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 岭南非遗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揭阳文脉】碎瓷塑艺历久弥新 妙手巧施厝顶生花
来源:羊城晚报-云上岭南 发表时间:2024-12-30 10:24


“厝角头有戏出”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陈锴跃 通讯员 许创盛

漫步寻访在揭阳的古街古巷,目光很难不被屋顶上一件件缤纷的装饰物所吸引——它们色彩绚丽夺目,造型栩栩如生,题材从飞禽走兽到花鸟虫鱼再到神话人物,几乎无所不有,这便是大名鼎鼎的嵌瓷。

嵌瓷,是一种富有潮汕独特地方特色的工艺美术品种和建筑装饰艺术,俗称“聚饶”或“扣饶”。它以绘画、雕塑为基础,采用色彩斑斓的釉彩陶瓷片,经剪取、敲制、镶嵌,制作各种寓意着美好的艺术造型,多用于装饰庙宇、祠堂和民居建筑,被誉为“绽放在屋脊上的艺术”。

嵌瓷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元素

在揭阳,论嵌瓷工艺,普宁最具代表性,能工巧匠人才辈出。经匠人之手,一块块不起眼的小瓷片经过剪裁和组合,就能在“厝角头”变化出万千鲜活灵动的造型。2008年,“普宁嵌瓷”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当下,这项“极尽工巧”的技艺也在传承与发展中不断革故鼎新,创新应用场景,贴合生活实际“飞入寻常百姓家”,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喜爱,焕发新的生机。

惠来海角甘泉的嵌瓷

巧用碎瓷

独特技艺承载地域文化

潮汕有句俗语,叫做“厝角头有戏出”,指的是潮汕人屋顶上的装饰,或龙飞凤舞、虎啸苍穹,或麒麟踏云、鱼跃龙门,宛若“一出大戏唱屋顶”,这些由色彩斑斓的瓷片拼接而成的工艺品,刻画着流传在坊间的戏剧故事和历史传说,成为一项特有的工艺美术。

嵌瓷,顾名思义就是把大小不同、颜色各异的瓷片剪贴镶嵌成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的平面、半立体或全立体的工艺品或传统建筑物上的装饰艺术,潮汕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环境造就了这项历史悠久的独特技艺。

嵌瓷的出现,最初因民间装饰所需,一些独具匠心的艺人以废弃废旧的彩色饶瓷为原材料,在朴素的传统泥塑基础上进行再加工,随后逐渐形成独特专门的装饰艺术。因以器具扣碎饶瓷,并将其镶嵌于屋顶或墙壁之上(此举潮音称“激”,或通砌),故而得名扣饶、激饶。

潮汕地区气候湿润,多风多雨,原本用于装饰建筑的塑像极易脱落褪色,而瓷片色泽鲜艳,更具观赏性,最重要的是它有着其他材料难以匹敌的优势——耐久。“经过常年的风吹日晒,片片陶瓷不仅少有脱落,反而历久弥新,亮丽如初,因此潮汕人家对于嵌瓷格外偏爱。” 普宁嵌瓷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伟钦告诉记者。

揭阳普宁多嵌瓷名家,在清光绪至民国年间的代表人物有陈武生、何翔云等大师,新中国成立前后有陈如逊、陈文江等艺人,上世纪60年代普宁工艺厂成立后,集中在厂里的知名艺人则多达20余人。

据载,普宁匠人钻研嵌瓷的历史始见于明万历年间,迄今已有400多年。嵌瓷艺术风格写实,色彩鲜艳、形象生动,有独特的生产技艺和欣赏价值,历来为潮汕人民和港澳台同胞以及东南亚地区的华侨所喜爱。

嵌瓷依附于潮汕民间建筑装饰而存在,是潮汕地域文化、民俗活动、宗教信仰的重要载体,体现了多种文化融会贯通的特点,嵌瓷的内容也因此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元素。

“厝角头有戏出”

“嵌瓷主要见于祠堂庙宇或部分私人家宅,每种环境下嵌瓷的内容和造型都有着丰富的特点。”陈伟钦介绍道。

嵌瓷的造型深受潮汕地区文化、历史、民俗等影响,形成了鲜明的地域性特色,展现出潮汕地区独特的文化氛围。为将丰富的装饰图案、生动的人物形象、独特的故事情节定格在日常生活的公共空间中,嵌瓷也多从潮剧中选取题材。

“祠堂庙宇的嵌瓷多取材于历史和民间传说的英雄名臣,题材如岳飞抗金等,十分有气势,反映潮汕人扬正压邪、勇于进取的精神和爱国情怀。而用于私人家宅的嵌瓷则多取材于花虫鸟兽,如仙鹤、寿桃等,色彩丰富鲜艳,有着对生活吉祥、长寿、如意、富裕等的美好祝愿。”陈伟钦介绍道。

通过对人物、动物、植物等元素的塑造,以及具有吉祥、平安、富贵、团圆等寓意的图案的应用,嵌瓷表达出了潮汕人强烈的家国情怀,以及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虽经风吹日晒,嵌瓷仍光彩依旧

精剪细磨

五彩瓷片蕴含内里乾坤

一团贝灰、一个个色彩斑斓的瓷碗、一把缶刀、一把铁钳和一把灰匙,这就是嵌瓷工艺的部分主要材料和工具,看似简单的物品却能在嵌瓷工艺师的精心构思与制作下,变成一件件栩栩如生的嵌瓷作品。

不过,尽管嵌瓷工艺材料简单,流程也不复杂,看起来是一件较好入门的手艺,但其汲取了绘画、木雕、石雕、泥塑、木偶等工艺美术门类之长,可谓是真正的潮汕民间工艺“精粹”,想要完全掌握绝非一日之功。

在陈伟钦的工作室,其工作区域放着一件件“半成品”,等待嵌瓷艺人的雕琢。

看到记者颇为好奇,陈伟钦便亲自上阵,为记者展示了嵌瓷制作工艺,他先将瓷碗用瓷刀熟练地敲成目标形状大小,随后用钳子进行修剪,原本毫无规则的瓷片在他的手下变成了一片片叶子、一个个花瓣,令人惊叹。

今年42岁的陈伟钦出身于普宁赤水嵌瓷世家,是普宁嵌瓷第十代传承人。自孩童时期起,其就受到家庭环境熏陶,较早接触嵌瓷艺术手工艺,对于绘画、泥塑、嵌瓷等技艺都有着浓厚的兴趣,由初中时期开始,便真正接受到祖父以及父亲培养授艺。家族的技艺熏染,让他自幼就对这门技艺有着特殊的感情,他一步步从学徒做起,钳骨架、做胚模、剪瓷片。

嵌瓷制作的第一步是塑坯胎,也叫缚瓦骨。工匠先进行各种不同图案的构思设计,用砖条、瓦片等材料,剪切成所要镶嵌对象的棱骨构件,若立体嵌则要先用铁丝扎好骨架。再用石灰、草木灰加水调匀制成水泥浆,将泥浆涂抹在骨架上塑好雏形。见雏形,各种人物花卉的气势已经初现。

第二步剪取瓷片,也叫“剪饶”。定制的瓷碗用钳子敲开,再剪取成特定的形状。瓷碗外表颜色艳丽,内壁是磨砂质感,更容易贴合到水泥浆上。

“只看可能会觉得剪起来很轻松,实际上陶瓷具有一定硬度,除了练好技巧还需要适中的力量,力量大了容易损坏瓷片,小了又剪不出想要的效果。”在陈伟钦看来,正是因为嵌瓷的特殊制作工艺,手艺人的每次制作都是一次全新的创作,这也使得嵌瓷更加丰富多彩。

第三步镶嵌瓷片,也叫“贴饶”,也就是“嵌瓷”这一步了。匠人们将剪切好的瓷片一片片镶嵌在骨架上。随着一片片瓷片嵌在骨架上,作品也慢慢成形。“贴饶”的匠人要有一定的造型和色彩基础,这一步基本决定了作品的档次、水平。作品成形后,匠人们会从整体构图的“配色”“层次”“疏密”,人物的“动态”“造型”等作进一步的调整。

嵌瓷按表现手法不同,又可分为平嵌、半浮嵌及立体嵌几类。平嵌是直接在建筑物要嵌瓷的地方张贴,内容一般为小型图案、纹样。半浮嵌则在建筑物中使用较为普遍,装饰部位主要在照壁、屋脊立面。立体嵌则四面可观,是嵌瓷技艺的华彩部分,装饰部位主要是屋脊、厝头、垂带。

嵌瓷需要有灰塑的基础,并且涉及平嵌、半浮嵌及立体嵌等多种艺术手法,难度不一,需要一步步学习,这就要求制作者打好基本功。特别是作为家庭摆件陈设的嵌瓷作品,对于局部细节的要求更是精密,为了塑造更自然的线条和弧度,就必须剪出更细小的瓷片来拼贴,难度也大大上升。

嵌瓷技艺的发扬与传承,离不开嵌瓷世家以及诸多嵌瓷工匠的辛勤耕耘。陈伟钦的父亲陈宏贤,就是非常知名的嵌瓷大家。1976年,不满20岁的陈宏贤在普宁工艺厂嵌瓷师傅的指导下,学习制作《三雄》锦图,在当时工艺厂作为范作,被多次复制远销日本、新加坡等地;1996年,陈宏贤应邀前往泰国曼谷专门为“三宝殿”和“郑王宫”装饰嵌瓷,由于制作精细、工艺独特,嵌瓷在东南亚一带再度受到热捧;2005年陈宏贤专程为大型园林景观“园博园”的“汇芳园”制作嵌瓷装饰,在日以万计的游客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次次为普宁嵌瓷亮出名片;2008年,陈宏贤还被广东省文化厅授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嵌瓷(普宁嵌瓷)代表性传承人称号。

正是一代代嵌瓷手艺人对工艺的革新与追求,并在薪火传承中不断创新,才让嵌瓷能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生机。

精美的嵌瓷摆件 陈伟钦 作品

活化利用

嵌瓷“飞入寻常百姓家

揭阳多祠堂庙宇,不经意间就可见美轮美奂的嵌瓷,绚丽的彩色瓷片拼接成各式图案,巧夺天工。在揭阳的诸多知名文物保护单位,如揭阳学宫、城隍庙、雷神庙、惠来海角甘泉等,都可以一睹嵌瓷的风采。

庙宇祠堂中,地位越高,嵌瓷的数量越多,艺术价值越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揭阳城隍庙的嵌瓷精美绝伦,其屋顶艺术尤其蔚为大观。

揭阳城隍庙嵌瓷最大特点是量多密集而制作难度高,经百年传承,“双凤朝牡丹 ”造型富丽堂皇。这座城隍庙的屋顶集嵌瓷艺术之大成,细节处更显顶级工匠的水准,各种花卉、飞鸟、人物等形象栩栩如生。

毗邻城隍庙的雷神庙,其嵌瓷水平亦是令人叹为观止,争芳斗艳的奇花异草、活灵活现的飞禽走兽,还有一位位形神兼备的人物生动演绎着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虽然长年经受风雨洗礼,但璀璨夺目的嵌瓷光彩不减。

众多祠堂庙宇,是嵌瓷大放异彩的舞台。不过,建筑之上的嵌瓷却只宜远观、不可移动。为了让这门艺术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喜爱,不少匠人便从注重整体装饰效果的屋脊嵌瓷中,截取某一局部,制作成可供室内陈设的挂屏或摆件。这样一来,嵌瓷被“搬”下了屋顶,成了得以近观细赏的艺术品,拉近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精美的嵌瓷摆件 陈伟钦 作品

在陈伟钦的作品展厅内,记者就见到了诸多嵌瓷创新运用制作的摆件,更有以陶瓷片制作成的书画等。据陈伟钦介绍,目前他也在探寻嵌瓷更多的应用方式,制作成文创产品,更好地推广嵌瓷。

随着嵌瓷作品表达内容和造型趋于多元和复杂化,其技艺也需相应做出调整。有时候遇到极小的构件没办法直接用手来安装,就得提前设计构思好制作顺序,哪一部分先做哪一部分后做,做好小构件之后再用小巧的工具钳着这些构件,拼贴到主体造型上去。“这不仅是个体力活,更需要花费头脑和心思。”陈伟钦这样说道。

近年来,嵌瓷作品通过创新展现形式、编撰教科书和短视频平台等多种方式,也被大众所熟知。不少嵌瓷艺人也顺应互联网浪潮,开启了直播等方式,宣传嵌瓷。在揭阳的诸多文旅推广活动中,也经常可见揭阳本土嵌瓷的身影。

从原本只作为民间建筑工艺运用于祠堂、庙宇、潮汕传统民居,到如今逐渐制作一些茶盘、屏风、摆件等私人家庭用品,再到多种多样的推广方式,这些转变的目的正是希望通过引发更多人对嵌瓷的认可和欣赏,让更多的嵌瓷工艺品“飞入寻常百姓家”,使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流传下去。

如今,嵌瓷已成为旅游胜地、文化古迹等不可或缺的建筑工艺,也是诸多潮籍华侨回乡寻宗、游客观光必定打卡的观赏内容,既增进乡情乡谊,也承载着地域文化走向世界。