开门三星报喜葫芦式钟”正是此次修复的重要成果。这座钟设置了许多以发条、链条、塔轮、擒纵机构等组成的机芯及控制机构,能打点报时,又有转花、卷帘、水法、行船、滚球、鸟鸣、奏乐、变换文字、活动人偶等20多种联动的演示功能。这座钟涉及300多个零件的修复。在对它修复的基础上,团队还对全部的零构件进行了微米级的数字化采集与建模,实现了首例广钟一比一复制级模型重建。展览现场的3DMapping投影项目“广钟的机械构造”中呈现的,就是经数字化重现的这件钟表的构造原理。

“广东省博物馆这一次的修复做得非常细致,他们把这座钟完全做了3D扫描。这是我们和这么多家博物馆合作里面做得最好、最详细的一次。”王津说。他表示,目前仅故宫博物院藏的清代钟表就有约1500件,如果全部采取3D扫描的形式,确实成本很高,花的时间很长,并非都有必要,但对其中一部分的重点藏品是可以采用这种方式的,“高精度的扫描可以为将来的复刻作准备。你有扫描的资料以后,复刻起来相对来说就非常容易了”。

而对于普通观众来说,通过视频等形式也能够方便地了解钟表各方面的知识。“观众要想看明白这些钟表的机械装置,只有看这种片子。我们组装起来之后,你再跟他说这种机械传动之类的,很难说清楚,还是需要通过视频的、动画的形式去展示,这是现在看来最好的一种形式。”王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