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国际评论员 钱克锦
12月29日,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在家中逝世,享年100岁。
纵观卡特的一生,可以总结三点。
第一,卡特做总统做得其实挺不错,但时运不济,又被对手刻意贬低,长期被贴上“失败的总统”的标签。
卡特出生于美国南部佐治亚州普莱恩斯的一个农场主家庭,家境一般。
但卡特自己经过辛勤劳动和经营,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已经成为拥有3000多英亩土地的农场主。他的农场主要种植花生。
1970年,被称为“乡下佬”的卡特竞选佐治亚州州长成功,1976年竞选总统又获成功。从1977年至1981年任美国第39任总统。
卡特任总统期间,其实有一些历史性的成就。
国内政策方面,他处理越战和水门事件留下的创伤,做得不错,而且在环保、多元化即提高女性和少数族裔的地位等方面都有建树。
对外政策方面,卡特时期实现中美建交,对中美和国际关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另外,在他的协调下,以色列和埃及签署了《戴维营协议》,实现了历史性和解等等。
但卡特时运不济。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随后伊朗人扣押美国人质,美方的秘密营救行动失败,令卡特声誉受损;经济上因为第二次石油危机(也是伊朗革命导致的结果),美国国内通货膨胀严重;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咄咄逼人。
于是,共和党人把卡特描绘成一个懦弱的“南方乡下佬”,“种花生的农民”,甚至连民主党内也有人不服要挑战卡特的地位。
结果在1980年的总统竞选中,里根大获全胜,卡特输得很惨。在之后的几十年里,共和党人时不时地就把卡特作为“失败的总统”的案例,拎出来攻击民主党。
第二,卡特作为“前总统”,比做总统要做得成功得多,他的成就没人能否认。
卡特卸任后回到佐治亚州,很快他又积极参与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1982年,他和夫人成立了非营利性组织卡特中心,这个中心的经费主要是依靠卡特的影响力,得到私人、基金会、公司和国际发展援助机构的捐款。
卡特中心成为卡特从事各种事业的平台,该中心在国际民主发展、人权发展和和平发展方面有很大贡献。特别是在和平方面,卡特个人在海地和平、巴尔干半岛和平、朝鲜半岛局势等方面都作出了显著的贡献。
晚年的卡特还经常批评美国有“超人情结”,喜欢搞霸权主义。
当然,卡特对普京和叙利亚阿萨德政权比较友好,在美国也引起一些争议。
在社会和经济方面,卡特中心也动员了大量志愿者,在减少人类疫病灾害,特别是消灭麦地那龙线虫的热带病方面成就显著。
卡特自己还作为志愿者帮助一个叫“人类栖息地”的慈善组织建造房屋,致力于解决人类住房问题,发挥了很大影响。
正是因为他的这些成就,2002年他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理由是他通过卡特中心“寻找和平解决国际冲突的方案、推进民主和人权、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也就是说,卡特作为前总统的生涯有40多年,这期间他的成就远远超过了他四年总统任期内的成就,获得了世界级的认可。
第三,卡特为人低调,但却不经意地成了一代伟人。
卡特很低调,很朴实。比如在1976年竞选总统时,他有一句口号是“我保证不说谎”,听起来很普通很朴实,但在美国政界却比较有影响。他任总统期间也和普通民众走得很近。
卸任总统后,他回到家乡小镇普莱恩斯居住,自己动手盖房子,而不是像一些前总统如克林顿、奥巴马那样购买豪宅;他还经常和邻居一起用纸盘一起用餐,喝廉价的葡萄酒,一点没有前总统的架子;而且,美国很多前总统卸任后,会加入一些大公司的董事会,到处演讲赚钱,卡特则拒绝加入任何董事会,也很少借演讲赚钱,而是专心通过非营利的卡特中心进行自己的事业。
卡特罹患癌症后,他起先接受了治疗,但在其生命的最后一年多,他放弃医院医疗,回到家中接受“安宁治疗”,目的是避免浪费太多的公共资源和医疗资源。
所以,卡特虽然尽量低调,过普通人的生活,但他的言行、他的事业,却对美国、对世界有比较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和平、人权和人道主义方面的努力,更为世人称道。
人们在描述卡特,或者说给他盖棺定论时,称他为“政治人物”和“人道主义者”。这后一个称呼,在美国总统中极为罕见。
(钱克锦,羊城晚报高级编辑、资深国际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